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宏
(大唐陳村水力發(fā)電廠,安徽 宣城 242500)
電力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
姚 宏
(大唐陳村水力發(fā)電廠,安徽 宣城 242500)
風險伴隨電力工程項目始終,會給項目執(zhí)行帶來安全隱患。介紹了項目風險的失控原因與識別方法,結合火電機組A修對項目風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預防風險失控措施和規(guī)避手段,建立了風險管理組織框架和風險管理控制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電力工程項目風險失控。
電力工程;風險識別;風險管理;分析評價
在電力工程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風險是長期并客觀存在的,且伴隨項目始終。由于項目執(zhí)行者對風險的認知程度和采取的控制方式不同,風險失控的概率和程度也大不同。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絕大部分項目執(zhí)行者均能扎實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做到組織落實、制度落實、責任落實、措施到位,不斷完善風險控制機制,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但也有少部分項目的執(zhí)行者因認識不足、管控不力及項目的保障機制不健全,造成項目風險失控,導致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1.1 項目風險的失控原因
風險是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大多是可以預測與控制的,具有確定性;但風險源于不可抗力,如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生戰(zhàn)爭或疫情,或者有經驗的項目組織及執(zhí)行者無法預料的其他情況,又具有偶然性。
結合某火電廠A修期間的工作內容,分析線路作業(yè)項目風險的失控原因。
1.1.1 桿塔上工作風險的失控原因
(1) 工作人員不具有相應登高作業(yè)資質。
(2) 安全帶使用前未檢查,低掛高用。
(3) 吊裝工具以小代大,造成吊物脫落。
(4) 施工環(huán)境差,山體滑坡、泥石流等。
(5) 永久拉線失去作用造成倒桿。
(6) 山區(qū)風力較大,起重機械難以控制。
1.1.2 線路上工作風險的失控原因
(1) 線路老化斷股嚴重。
(2) 對不停電同桿線路的標示不清楚、工作前未驗電。
(3) 接地設施不全造成雷擊和感應電防護不力。
(4) 沒靠內側站立,排除障礙站立不當。
(5) 雨后作業(yè)區(qū)域的防滑、防雷措施不到位。
(6) 清障過程中的蛇蟲、野獸傷害等。
1.1.3 線路開關工作風險的失控原因
(1) 調度命令不清楚,語言溝通不暢。
(2) 無票作業(yè),或工作結束后又繼續(xù)工作。
(3) 誤入帶電間隔,隨意解除閉鎖裝置。
(4) 試驗區(qū)域未完全隔離,誤改接線、誤整定。
(5) 傳動試驗傷人,開關誤動,PT反充電。
(6) 腳手架不穩(wěn)倒塌,高處墜落。
1.2 項目風險的識別方法
1.2.1 識別潛在風險
風險管理的第1步是識別潛在風險,這是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驟,它是企業(yè)對項目在財產、責任和人身傷亡方面可能發(fā)生的危險進行系統(tǒng)識別。項目管理者,特別是項目風險管理人員若不能準確識別潛在風險,就會失去處理風險的最佳時機。
1.2.2 列出所有影響因子
項目風險識別包括列出所有項目相關的過程,還包括人、機、環(huán)及存在的問題。不是對項目產生嚴重后果的風險才是高風險,幾個小風險的疊加也會對項目產生嚴重影響,造成不良后果。
若要了解對外承攬工程項目風險的準確情況和確切根源,需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明確風險類別及失控原因。項目風險分析已成為項目管理的核心部分,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和有經驗的員工進行風險分析評價,必要時進行論證,得出項目風險清單。
2.1 高處墜落風險
高處墜落事故依據墜落地點的不同,可分為以下9種:
(1) 腳手架上墜落;
(2) 臨邊洞口墜落;
(3) 懸空高處作業(yè)墜落;
(4) 屋面作業(yè)墜落;
(5) 梯子作業(yè)墜落;
(6) 石棉瓦等墜落;
(7) 拆除工程中發(fā)生的墜落;
(8) 登高過程中墜落;
(9) 其他高處作業(yè)墜落。
2.2 機械傷害風險
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與其引起的絞、輾、碰、割、戳、切等傷害。
2.2.1 人因失誤
(1) 操作人員沒有使用合適的防護服和防護工具,或安全防護用具使用不當。
(2) 操作人員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過度緊張,導致操作和動作錯誤;或業(yè)務技術素質低,操作不熟練。
