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梅
當別人對你說話時態(tài)度不好,你也許會這樣責問對方“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呢?”。如果我們能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我們說的話,學生怎么會不愿意聽呢?作為現(xiàn)代教師一定要記?。航處熣f話的態(tài)度,決定著學生對教師的說話態(tài)度。我認為廣大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溫和替代粗暴
教師一句中肯的話語,無異于注入學生心田之中的一股暖流,無異于融化堅冰的一縷陽光。教師在說話過程中從從容容、方方面面地思考如何表述才能夠被學生接受的語言,能針對性解決問題。還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才智,說些催人奮進、暖人心田的話語,這樣不僅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使學生與教師的心貼得更緊,而且還可以達到“微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得到教師表揚,害怕受到批評,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負擔。一旦受到了教師粗暴的呵斥,這種負擔便會轉化為“心理壓力”,學生就會因為考慮到教師將怎樣處置而變得焦慮不安、精神緊張,同時,自我保護的本能又會使學生做出自我“心理防御”,以至于在老師面前不敢也不愿意道出事情的原委。溫和的態(tài)度能減弱乃至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可以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教師對學生溫和,有利于增進師生彼此之間的親密關系。
二、跟學生說話用商量的姿態(tài)
我們的學生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教師必須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今天學生身心的不足和不完美,也要看到明天他們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責備,重要的是促成學生的進步與不斷完善。以無商量的、粗暴命令的態(tài)度跟學生說話,易于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立,讓教師的教育行動沒有了回旋的余地。
三、讓寬容成為一種說服力
教師積極的情感,給學生的關愛、寬容,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催化作用,多關心、寬容,少指責,多溝通、少批評是保護學生幼小心靈的靈丹妙藥。常言道,寬以待人。對別人寬容,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如果教師不會寬容學生,當著全班乃至全校的面打罵、斥責學生,非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教師對學生寬容絕對不等于放縱,也不等于孩子犯了錯不聞不問。我們這里所說的寬容是指教師對學生所犯的一般性錯誤行為暫時不作指責和批評,經(jīng)過教師和學生雙方冷靜思考后,再來共同確定或者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的寬容,可以給學生留下一個思考和反省的空間,教師的諒解能夠給學生極大的寬容和鼓勵。
四、注重誠信,說話要一言九鼎
誠信,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在基本字義的基礎上形成了其獨具特色并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誠信觀。如果教師對學生不講誠信,說話不算數(shù),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對教師失去信任,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會和教師說心里話,相互間的溝通也會因此受阻,師生關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要輕易給學生任何承諾,承諾了就要履行諾言。若因為一些特殊因素,使承諾難以兌現(xiàn),教師應及時給學生解釋原因,并且用誠摯的態(tài)度向學生道歉,讓學生從心里理解和原諒老師。
五、用幽默創(chuàng)造快樂
當學生處于青春期時,他們的逆反心理會加重,教師幽默風趣的說話方式既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可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自然愿意接受了。教師還應注意的是不要讓幽默風趣變成諷刺挖苦。幽默風趣并非是用尖酸刻薄的話語來反譏學生,而是要做到誠心誠意地給學生機會,用一些學生樂意接受的笑話來化解危機,化解尷尬,千萬不要讓學生感覺自己微不足道,從而自尊心受到傷害,尤其是那些敏感的學生,防止弄巧成拙,反而讓教師的誠心付出適得其反。
總而言之,教師在和學生交流時,一定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態(tài)度,讓教育教學變得輕松、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