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體育館建筑相關問題得到了業(yè)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影響體育館建筑設計經濟合理性的因素,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多個角度與方面就體育館建筑設計方法展開了探討,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看法與認識,望有助于相關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體育館建筑;實踐;問題;策略
1、前言
作為我國建筑行業(yè)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館建筑的特殊性不不言而喻。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體育館建筑實踐問題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途徑,進一步優(yōu)化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最終整體效果。
2、概述
在建筑歷史的長河中,體育建筑一直是世界上各歷史時期的建筑家們傾心和熱衷的主題。從西臘雅典的奧林匹斯神廟到羅馬的圓形斗獸場,無不顯示著人類對力與美的追求?,F代體育運動不僅只是人們閑暇時的娛樂和鍛煉,還展示著人們追求美好、健康、團結、進取和不斷超越極限的崇高愿望。體育館建筑是體育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體育館建筑以物質載體的形象綜合反映出體育活動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文化心理.同時也以一種意義獨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會生活之中,其設計手法涉及生態(tài)節(jié)能、無障礙、結構形態(tài)等諸多領域。奧運及新技術的發(fā)展也促進了體育館建筑的發(fā)展.同時體育館建筑的發(fā)展也為奧運理念的深入人心提供了很好的物質載體。隨著體育館建筑的不斷發(fā)展.體育館建筑逐漸呈現了如下的發(fā)展趨勢:開放性的、滿足日益增強的群眾休閑體育活動的需求:天然、隨意的場所氛圍:娛樂、休閑的等色彩加深:健身養(yǎng)性的價值取向。
3、影響體育館建筑設計經濟合理性的因素分析
3.1設計思想陳舊,設計中的錯、漏、補,使工程造價出現“三超”現象,即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這主要是由于有些設計人員知識更新慢,不了解飛速發(fā)展的建筑科技的最新趨勢,設計理念落后,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更是缺乏認識,選用過時的材料和設備。有的則是設計中的錯誤在施工過程中才暴露出來,只能進行變更、修改、補充設計,有的甚至發(fā)生事故,造成返工或產生更嚴重的后果。
3.2設計華而不實,忽視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片面追求奇、異、怪。現在設計領域存在一味追求形式,不求功能適用性和經濟合理性,過分講究高檔奢華的個別現象,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同時,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例如:一些住宅小區(qū)中不論高層、低層都在頂部設計好多無用的所謂裝飾“飄件”,既不美觀又不經濟實用。還有一些住宅樓,為追求所謂立面效果,用大面積的玻璃幕墻把陽臺、臥室的窗戶加以封閉,這樣,不但破壞了陽臺的功能,不利于居室的自然采光和通風,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3.3工程技術與經濟觀念相分離。我們有些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并不差,但是他們缺乏經濟觀念,導致設計思想保守,認為降低投資成本是業(yè)主的事,是財務人員的職責,與己無關。有的不進行方案比較和優(yōu)化,拿單一方案一畫了事。有的雖作比較也只是注重立面造型而不注重經濟方面的分析比鉸,這樣以來,體育館建筑設計的經濟合理性就很難做到。
4、體育館建筑設計方法探討
4.1總圖布局
體育館總平面的布局,應遵循體育建筑基地的選擇應符合城鎮(zhèn)當地總體規(guī)劃和體育設施的布局要求,講求使用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4.2平面布置
體育館的附屬用房和設施包括觀眾用房、貴賓用房、運動員用房、競賽組織工作用房、新聞工作用房、廣播電視技術用房、計時計分用房、其他技術用房及體育器材庫等。某市綜合體育館共分六層:首層為主要賽時功能用房,包括貴賓區(qū)、運動員區(qū)、媒體區(qū)、競賽組織用房、場館運營區(qū)等,層高5.15m;二層為觀眾入口層,設有觀眾廳及觀眾衛(wèi)生間等,層高5.35m,局部2.65m;三層為技術設備用房,層高3.85m;-3.000層為運動員用房,層高3.80m;-6.900層為訓練輔助用房,層高3.90m;-11.400層為訓練用房及設備用房,層高4.50m。本項目的體育館平面布置根據比賽、訓練和賽后利用的使用要求,確定了建筑功能分區(qū)。遵循了觀眾席要安排在最佳視覺范圍內;比賽場地的長軸方向不宜設天然采光窗;比賽場地和練習場地應聯系方便;主席臺位置應按比賽儀式要求選擇地位適中、視線最佳的地段;主席臺人員、觀眾和運動員的進出路線和房間應分開等設計原則。本體育館設計觀眾入口設在二層,從豎向分流,即通過主館四周4個大樓梯上到二層觀眾休息平臺,再通過休息平臺上的10個入口進入觀眾看臺。貴賓從首層北側主入口直接進入大廳、貴賓休息廳,通過貴賓專用電梯直接進入館內貴賓坐席。運動員或表演人員、工作人員、新聞媒體分別從首層四周出入口進入體育館。
4.3剖面設計
觀眾席看臺的剖面設計直接影響觀賞質量,應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特點,使觀眾看到比賽場地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且看到運動員的全身或主要部分。對于綜合性比賽場地,應以占用場地最大的項目為基礎,也可以主要項目的場地為基礎,適當兼顧其他。當看臺內緣邊線(指首排觀眾席)與比賽場地邊線及端線(指視點軌跡線)不平行(即距離不等)時,首排計算水平視距應取最小值或較小值;座席俯視角宜控制在28°~30°范圍內;看臺視線升高值不小于6cm,一般取6cm或12cm。在剖面設計中,對于場地高程的確定,應根據交通疏散、機械運輸、建筑造價綜合考慮。一般體育館場地高程宜接近天然地坪和場外地坪。
4.4無障礙設計
無障礙設計是為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的生活、工作提供方便、舒適的設計,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樣的權利和機會。萊蕪體育館殘疾觀眾可由停車場專用車位通過盲道、語音提示系統(tǒng),從北側無障礙坡道至首層專用無障礙出入口,由此進入無障礙電梯到達觀眾輪椅席平臺,設計已考慮殘障陪同人員空間。首層入口處設殘疾人專用衛(wèi)生間。輪椅席數按觀眾總坐席數的2‰計算,共10席,全部位于北側看臺主席臺上方。其設計也綜合考慮了其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我國體育館建筑實踐問題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實踐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體育館建筑實踐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其關鍵環(huán)節(jié)與重點要素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