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博龍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睈垡蛩固顾缘摹案哔F品質”有多種解釋,而在如今數(shù)字化生產席卷全球、機械智能大行其道的當代,其可以定義為“工匠精神”。事實上,處在中國制造與中國創(chuàng)造節(jié)點的中國,更需要點燃工匠精神,來喚醒大國夢想。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培養(yǎng)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國內很多企業(yè)過度追求產品的短期利益,卻忽略產品品質的情況下,增品種、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點燃工匠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
精雕細琢,忠于內心,保障精良品質;耐心專注,恪守本心,打磨藝術精品;兢兢業(yè)業(yè),咫尺匠心,詮釋極致追求——這是德國“工匠精神”。
貝希斯坦作為享譽世界的鋼琴制造商,百余年來始終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制造鋼琴,始終致力于打造動人心弦的樂器。盡管音樂欣賞習慣和演奏技巧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了變化,貝希斯坦的鋼琴制作工藝仍保持著它的創(chuàng)始人所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在采用最先進的研發(fā)技術的同時,貝希斯坦在德國的生產基地仍遵循著手工制作的原則來生產鋼琴。一絲不茍,以世界頂級標準生產鋼琴不正是其產品得到富特文格勒、李斯特等眾多名家鐘愛的原因嗎?
鍥而不舍,身體力行,傳承匠人精神;革新創(chuàng)造,潛心鉆研,堅持銳意理念;千錘百煉,精益求精,打磨中國制造——這是“大國工匠”的風范。
孟劍鋒,這位鏨刻人生的技師從業(yè)二十年來,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于心?!笆止ぷ髌范紩凶约邯毺氐纳?,所以說得把它做得更完美?!泵蟿︿h時常這樣說。他反復琢磨試驗,親手制作了近30把鏨子;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進行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用剪刀剪掉手上一層層的水泡,用銀絲手工編織成中國結。他最終獻上了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其夫人。
回望歷史的足跡:君不見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得心應手;君不見《詩經(jīng)》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光陰流轉,歲月顧盼。君不聞深海鉗工管延安對接隧道連通珠海與港澳;君不聞大國良才徐立平落刀微雕鍛造利器;君不聞軍工秀娘潘玉華焊造飛機為國鑄劍……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一位位大國工匠,助力大國夢想。
風起于青萍之末,微小的敬業(yè)堅守,執(zhí)著的工匠精神,是大國崛起的縮影,是中華振興的跫聲。點燃工匠精神,喚醒大國夢想!
【評點】
文章所選題材新穎,切合當下時代的熱點,行文過程中,以國家領導人所提倡的時代精神為核心,通過貝希斯坦、孟劍鋒等例證完美詮釋了工匠精神是對于卓越品質的追求,更是實現(xiàn)大國復興的重要催化劑。文章中心明確,語言精致,沉穩(wěn)中又包含著時代的大氣,古詩文的援引以及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更是彰顯了作者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