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玲,劉翠英,張 雄,李鮮花,艾海艦
(榆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陜西榆林719000)
榆林沙區(qū)釀酒葡萄引種試驗初報
紀曉玲,劉翠英,張 雄,李鮮花,艾海艦
(榆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陜西榆林719000)
以引進的5個釀酒葡萄品種(黑比諾、梅鹿輒、蛇龍珠、赤霞珠、霞多麗)為材料,在榆林沙區(qū)自然條件下,通過對各品種的物候期、栽培學性狀、果實經濟性狀、抗寒性、漿果品質及釀酒品質等方面的調查分析及試驗研究,篩選出適于當地發(fā)展的優(yōu)良釀酒葡萄品種,為當地葡萄酒生產和釀酒葡萄基地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結果表明,適當本地發(fā)展的優(yōu)良釀酒葡萄品種為梅鹿輒、赤霞珠、霞多麗。
釀酒葡萄;引種;榆林沙區(qū)
葡萄是我國重要的落葉果樹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葡萄產業(yè)發(fā)展十分迅速,根據《中國農業(yè)年鑒(2015)》統計的數據,2015年全國栽培葡萄總面積(不含港、澳、臺地區(qū))已達79.92萬hm2,產量達到1 367萬t,葡萄酒產量114萬L,現已成為葡萄產量世界第1,面積世界第2,葡萄酒產量世界第6的世界矚目的葡萄產業(yè)大國[1]。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交界處,西與甘肅寧夏接壤,北與內蒙古相接,東與山西隔河相望,南與延安地區(qū)相鄰。獨特的氣候、豐富的土地資源、純凈的水質為葡萄生產提供了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是傳統的優(yōu)質葡萄種植區(qū)。國內學者利用4~9月生長期有效積溫、活動積溫、無霜期、干燥度、成熟期降水量、埋土防線等為區(qū)劃指標,對釀酒葡萄栽培的氣候和品種區(qū)域化進行了研究,榆林市大部分區(qū)縣分別被劃分為釀酒葡萄的適宜種植區(qū)和一般種植區(qū)[2-8],為榆林釀酒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區(qū)域布局指導。如能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發(fā)展釀酒葡萄和葡萄酒產業(yè),對榆林風沙區(qū)推動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精準扶貧、移民搬遷后續(xù)產業(yè)的發(fā)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陜西省葡萄與葡萄酒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4—2020)》明確提出,將在榆林長城沿線風沙區(qū)建設以釀酒葡萄為主的葡萄酒莊長廊,發(fā)展釀酒葡萄0.67萬hm2,酒莊36個;建設葡萄長廊,發(fā)展鮮食葡萄莊園20個,發(fā)展鮮食葡萄0.67萬hm2;在榆陽區(qū)建設一個葡萄與葡萄酒風情小鎮(zhèn)。從全省規(guī)劃的釀酒葡萄基地看,榆林新增1.33萬hm2、酒莊36個,二者均占全省規(guī)模的1/3。榆林市政府特別重視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把其列為區(qū)域的特色產業(yè)之一。但截至2015年,榆林僅有鮮食葡萄,種植面積3 000 hm2,產量4.5萬t,釀酒葡萄栽植尚屬空白[9-12]。
本研究以引進的5個釀酒葡萄品種為材料,通過對植物學特性、果實經濟性狀、抗逆性、釀造特性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比較試驗[13-16],探討在榆林引種種植釀酒葡萄的可行性,為榆林沙區(qū)發(fā)展葡萄酒產業(yè)提供實踐和理論依據。
1.1 試驗區(qū)概況
