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浩
領導干部要“嚼得菜根”
■ 袁浩
關于“嚼得菜根”,宋代羅大經所撰的文言軼事小說《鶴林玉露·論菜》中也有一段論述——“若自一品以上至公卿,皆得咬菜之人,則必知職務所在矣,百姓何愁無飯吃?”羅大經把咬菜根與做官為政聯(lián)系起來,認為咬得菜根則知其政。見地之深,令人嘆服。
毛澤東同志對“嚼菜根”也頗為贊賞。解放之初,毛澤東同志有一次要會見客人,衛(wèi)士翻箱倒柜,竟沒找到一件像樣的衣服,無奈地說:“我們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泵珴蓶|同志語重心長地說:“歷來紈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澤東所說的“嚼菜根”實際就是艱苦奮斗精神。
為何從古到今那么多名人推崇“嚼得菜根”的精神?因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因為“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因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生而為人,欲成雄才、欲做大事,就必須能吃常人難吃之苦。凡是干出一番事業(yè)的人,無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過一番錘煉考驗、拼搏抗爭才破繭而出的。否則,貪圖安逸,追求享樂,只能一事無成。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遇到了種種艱難險阻,我們的事業(yè)成功都是經過艱辛探索、艱苦奮斗取得的。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嚼得菜根”,就是艱苦奮斗,過去我們靠這種精神奪取革命勝利,現在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仍離不開這件法寶。
領導干部要“嚼得菜根”,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在學習上不惜刻苦。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自覺養(yǎng)成勤奮好學的習慣,發(fā)揚“釘釘子”精神,學習掌握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各種知識,不做“思想懶漢”,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推動工作的措施和提高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在工作上不辭勞苦。領導干部肩負著振興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身在其位,就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有些工作涉及全局、關系長遠,必須親自抓、帶頭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有些工作非常復雜,不能馬虎、不能松懈,必須有一股子狠勁和韌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有些工作涉及利益調整,障礙較多、阻力較大,必須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果斷加以推進。三是要在生活上保持清苦。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領導干部要堅持操守、增強定力、加強自律,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學會以苦為榮、以苦為樂、保持清苦,這樣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總之,“嚼得菜根”是立業(yè)之本,是成才之基,是為民之需。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于吃苦、樂于吃苦。唯有干部“舍得”,百姓才能“獲得”;唯有干部“吃苦”,百姓才能“享福”。
本欄目責任編輯/劉桂華liuguihu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