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于16日上午發(fā)射了一枚型號不詳的導彈,但據美韓方面說,這枚導彈剛一發(fā)射就爆炸了。
15日朝鮮舉行“太陽節(jié)”傳統(tǒng)閱兵式,展示了至少兩款新型導彈,它們是疑似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導彈。這次閱兵式是展示朝鮮新增遠程攻擊能力最多最集中的一次,但這些導彈大多沒有通過測試,它們既給人朝鮮導彈技術快速進步的印象,又讓人懷疑它們是平壤對外表演的“花拳繡腿”。
平壤不準備向華盛頓的軍事壓力屈服,這是從15日閱兵到16日上午發(fā)射導彈向外界傳遞出的強烈信號,至少世界輿論一致這樣看。不過朝鮮今年以來的5次導彈試射失敗了4次,這也顯示國際制裁在起作用。朝鮮在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下搞導彈,難度要大得多。
一些人曾預測的朝鮮在“太陽節(jié)”當天搞核試驗,沒有發(fā)生。但是在朝鮮昨天不成功的導彈試驗之后,它在接下來的某一天進行第六次核試驗的可能性增加了。
朝鮮昨天搞出一次不成功的導彈試射,這在正常情況下是件比較平常的事。平壤很喜歡在重大節(jié)日前后試射導彈,一是對外展示強硬姿態(tài),二是多少有點把導彈“當禮花用”了,三是因為朝鮮導彈主要用的是液體推進劑,燃料灌注后把導彈打出去是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因此它不斷搞導彈試射,算是“一石多鳥”吧。
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時機。中美近來在抑制朝鮮核導活動方面的態(tài)度更加接近,北京加強了對朝制裁措施。美國剛對敘利亞發(fā)動軍事打擊,并在阿富汗使用了“炸彈之母”,特朗普公開表示不排除美國“單獨解決”朝核問題,這些被廣泛認為是華盛頓發(fā)出了軍事打擊朝鮮的威脅。平壤從15日到16日的行動展示了最新對抗姿態(tài),顯示出把核導活動繼續(xù)下去的決心。
如果說兩天以前球在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一邊,那么今天球又踢到了特朗普總統(tǒng)一邊。華盛頓此前施加的那些壓力看上去沒有奏效,特朗普“很敢動手”的脾氣沒有嚇住平壤。那么華盛頓就面臨了新的難題:不理睬平壤,還是對它干“更大的”呢?全力壓平壤,又能怎么做呢?
特朗普應該不會立即對朝鮮發(fā)動軍事打擊,韓國輿論已經非常擔心戰(zhàn)爭爆發(fā)了,美國的小型軍事打擊很可能招來朝鮮對首爾地區(qū)的軍事報復。對局勢的這一復雜性,特朗普政府顯然還沒有做好充分的預案準備。
華盛頓很可能在現階段向北京求助,希望中方加大對朝鮮制裁。中國的對朝制裁已經非常嚴厲,對安理會2321號決議做了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如果朝鮮開展第六次核試驗,安理會勢必通過更嚴厲的制裁決議,那時北京將會根據決議采取新制裁行動。但是如果現在要中方馬上有超出安理會決議的動作,這不符合北京的一貫理念。
阻止朝鮮實施第六次核試驗,這已成為當務之急。我們主張,北京應當通過外交管道向平壤清晰表明一個態(tài)度:如果它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那樣做,中國就將停止對它的絕大部分石油供應,中方將支持安理會通過包含這一內容的新制裁決議。
平壤切不可以為它又一次成功打破了外部的壓力,這樣下去,它的安全形勢只會繼續(xù)惡化,危機沒有盡頭。不僅國際制裁勢必越來越嚴厲,美國對它發(fā)動軍事打擊的準備也會愈發(fā)認真。如果局勢真的爆發(fā)為軍事沖突,受損失最大的肯定是朝鮮這一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