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批評藝術是育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藝術化的批評能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劍指學生的靈魂,塑造健全的人格,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在當下班級育人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人生導師,是家校共育的橋梁。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學會藝術化批評。
一、藝術化批評提出的背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班級內的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會犯錯誤,影響班級形象,破壞班級和諧,損壞班級利益。批評,就是對學生錯誤做法的否定方式,以喚起學生的警覺,促使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然而,當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是“溫室里的花朵”,抗挫折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班主任采用疾風驟雨式的批評去教育學生,那么很可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師生心理的隔閡,增加教育的難度。
當前中小學教育出現(xiàn)一種窘境:由于師生關系緊張而導致教育事故頻發(fā),使得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不規(guī)范行為“視而不見”,對學生不敢管、不愿管。班主任批評學生是為了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削弱其錯誤的思想和言行,使其轉移到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上來。在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班主任運用批評方式指出其錯誤和缺點,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學生的思想變化,使學生真正提高認識,提高覺悟,提高思想素質,變得更有道德、有教養(yǎng)。批評是教育的手段和策略,批評學生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批評”。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靈活機智地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批評教育方式,即批評要講究藝術。
二、藝術化批評藝術的意蘊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大多為滿足主觀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斷創(chuàng)造新興之美。故而,藝術化批評必須講究批評方式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化批評的目的在于,學生在接受批評教育的同時,能感覺到美的教育魅力,使學生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經(jīng)歷了心靈的洗禮,從而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也就是說,班主任必須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美的批評方式,播撒“真、善、美”的種子于學生的心田,達到“教化無形”的境界。
鑒于此,“以理服人,強烈的感染力,超強的說服力,高度的認同感”便是藝術化批評的基本意蘊和內核。馬可連柯說:“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卑嘀魅巫鳛樗囆g化批評的主要運用者和創(chuàng)造者,務必集學識、才能、膽識、智慧、品格和經(jīng)驗于一身,具備高尚的師德、豐富的學養(yǎng),才能充分調動自己的激情和才智。批評不僅要滲透道理,還要顯得通情達理,讓學生從批評中感受到美,欣賞到美。唯有如此,批評教育的效果才會“水到渠成”,而不至于“南轅北轍”。
三、藝術化批評的方式
(一)預防式
預防式批評是指班主任把那些將要出現(xiàn)或者剛剛出現(xiàn)苗頭的問題拿到課堂上開誠布公地說明現(xiàn)象,指出危害,避免學生犯錯。其實,每一個學生內心都渴望被老師和同學關注,希望獲得贊美和肯定。學生之所以犯錯誤,多半是對規(guī)章制度不了解,或是不良的習慣所致。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宜于采取預防式的批評方式。這種批評不能具體落實到某一個學生身上,否則極易傷害當事人的自尊心。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見冰封而知天將寒”。這種預知自然萬物發(fā)展趨勢的能力就是一種智慧。班主任只有認真總結教育規(guī)律,才能成為預見學生問題和教學事故的“先知”。
(二)關愛式
關愛式批評是指教育者帶著愛心去批評受教育者,讓受教育者真切地感受到師愛的一種批評方式。中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不夠健全,情感體驗還比較單薄,迫切渴望得到教師和長輩的關心、支持、肯定和愛護。如果班主任在批評學生的時候緊繃一張臉,言辭嚴肅且刻薄,那么,傳遞給學生的情感信號就是“冷眼”“否定”“批評”“討厭”。這樣的批評難以喚起學生心靈的覺醒。反之,如果班主任采取關愛式批評,就會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例如,每個班主任都曾遇到學習成績不錯但不愛寫作業(yè)的學生,面對這種學生,班主任如果僅僅是當面說說,或者是當眾批評一番,也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時隔數(shù)日,同樣的問題又會出現(xiàn)。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問題,班主任務必要深入學生內心,多追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和“怎么辦”,尋求解決之道。比如,班主任可以先夸贊學生:“你是一個聰明的學生,平時愛動腦、好發(fā)言、關心同學、愛護集體,但是你唯獨不愛寫作業(yè)。”一般情況下,學生會跟班主任敞開心扉。這時候,班主任就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處理問題,“那老師幫助你改,咱們一點一點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之后,班主任如果能經(jīng)常關心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問題就能逐漸減少,以致最后消失。
作為班主任,面對學生的錯誤一定要學會克制情緒,注意調整心態(tài),切不可以敵對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更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心,要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悔悟自己的錯誤,并積極地改正。
(三)賞識式
賞識式批評是指教育者在肯定受教育者優(yōu)點的基礎上,抱著賞識的心態(tài)批評受教育者缺點的一種批評方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人而異,同樣,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不盡相同。經(jīng)常犯錯誤的學生,如果受批評的次數(shù)多了,就會變得失去信心,容易自暴自棄。一般而言,學生中弱勢群體的自卑傾向比較嚴重,一旦犯錯受到批評,也更容易走向心理崩潰的邊緣。對這部分學生,班主任需要做到既批評又賞識。
