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適用話題】歲月與遺憾 時光足跡 愛與牽掛
父親年輕時正經(jīng)是個文藝男青年,雖然是行伍出身,但卻是多才多藝,一支洞簫吹得風(fēng)輕云淡,吹得明媚生花,吹得輕柔婉轉(zhuǎn),吹得風(fēng)生水起。
簫聲雖然音質(zhì)圓潤清幽,但多少還是有些嗚咽之意,悲涼之寂,聽上去有些凄惶,但父親卻有本事把洞簫吹出歡愉之音,那是他的心境使然,還是對生活的熱切?
年少時,看見父親站在后園的杏樹下吹簫,那時節(jié),夕陽西下,倦鳥歸巢,杏花春雨,長簫幽咽,美不勝收。
父親吹簫,不為縱情,不為恣意,不是隨意揮灑才情,當(dāng)然更不是想當(dāng)什么文藝男青年,那年月缺衣少糧,誰有那閑情逸致瞎耽誤工夫?只因因緣際會,偶然得一支洞簫,父親用它抒發(fā)心中的情愫,遇到高興的事情或不高興的事情,父親都會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吹上一曲,如酒,能解憂。
那支長簫,拴兩個嫵媚的紅穗頭,經(jīng)年累月掛在東墻上。閑時,父親常常把那支長簫取下來,拿在手里把玩,用一塊柔軟的細(xì)布反復(fù)摩挲擦拭,眼神極盡溫柔之色。
我見過父親在月下吹簫,月亮清瘦地掛在天邊,若有若無的月光朦朧如紗,籬笆上的夕顏花害羞似地閉合了,萬物靜謐,唯有父親的簫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月下聽簫,聽得我黯然神傷,我知道奶奶的離去讓父親生出些許孤獨和傷感,簫聲正是訴說內(nèi)心苦寒的媒介。我也見過父親在街邊的柳樹下吹簫,那一年楊柳依依,父親的傷感源自妹妹的新嫁,前路茫茫,父親的簫聲有祝福,有牽掛,更有對未知的擔(dān)憂。
“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這兩句詞是清朝才子龔自珍的名句,出自《湘月》。父親自然不會舞劍,只是閑來偶爾弄簫,年齡見長之后,加上患了糖尿病,每日忙于養(yǎng)生保健,簫也不大吹了。問起,父親笑說:“人老了,吹不動了?!毖哉Z間,有些許的無奈和落魄。
我看著父親,兩鬢霜花盡染,走路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虎虎生風(fēng),那個曾經(jīng)專橫霸道的人去哪兒了?我一時無語,誰都無法和時光抗衡。耳邊卻依稀響起父親的簫聲,穿過歲月,穿透人生。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時光,那是父親最美好的歲月。
(臥龍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2017年第2期 上半月)
【素材分析】“情之起,一往深,而至摯”,父親喜歡長簫,愛如己出,所以父親的簫吹得好,吹上一曲,如酒,能解憂。而那幽幽簫聲蘊含的是父親對奶奶的思念,對妹妹遠(yuǎn)嫁的牽掛與惦念。盡管歲月老去,父親老去,但簫聲仍從歲月中穿梭而來,回蕩著美好,回蕩著濃濃的愛。
【速用名言】
1.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恒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它為養(yǎng)料。
——法國作家 左拉
2.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英國哲學(xué)家 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