(3) 存有僥幸心理,違章操作等。
2.2.2 設備缺陷
(1) 機械設備在設計、結構和制造工藝上存在缺陷。
(2) 機械設備組成部件、附件和安全防護裝置的功能退化。
2.2.3 管理不善
(1) 安全檢查不嚴。
(2) 監(jiān)督檢查不到位。
(3) 不能及時發(fā)現并排除隱患。
(4) 沒有完善的操作規(guī)程。
(5) 施工機械沒有進行驗收就投入使用等。
2.2.4 環(huán)境因素
(1) 噪聲干擾。
(2) 照明光線不良。
(3) 無通風。
(4) 溫度、濕度不適宜。
(5) 場地狹窄。
(6) 布局不合理。
(7) 地面或腳踏板濕滑等。
2.3 起重傷害風險
起重機是機械設備中蘊藏危險因素最多、發(fā)生事故幾率最大的危險機械。造成起重傷害事故的主要類型有吊物(具)墜落、擠壓傷害、觸電、高處墜落、機體傾翻5類。
2.3.1 人因失誤
(1) 違反操作規(guī)程或勞動紀律。
(2) 操作人員沒有或不認真履行事故防范措施。
(3) 施工時不使用防護用具。
(4) 司機的操作技術不熟練,緊急情況下司機的控制不及時等。
2.3.2 設備缺陷
(1) 車體打滑,大梁下撓過大或小車吊著重物打滑。
(2) 大車打滑,車子制動器太松。
(3) 起重機械不合格,起重吊具和其他設備存在缺陷等。
2.3.3 管理不善
(1) 勞動組織不合理。
(2) 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3) 教育培訓不夠。
(4) 監(jiān)督檢查不到位。
(5) 起重機械維修保養(yǎng)不及時。
(6) 安全防護裝置缺少或有問題等。
2.3.4 環(huán)境因素
諸如照明不良等原因引起司機看不清地面的設備或信號等情況。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妥善處理識別出的風險,采取預防措施和規(guī)避手段,以消除或減少風險帶來的傷害,減少經濟損失,保障人身設備安全。
3.1 開展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面向施工現場所有人員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于施工的各個階段。通過開展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員建立安全意識,掌握本崗位的技術技能,知曉本崗位的重大安全風險,了解違章操作的后果。安全教育可分為2個方面:
(1) 安全思想教育,即對全體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管理制度和紀律的教育,并結合本企業(yè)的經驗教訓開展典型案例震撼教育;
(2) 安全技術教育,即對專業(yè)管理人員、技術工人進行本專業(yè)、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教育,并必須考試合格;開展緊急救護培訓教育,特別需要學會觸電急救的方法。
3.2 采取防護措施
當設備操作條件不能改善時,在預防職業(yè)性有害因素的綜合措施中,勞動防護用品仍然是主要防護措施。主要防護項目包括防塵、防毒、防噪音、防高溫熱輻射、防機械外傷、防墜落、防寒、防觸電等。在施工現場進行安全防護時,不僅要求檢修人員擁有安全防護用品,還要學會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同時,要在事故的易發(fā)、多發(fā)地點布設安全防護設施,對洞口、臨邊作業(y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并規(guī)定由專人負責搭設與檢查驗收,保證防護項目的安全可靠。
3.3 嚴控現場隱患
施工現場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要抓好作業(yè)前各項安全交底工作,明確工作目的、工作環(huán)境、檢修工藝、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并做好記錄。對有可能造成火災事件的作業(yè),要嚴把動火工作票發(fā)放關,動火前清除現場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備滅火器具。根據季節(jié)和作業(yè)環(huán)境特點,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施工現場要設置應急疏散通道,并做到布局合理。
項目組織是風險管理者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基礎上,建立、選擇控制方式進行運作。通過組建風險管理部門,健全行之有效的運行和激勵機制,完善執(zhí)行和反饋流程,輔之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風險的管控能力,及時發(fā)現項目出現偏差的危險信號,盡早采取正確行動。使參與項目工作的部門員工在工作前都能預先了解工作風險和預控措施,并能按照各自工作范圍,確定關鍵點和漏項點,做好交底工作并簽名,從而使他們認識自身在項目風險控制中的角色和位置,避免安全隱患。