本試驗于2011—2015年在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zhèn)榆林學院教學試驗基地實施,試驗區(qū)位于東經108°33′54.09″,北緯37°34′31.52″,海拔1 362 m,屬于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8.4℃,多年平均降雨量為398.3 mm,降雨多集中在7,8,9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平均≥10℃的積溫為3 217.6℃,無霜期為134~169 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594~2 914 h,年總輻射量為607.9 kJ/cm2。土壤質地為沙壤土,pH值8.0~8.1,地下水位高,灌溉條件良好。日照充足、雨熱同期、四季明顯,十分有利于葡萄生長。
1.2 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2011年定植的釀酒葡萄品種:黑比諾(Pinot Noir)、梅鹿輒(Merlot)、蛇龍珠(C aberbet Gemischt)、赤霞珠(Cabernet Souvignon)和霞多麗(Chardonnay)等5個品種。
1.3 試驗方法
試驗品種采取統一架式(單籬架)和種植方式;1個小區(qū)1個品種,每小區(qū)166.7 m2。整形方式為獨龍干型。常規(guī)水肥管理。
逐年對各品種的生長結果習性、果實性狀、物候期、抗逆性與適應性進行觀察、測定、分析。根據各品種在同一塊試驗地的生長量、生長勢、產量等劃分其耐瘠薄能力與抗旱性;根據葉片、果實等器官的感病狀況劃分其抗病能力;根據越冬后枝、芽、根受凍情況及生長發(fā)育狀況劃分其抗寒能力。
葡萄品種植物學性狀和經濟學性狀描述與記載均按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局(OIV)和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IBPGR)以及國際新植物種類保護協會(UPOV)共同出版的《葡萄種類、品種描述表》進行。
抗寒性大小利用凍害指數判別,凍害指數=∑(凍害級值×該級受凍株數)/(調查植株個數×總級數)×100%[17-18]。
葡萄漿果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測糖儀測定;果實及葡萄酒的酒精度、總糖(以葡萄糖、果糖計)含量、總酸(以酒石酸計)、蘋果酸、揮發(fā)酸(以醋酸計)含量、色度值、pH值測定采用丹麥產的Oenofoss葡萄酒分析儀一次性測定;最后,綜合漿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總糖以及糖酸比進行綜合品質評價[19-21]。
2.1 物候期的觀察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黑比諾與梅鹿輒萌芽早,初花期早,蛇龍珠、赤霞珠和霞多麗萌芽較晚,花期亦較短。霞多麗在該地區(qū)成熟最早,其余依次為黑比諾、赤霞珠和梅鹿輒,蛇龍珠成熟最晚,蛇龍珠可能受早霜為害,且成熟不一致,收獲時有部分青粒,在試驗區(qū)域應慎重發(fā)展。
表1 2014—2016年5個品種的物候期
2.2 栽培學性狀分析
用樹勢和產量構成因子及其穩(wěn)產性作為判斷指標。
2.2.1 樹勢和產量構成因子分析 抹芽定梢前,調節(jié)近主蔓10個結果母枝,對供試品種和供試材料分別于2013,2014,2015年進行樹勢和產量構成因子的調查,2015年觀察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5年5個品種的樹勢和產量構成因子分析
由表2可知,赤霞珠、梅鹿輒和霞多麗樹勢中等,主干較粗壯,產量高,蛇龍珠和黑比諾樹勢較弱,產量較低。
2.2.2 穩(wěn)產性鑒定 經過5 a的觀察記載,正常年份試驗區(qū)釀酒葡萄基本不發(fā)生病害,多雨年份輕微發(fā)生霜霉病,病情指數僅8.80,因病害造成的產量損失較小。
對供試品種分別于2013,2014,2015,2016年選樣本作產量統計分析,計算各品種的單株產量,以初步判斷其穩(wěn)產性(表3)。
結果表明,5個品種在不同年份產量有變化,變化趨勢平緩,產量的穩(wěn)定性較好。
2.3 果實經濟性狀鑒定
