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火龍果上施用硒肥對果實的風味和產量影響不大,硒肥淋根施用的效果不理想,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在幼果期采用葉面噴施的效果最好,基本達到試驗設計要求。建議生產富硒火龍果,在果樹花蕾——幼果期采取葉面噴施硒肥,效果最理想。
關鍵詞:火龍果;幼果期;硒肥;富硒;效果
中圖分類號: S667.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7.024
生產富硒火龍果的關鍵是硒肥的利用效果,田間試驗是獲得各種作物硒肥最佳施用量、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徑。通過試驗,探索農產品富硒田間生產技術,從而為栽培高產優(yōu)質富硒火龍果提供科學的硒肥施肥依據(jù)[1]。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火龍果(桂紅龍1號)
供試肥料:鋅硒葆含硒肥料(長沙隆農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瓜果型:有機硒含量15000ppm;果園土種為潴育砂土田,含硒量0.32毫克/公斤。
1.2 試驗設計
設定目標產量10公斤/柱,果實可食部分硒含量≥0.01毫克/公斤。
設計Ⅰ:
噴施硒肥(鋅硒葆瓜果型)量不同。試驗設3個處理,每個處理3柱,對水噴施。試驗點各處理排列隨機。
處理1:對照,噴清水。
處理2:噴硒肥1.2克/柱,兌1公斤水。
處理3:噴硒肥2.4克/柱,兌1公斤水。
噴施時間:在幼果期噴施1次。
設計Ⅱ:
根施硒肥(鋅硒葆瓜果型)量不同。試驗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3柱,對水淋施。試驗點各處理排列隨機。
處理1:對照,淋清水。
處理2:淋施硒肥1.2克/柱,兌2公斤水。
處理3:淋施硒肥2.4克/柱,兌2公斤水。
處理4:淋施硒肥3.6克/柱,兌2公斤水。
根施時間:在幼果期根施。
1.3 試驗方法
1.3.1肥料施用 按照試驗方案,噴(淋)施時樹上分別有花蕾、幼果、中果、大果,30天后成熟采樣送檢。
1.3.2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除硒肥的施用外,其他各項管理措施各處理均一致,同一試驗,由專人在同一天內完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各小區(qū)驗收產量 (詳見表1~表3)
2.2 試驗結果分析
由于火龍果屬于一年多熟制,試驗時花蕾、幼果、中果、大果等每批果成熟都采樣送檢,各處理的產量(見表1),檢測結果見表2和表3。
2.2.1硒肥施用量與火龍果產量關系 從表1可見,噴施硒肥處理的火龍果產量是噴處理3>噴處理2>噴處理1,噴施硒肥越多產量越高。淋施硒肥處理的火龍果產量是淋施處理1>淋施處理4>淋施處理2>淋施處理3,各處理間產量差異與硒肥用量沒必然聯(lián)系。
2.2.2兩種設計各種處理的效果分析 從表2可見,在試驗設計1中,除處理2第一批果實硒含量不達標外,其余均已達試驗設計要求,且各批次果實硒含量呈現(xiàn)出第三批>第二批>第一批,即噴施硒肥效果時期是幼果期優(yōu)于中果期,中果期又優(yōu)于大果期。這也符合噴施葉面肥時幼嫩組織吸收更好的規(guī)律。
在試驗設計Ⅱ中(見表3),根施硒肥時,除處理2的一個樣品達標外,其余均無達標,且各批次果實硒含量呈現(xiàn)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表明根施硒肥的效果不好,可能是由于采用淋根施硒肥,硒流失嚴重或是其他因素造成硒吸收利用率低。
3結論
本試驗表明,在火龍果上施用硒肥對果實的風味和產量影響不大,硒肥淋根施用的效果不好,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在幼果期采用葉面噴施的效果最好,基本達到試驗設計要求。建議生產富硒火龍果,在果樹花蕾——幼果期采取葉面噴施硒肥,效果最理想。
參考文獻
[1] 劉秀麗,叢桂秀,滕祖坤.淺談富硒果品及其生產技術[J].煙臺果樹,2010,(04):8.
作者簡介:黃章南,大專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