(1) 項目是生產因素的集中點,其特點是多工種立體作業(yè)、生產設施的臨時性、作業(yè)環(huán)境的多變性、人機的流動性等,這不僅體現在安全管理上,還體現在質量管理、技術管理、設備和材料管理上。風險管理不是孤立的專屬項目部的風險或者安全管理部門的活動,而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統(tǒng)一領導下的各部門分工協作防控體系。
(2) 風險管理部門應與項目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在執(zhí)行風險管理內容上各司其責、相互促進。當人、機、環(huán)或方案發(fā)生變化時,能夠同步變更風險控制措施,以適應風險管理的需要。
(3) 風險管理組織要按照規(guī)章制度是否得到有力執(zhí)行、措施是否順利落實為主線展開。在人員的組織安排上,要根據人員的技術水平、生理特點、心理行為、文化素質進行合理分配,對復雜的機械設備或具有危險性的現場作業(yè)應實施安全監(jiān)督。
項目風險源具有復雜性、隱蔽性,甚至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才會暴露,一旦未得到有效控制,很可能釀成惡劣事件。一個項目從前期準備、項目實施到竣工投運,風險控制都是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手段,應根據可能出現的人、機、環(huán)的不安全狀態(tài)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進行項目跟蹤、評價、考核的動態(tài)管理。
5.1 主動控制風險失控的原因
風險控制的核心是主動控制風險失控的原因,使風險不失控。這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方案,通過全員教育,在思想上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在行為上主動控制風險,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對物和環(huán)境的監(jiān)控,應做到事前檢查、事中控制、事后復查,查看工序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一旦發(fā)現偏差應立即糾正。
5.2 風險控制為主、風險轉移為輔
采取以風險控制為主、風險轉移為輔的對策來進行風險管理。項目一旦中標后,實行全承包方式,大量的風險都由承包方擔當,能夠轉移的風險已不多,因此要科學管理風險源、減少風險損失,在做好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權衡利弊,為員工購買工傷和意外傷害保險等。
5.3 制定應急方案
應急方案可以在風險失控時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必需做好風險預警和響應、建立精干高效的救援隊伍、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定期開展演練,實現應急方案的持續(xù)改進。實際上,并非對所有風險都要制定應急方案,而是只對風險評估后所確認的較大風險才需制定應急方案,以確保方案更具針對性和可執(zhí)行性。
5.4 制定挽救方案
制定挽救方案可將風險失控后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或將損害設備恢復至最高使用程度,可看作是應急方案的從屬方案。一般而言,挽救方案是不能事先制定的,這是因為在風險發(fā)生前并不知道損害的部位和程度,無法在風險失控前制定詳盡的挽救方案;只能在應急方案啟動后,按照一定的處置原則進行必要補充。
風險管理在電力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對項目進行投標決策前和中標后,必須根據項目有關資料和實地勘察,進行風險分析評價和綜合比較,權衡其收益與承擔的風險是否相匹配,以此來作出決策。只有對電力項目的風險有足夠認識,通過風險識別、分析評價和對已發(fā)生事件的借鑒,將風險管理納入工程項目執(zhí)行的全過程,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控,才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失控;通過建立健全風險控制長效機制,項目風險也方可減小到最低的可接受水平。
1 張 寧.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模式初探[J].電力安全技術,2011,13(9):17-18.
2 劉朝輝,楊博濤.基于改進LEC方法的變電站建設項目安全風險評估[J].電力安全技術,2012,14(1):14-15.
3 賈 耕.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07.
2016-11-17。
姚 宏(1967—),男,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內外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工作,email:fdyao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