2015年供試材料采收時進行漿果各項經濟指標觀察與測定,以鑒定其經濟性狀。
表4 2015年5個品種果實經濟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梅鹿輒果穗最大,穗長達16.12 cm,蛇龍珠果穗最小,僅9.23 cm;穗粒數以霞多麗最多,為75粒,蛇龍珠最少,為43粒;霞多麗的單穗質量最大,為120.1 g,蛇龍珠單穗質量最小,為59.6 g;赤霞珠果??v徑最大,為1.47 cm,蛇龍珠果粒縱徑最小,為1.29 cm;黑比諾果粒質量最大,為1.73 g,梅鹿輒次之,為1.72 g,霞多麗居中,蛇龍珠較小,赤霞珠最小,為1.28 g;種子數量梅鹿輒和霞多麗均為2~3個,其他均為1~3個;而籽粒百粒質量以黑比諾最大,為38.57 g,其次為赤霞珠,為38.24 g,梅鹿輒和蛇龍珠居中,霞多麗最小,為24.44 g。
2.4 抗寒性鑒定
將供試材料(各品種按對角線抽樣調查15株材料)越冬受凍程度分作6級進行統計,以凍害指數反映其抗寒力強弱(表5)。
表5 抗寒性分析
從凍害指數可以看出,蛇龍珠在所有供試品種中抗寒性較強,其次為赤霞珠和梅鹿輒,黑比諾、霞多麗的抗寒性較弱。
2.5 漿果品質的評價
利用收獲后果實的總酸、可溶性固性物、pH值、滴定酸和總糖含量對漿果進行綜合評價(表6)。
表6 葡萄漿果采收時的品質指標
從表6可以看出,糖/酸的值≥32的有黑比諾、赤霞珠,這2個品種的糖含量適中,但酸含量較低,pH值適宜,在本區(qū)表現較好,適于釀造高檔紅葡萄酒;其次為霞多麗、梅鹿輒,糖含量偏低,含酸量適中,果實品質最差的為蛇龍珠。
2.6 參試品種單品種葡萄酒的理化品質
參試品種的單品種葡萄酒理化品質按照靜止葡萄酒工藝生產的葡萄酒理化指標進行評價。由表7可知,參試品種發(fā)酵性能均良好,糖分轉化徹底;干浸出物含量豐富,遠高于國家強制標準16 g/L,自然發(fā)酵酒精度在10.3%~12.1%(v/v)的范圍,殘?zhí)蔷陀? g/L,蘋果酸為2.5~4.9 g/L,總酸為6.1~8.4 g/L,pH值為3.23~3.75,紅色品種色度值為1.68~2.17。各項指標全部符合國標CB/T 15038—2006理化要求。各品種酸度均良好,酒體活潑,酸度與酒精度配合良好,結構有力,并有效支撐品種香氣;pH值均較低,揮發(fā)酸含量均低,酒體健康,并具有一定的儲存潛力。
表7 5個釀酒葡萄品種單品種葡萄酒的酒精度以及殘?zhí)呛涂偹岷?/p>
3.1 結論
本研究采用冬季埋土深度40 cm以上的防寒措施,5個供試品種均能在榆林風沙區(qū)正常生長結果,保持品種的固有特征,豐產性、穩(wěn)產性較好。通過凍害率等得知,品種之間抗寒能力有差異,4個紅色品種均比白色品種霞多麗抗寒性強,抗寒性最強的是蛇龍珠。
各品種果實及葡萄酒理化指標表明,參試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總糖含量、pH值適中,總酸含量偏低,釀酒品質較好。
赤霞珠、梅鹿輒和霞多麗果穗大,產量高,為豐產型品種,應確定為榆林的主栽品種,可以擴大試種面積,但霞多麗越冬性稍差,應特別注意越冬防寒措施的配套運用。蛇龍珠產量、品質較好,選擇無病毒植株可做搭配品種。黑比諾結果習性、抗病性、豐產性等綜合性狀較差,不適合種植。
3.2 討論
5個釀酒葡萄品種在榆林沙區(qū)冬春低溫干旱氣候條件下,在沙壤土和風沙土中埋土防寒均能正常生長發(fā)育,枝條木質化良好,蔓體能安全越冬。特殊年份部分品種凍害率較高,導致地上部分死亡再重新發(fā)枝,出現葡萄長勢弱的現象。這是本地釀酒葡萄發(fā)展的制約因素,需進一步研究適應當地的抗寒栽培技術措施。
釀酒葡萄在榆林沙區(qū)一般不發(fā)生病害,降雨偏多年份有霜霉病感染,生育期間應根據天氣情況適當預防。對卷葉病等病毒性病害,發(fā)病后難于防治,尤其要注意引入無毒種苗。
各釀酒葡萄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0.0%,均超過國家規(guī)定指標值16.0%;平均含酸量6.56 g/L,品種間含酸量的差異較小,這可能與采收期有關。試驗后期應加強對最佳采收期的研究,以確定在適宜的采收期內采收,保證產量和品質的協調發(fā)展。
[1]晁無疾.中國葡萄品牌建設現狀及發(fā)展展望 [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6(5):135-140.