例如,班上有一位女生向本人訴苦:“班內女同學都欺負我,看我不順眼,孤立我,我很苦惱,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她們?!边@種不受“待見”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讓她感到嚴重自卑,無心學習。經(jīng)過詳細了解,本人發(fā)現(xiàn),該生平時與同學(尤其女同學)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也許是她因個人的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秀而產(chǎn)生一種“自傲”情緒,在其與同學說話的時候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而且,她還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喜歡嘲笑別人。當然,這不是她的本意,絕對不是“有意為之”。既然是“無意識犯錯”,就不是道德品質問題。為此,本人先在班會課上公開表揚了她的優(yōu)點,比如愛勞動、愛學習、幫助同學、有愛心等等;課下,又私下里找到她,推心置腹地跟她交流了人際交往的情商問題,使她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心結打開了,她的言行舉止自然平和了。從此以后,她和同學的關系逐漸融洽,學習成績也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有些容易被班主任發(fā)現(xiàn),有些則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調研。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差生”,他們的缺點容易被教師放大,而優(yōu)點卻容易被忽略。這更需要教師戴著“顯微鏡”,用欣賞的眼光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所以,班主任只有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發(fā)展自身的優(yōu)點上,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內驅力,揚長避短,達到“改過自新”的目的。
(四)激勵式
激勵性批評是指班主任在進行批評時,把握住受教育者的心理特點,通過激勵性語言,使其受到刺激而使行為發(fā)生正面上升的一種批評方法。 班級榮譽對班級集體有強大的凝聚力,能使所有學生自覺自愿地為爭取和維護集體榮譽而努力。受年齡和閱歷的局限,中學生對集體榮譽感的理解并不是很深透?,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養(yǎng)尊處優(yōu)是常態(tài),有的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缺乏集體的概念,更談不上集體榮譽,甚至出現(xiàn)為個人小事鬧意見、打架等危害集體利益的行為。所以,班主任要善于運用激勵性批評教育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例如,最近學校要舉行全校廣播體操比賽,每個班都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本人發(fā)現(xiàn)本班有些學生存在懶散、應付現(xiàn)象,使訓練的效果不佳。于是,本人召開了一個專題班會,贊賞學生為了班級榮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且,本人決心以身作則,和大家一起接受訓練。第二天,每個學生的訓練都有模有樣,效果與日俱增。
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表現(xiàn)欲得到滿足,人格得到尊重。班主任應善于運用激勵性評價,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依據(jù)學生的能力所長、興趣所在,盡量安排每一個學生參加到不同的活動中來?;顒颖旧砭褪且粋€凝聚全班向心力的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會體驗到因自己的努力而為班級爭得榮譽的愉悅感。
(五)迂回式
迂回式批評是指教育者避免和被教育者的正面交鋒,引導和幫助犯錯誤的學生幡然醒悟,從而改正錯誤,以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皸l條大路通羅馬”,迂回式批評的方式有多種,例如聊天式、旁敲側擊式、誘發(fā)式、表揚式、類比式等,就如登山時遇到陡峭懸崖,不能直上直下,而要借助彎曲崎嶇的盤山小路,曲折而上。
信息化時代,中學生持手機應該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某天,本人正在上課,突然,一陣悅耳的手機鈴聲打斷了我的授課。雖然心中大為不悅,但是還是微笑著對大家說:“音樂十分悅耳動聽,大家先休息一下,聽聽音樂再上課會更有精神?!边@時,手機的主人慚愧地地下了頭。此后,類似事件再沒發(fā)生過。
批評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認錯,而是讓學生改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制服,而是讓學生成長。所以,學生嘴上是否認錯并不重要,關鍵是其內心認錯。批評學生時,班主任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迂回方式,時刻銘記“寬容”“理解”“愛護”“靜待花開”的原則。
(六)暗示式
暗示式批評是指教育者在進行批評時,為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按照對事不對人的原則,用含蓄的語言適度地對受教育者進行點撥,達到受教育者自我改正、自我教育的目的。恰當?shù)剡\用暗示式批評,有利于優(yōu)良班風、學風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使班級管理順暢、和諧有序。
我在剛剛接手一個新班時,一名女生的媽媽就打電話,刻意表達她的女兒個性很強,喜歡聽表揚的話,不喜歡教師的批評,并特別提到“上一任班主任批評過她,弄得師生之間關系非常不和睦,導致孩子厭學”。最后,該家長懇請我不要批評她的女兒,要多給她戴“高帽”。為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通過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該女生長相較好,喜歡打扮,注重儀表;在班級活動中,表現(xiàn)還算積極;自習課喜歡偷偷看小說,不是很專心聽講。但是,她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導致人緣不好。注重儀表本不是什么過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積極參加班級活動,說明她有愛心,本性善良;喜歡偷偷看小說,說明她的學習習慣不好,有待引導;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卻是她的“死穴”,因為人緣不好會導致她不合群,影響她的長遠發(fā)展。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作為班主任不能“一刀切”式地“命令”學生絕對服從,因為,學生的表面服從只能導致“陽奉陰違”,不能從根本上摘除“病灶”。針對該生,我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使教育行為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一天,該生和她的同桌在課間斗嘴,被本人撞個正著。于是,當天的班會課,本人給全班同學講了英國大文豪蕭伯納的故事。蕭伯納小時候非常聰明,而且語言幽默,但是他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展露鋒芒,說話也尖酸刻薄。后來,有一位老朋友私下對他說:“你現(xiàn)在常常出語幽他人之默,非常風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覺得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干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么一來,朋友將會逐漸離開你。這對你有什么好處呢?”老朋友的這番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使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再接納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誓,從此以后,再也不講尖酸刻薄的話了,要把天才發(fā)揮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后來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文豪,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和仰慕。
雖然本人沒有點名批評這名女生,但是,聽到蕭伯納的故事時,她羞愧地低下了頭。從此,這名女生再沒有諷刺、挖苦別人。基于此,本人又不斷挖掘她的閃光點,適時予以表揚和肯定,使她的學習習慣也逐步規(guī)范起來。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卑嘀魅闻u學生不能搞人身攻擊,要帶著真誠、智慧、包容、尊重、責任、公平和愛心去面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才能起到批評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呵護心靈的事業(yè),也是成就國家和民族未來希望的事業(yè)。班主任只有具備高超的教育藝術,才能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批評是班主任實施教育行為的有效手段,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靈活運用多變的批評藝術,才會收到與表揚異曲同工之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