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則林
謝老師:
我的兒子從來不收拾自己的東西,用的時候就到處找。就連平時寫作業(yè)的練習冊也經(jīng)常找不到,或者上學后發(fā)現(xiàn),作業(yè)落家里。而且,做事也拖拖拉拉沒一點效率。
忘了兒子小學幾年級了,我給他檢查作業(yè),對錯題一道道糾正??赡翘欤瑑鹤訉嵲诓婚_竅,翻來覆去的題目,一遍遍講,一道道做,說過去了,沒兩分鐘,又出現(xiàn)類似的還是不會。當時,我真是絕望了,我又愁又氣,一邊流淚,一邊打兒子屁股,兩手不停地打,眼淚不停地流。為了補償,晚上回家,我就買了兒子愛吃的東西。
平時,我一般不發(fā)脾氣,可面對兒子的作業(yè)錯題滿天,著實無奈,一題題摳,一道道講,但收效不大,兒子的成績并未提高多少,所以,我心里很困惑,成天搞得自己很累,孩子也不輕松,可為什么效果不明顯?有時,也想放棄,大人、孩子都輕松了,但如果那樣,兒子是不是更不會了?班里五六十人,老師肯定管不過來,所以,還得盡自己的力,領著孩子往前,能走多遠走多遠吧。
誰又能理解一個差生媽媽心里的苦和累呢?我們不是不對孩子好,相反我們付出的比常人還要多,只是面對具體問題時,情緒還是難以控制。
我十分苦惱,請您幫我分析一下。
家長:
謝謝您對我的信任!
您為兒子長期以來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為了兒子有個美好的前程操碎了心。然而,我要直言不諱地說:這是種錯愛。
說是錯愛,原因有二。一是您被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所綁架,為兒子未來的生存而焦慮不安,失去了內(nèi)心的平靜與淡定。二是您的身份和家庭教育的側(cè)重點定位有誤,這樣,愛外化為行動的著力點也就用錯了方向。您畢竟不是教師,沒有受過專業(yè)化訓練,“習題一遍遍講”“錯題一道道訂正”,自己也覺得付出不少,但收效甚微。什么原因呢?沒弄清楚,在知識傳授、習題講解、錯題訂正、釋疑解惑這些方面,母親是不必自己親力親為,還是多信任老師、依靠老師,自己則在兒子和老師之間起好橋梁的作用。家教的著力點應放在哪里?應該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樹立起責任心,以及注重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意志品質(zhì)、文明禮貌、誠信友善、人際交往等方面。
那您該如何愛孩子?在方法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矯正兒子身上的不良習慣和性格缺陷,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猶如久病不能用猛藥,得慢慢調(diào)理,矯正的事不宜操之過急,否則欲速不達。
給兒子摘去“差生”的帽子。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母親,怎么忍心給自己親生兒戴上“差生”這頂沉甸甸的帽子呢?當然心有苦衷、情非得已。但這頂帽子一旦戴上,戴和被戴的雙方,心也會變得沉甸甸,朝前走的步履更會變得沉甸甸起來。學校和社會一般不冠之于“差生”,而稱之為“后進生”,這不是為了語氣委婉,而是實際情況是如此?,F(xiàn)在提倡競爭,如果把人生旅程比做馬拉松賽,那么從小學到大學本科畢業(yè)共有16年的學習征途,至少也是萬米競賽了。起跑后總有幾個沖在前面,可不久就有后來居上者,情況在不斷變化,后進者變先進者;先進者變后進者,不斷反復,不到最后沖刺難做定論。怎么能認定兒子不會一旦醒悟奮起直追,來個驚天大逆轉(zhuǎn)呢?世上的事一切都有可能,奇跡每天都在發(fā)生。
要多看到兒子身上的長處和亮點。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國有句老話“癩痢頭兒子自家的好”,倘若請您夸夸自己的兒子,肯定能擺出幾條優(yōu)點或亮點來,總不至于一無是處一團漆黑吧。夸優(yōu)點或亮點的目的是調(diào)動兒子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使優(yōu)點亮點更多,并遷移到克服缺點暗點上來。吳晗、錢鐘書、華君武等人,當年數(shù)學成績都堪稱糟糕,后來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在各自的領域里成了大師級的人物。
家庭教育中父親不可缺位,父母應該“比翼雙飛”。父親的陽剛硬朗和母親的陰柔親切,在教育引導兒子上可以優(yōu)勢互補,各施所長??梢杂蟹止?,比如,父親帶領兒子健身,跑步打拳、做俯臥撐或引體向上,把身體練得棒棒的;或帶兒子郊游,接近大自然,在這過程中交流心得體會。除強體、增智、益志外,還可密切父子關系。父母分工合作,思想和步調(diào)一致,分別和兒子互動交流,父母也會從中得以提高,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一家三口關系也會高度和諧起來,向“家和萬事興” 大步邁進,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善用家長的優(yōu)勢,多方面引導孩子。從您的來信可見,您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好,對自己內(nèi)心活動描述得淋漓盡致,完全有能力帶領兒子多進行些親子閱讀。或者關心和促進兒子和同學多交往,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必孤陋寡聞?!惫膭詈蛶椭鷥鹤咏恍┮嬗?,可以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優(yōu)化性格、提高學習成績,收獲多方面好處。
不要為兒子的未來過度操心以至焦躁不安,重要的是行動。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說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魯迅先生也說“人立而后凡事舉”。父母和兒子一起立宏遠大志,各自為大志的達成盡心盡力而不是消極地聽天由命、放棄努力,那么,也就可以無怨無悔,因為還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因素在起作用,這是難以抗拒的規(guī)律。如果您的兒子日后沒有進綜合性大學,而是進了職業(yè)技術院校,那也不錯,培養(yǎng)“工匠精神”,將來當名能工巧匠不也很好嗎?不少企業(yè)出了高薪才能聘到高級技工呢!您的兒子可以不出類拔萃,但卻是獨一無二;不要去做無用的橫向比較,他能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國家需要各種門類各種層次的人才,要相信您的兒子在“人才坐標系” 上,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