[2]黃輝白.我國北方葡萄氣候區(qū)域的初步分析 [J].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1980(2):43-51.
[3]羅國光,吳曉云,冷平.華北釀酒葡萄氣候區(qū)劃指標的篩選與氣候分區(qū)[J].園藝學報,2001,28(6):487-496.
[4]李記明,吳清華,邊寬江,等.陜西省釀酒葡萄氣候區(qū)劃初探[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1999,17(3):126-129.
[5]張衛(wèi)強.陜西省釀酒葡萄區(qū)域化研究進展[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
[6]李華,孟軍.陜西省釀酒葡萄氣候區(qū)劃指標及氣候分區(qū)研究[J].科技導報,2009,27(6):78-83.
[7]楊文峰,朱琳,李星敏,等.基于GIS的陜西省釀酒葡萄氣候區(qū)劃[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4,32(3):244-249.
[8]趙東旭,劉明春,曾婷.氣候變化情景下河西釀酒葡萄生態(tài)氣候種植區(qū)劃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5,47(7):38-45,52.
[9]齊慧,王振平.陜西榆林地區(qū)釀酒葡萄產業(yè)發(fā)展模式[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6(3):49-51.
[10]周喜軍,郭璟梅,董勤利.榆林市葡萄產業(yè)現狀及發(fā)展對[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1):52-53.
[11]王婷.淺析榆林市葡萄及葡萄酒生產 [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2(4):137-139.
[12]李紅梅,雷向杰,權文婷.榆林地區(qū)近43 a玉米氣候資源變化特征分析[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5,33(6):195-202.
[13]單永生.甘肅張掖地區(qū)釀酒葡萄品種比較試驗[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42(1):45-48.
[14]劉璽華,常偉林,盧江,等.美國釀酒葡萄品種在北京地區(qū)的生長和適應性表現 [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5,16(2):307-314.
[15]蔡嘉祺.重慶地區(qū)釀酒葡萄引種的適應性研究[D].重慶:西南林業(yè)大學,2008.
[16]尹春麗,惠竹梅,曹建宏,等.西北半干旱地區(qū)法引釀酒葡萄霞多麗營養(yǎng)系篩選的初步研究 [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6,24(6):55-59.
[17]謝麗芬,李連國,李曉燕.幾個引種葡萄品種抗寒性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8(4):116-119.
[18]馬金平,李建國.兩個抗寒釀酒葡萄品種在寧夏賀蘭山東麓引種試驗[J].北方園藝,2012(7):17-19.
[19]馬冬梅,郭銳,陳學紅,等.甘肅嘉峪關戈壁灘地區(qū)釀酒葡萄優(yōu)良抗寒主栽品種選擇試驗 [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5(10):78-81.
[20]張振文,寧鵬飛,張軍賢,等.葡萄酒縮合單寧測定方法的比較研究[J].食品科學,2012,33(20):233-237.
[21]李記明,李華.釀酒葡萄糖、酸含量的變化及影響因素[J].落葉果樹,1992,27(1):3-6.
Prelimin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of Wine Grape in Sandy Area of Yulin City
JI Xiaoling,LIUCuiying,ZHANGXiong,LI Xianhua,AI Haijian
(College ofLife Science,Yulin University,Yulin 719000,China)
In this paper,five varieties ofwine grape(Pinot Noir,Merlot,Serpentine Pearl,Cabernet Sauvignon,Chardonnay)were introduced to study the phenology of cultivars in Yulin sandy land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fruit economic traits,cold resistance, quality of berries and quality of wine were investigated.The optimum wine grap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local development were screened out,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ocal wine production and wine grape base construction.The results of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best wine grap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local development were Merlot,Cabernet Sauvignon and Chardonnay.
wine grape;introduction;sandy area ofYulin
S663.1
A
1002-2481(2017)03-0411-05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3.23
2016-11-16
陜西省科技廳農業(yè)科技攻關項目(2013K01-16);榆林市科技局產學研合作項目(2014cxy-02-05)
紀曉玲(1969-),女,陜西定邊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農業(yè)節(jié)水技術研究及教學工作。劉翠英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