姚雅艷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yuǎn)方。
——題記
初為人師,我領(lǐng)著一群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誦讀狄金森的《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試圖讓他們愛上書,更愛讀書。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可以用這樣簡潔的一首詩來概括書籍的力量。
從教之后,我讀的第一本童書是前輩程潔老師推薦的《猜猜我有多愛你》。小栗色兔子要上床睡覺了,可是他緊緊地抓住大兔子的長耳朵,要大兔子好好地聽他說,“猜猜我有多愛你”。他們倆比胳膊長,比舉得高,比誰倒立起來更高一些,比誰跳得更高一些,比呀比呀,直到小兔子說完“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然后困得閉上眼睛睡覺了,直到大兔子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我驚嘆,表達(dá)母愛的方式是這樣的含蓄而深遠(yuǎn)。就這樣,因為這一本書,我的心都柔軟了許多。我想,我會愛他們,我的第一屆學(xué)生,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
后來,我給學(xué)生們讀《我爸爸》《我媽媽》,讓他們改編《生氣湯》,跟著《蚯蚓的日記》學(xué)習(xí)寫日記,在《鴨子騎車記》中感受勇氣和自信,在《奇先生妙小姐》里認(rèn)識好品格……我們讀《了不起的狐貍先生》,讀得捧腹大笑;我們聊《夏洛的網(wǎng)》,在涕淚之中加深了對友情的理解;我們用《十歲那年》紀(jì)念我們共同的十歲……乍一看來,是我把這些書介紹給了我的學(xué)生們,實際上,是因為可愛的他們,這些有意思的童書才進(jìn)入了我的生命,讓我得以借助童書,認(rèn)識我自己。讀《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我想,我要把自己修煉得內(nèi)心足夠強(qiáng)大,讓自己成為一個圓的時候,才可以遇見我的大圓滿;讀《菲兒》,濃烈的色彩已經(jīng)讓我大開眼界,更可愛的是,我仿佛在菲兒身上看到了那時的自己:他除了給魚寶寶們講故事,總是孤零零地躲在水草中,靜靜地想著第二天的故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每天除了去學(xué)校上課,就是宅在家里更新博客、備課,一樣的自我封閉。
是童書,拉近了我與學(xué)生的距離;是童書,讓我深深地癡迷于兒童教育,癡迷于這群孩子的成長;是童書,讓我看到了潛藏的自己……有人說“童書是兒童對世界的預(yù)習(xí),成人對世界的復(fù)習(xí)”,我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