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
摘 要 目的:研究團體建設方案提升中學教師心理資本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心理資本問卷(PCQ)和心理資本建設方案為工具,將被試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兩組被試進行前測,再對實驗組進行團體建設方案干預,干預結束以后,對兩組被試進行后測。結果:實驗組前測與后測得分之間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團體建設方案能夠有效地提升中學教師心理資本水平。
關鍵詞 中學教師 心理資本 方案
0引言
心理資本起源于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Seligman發(fā)起的積極心理學運動,2002年Seligman將可以導致個體積極行為的那些心理因素納入了資本范籌進行研究,2005年Luthans等人在中國,以工人為研究對象,首次正式提出了心理資本的定義:心理資本是個體一般積極心理中的核心心理因素,既超越了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又符合積極組織行為學標準的心理狀態(tài),并能夠通過對組織成員心理資本的測量、管理和開發(fā),使組織成員提升心理資本,使組織獲得競爭優(yōu)勢。隨后Luthans等研究者從理論基礎導向的積極性、可測量性以及產生行為績效等角度進行衡量、篩選、論證,概括出自我效能(self-confidence)、希望 (hope)、樂觀 (optimism)、 堅韌性(resilience)四要素是最具典型性的狀態(tài)類心理資本要素,具體表現(xiàn)為:在面對充滿挑戰(zhàn)性的工作時,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對現(xiàn)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樂觀);對目標鍥而不舍,未取得成功時能調整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希望);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堅韌性),以取得成功。
心理資本是將心理學與管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心理學的角度拓寬管理視野,掌握幫助提升心理素質的方法和心理輔導的技術,引導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工作,從而激發(fā)團隊的活力和激情,促進工作績效提升。2008年,Luthans等人通過網絡,從樹立希望、培養(yǎng)樂觀、提升自信和增強韌性等方面,運用心理資本微干預模型對364名來自不同的在職人員(實驗組187人,控制組177人)進行了一項心理資本開發(fā)的實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被試的心理資本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而對照組被試的心理資本水平則沒有明顯變化。這表明心理資本是可管理、可開發(fā)的。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需要更高的素質和能力去應對工作、學習、生活和社會等各方面的挑戰(zhàn)。除了具備專業(yè)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也需要優(yōu)秀的心理素質、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來提高自身的工作績效,從而為學校和個人獲得持續(xù)的競爭力。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資本就會表現(xiàn)為自信、樂觀、工作目標性強,有堅強的意志力。因此,教師心理資本管理尤為重要。本文旨在根據(jù)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分別是自我效能、樂觀、韌性和希望,設計一套提升教師心理資本水平的方案,并證明該方案能夠有效地提升中學教師心理資本,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fā),通過培訓、強化,塑造其良好的心理品格,為其成為合格的教師奠定基礎,也為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幫助。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安徽省合肥地區(qū)隨機選取100名中學教師發(fā)放問卷,獲得有效問卷70份。有效率70%,首先通過心理資本問卷(PCQ)對被試進行前測,比較前測數(shù)據(jù)刪除心理資本水平較高的被試,選用心理資本水平較低的被試,被選中的被試共60人,女生30人,占50%,男生30人,占50%。將所有被試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15位女生15位男生)和對照組(15位女生15位男生),然后根據(jù)教師心理資本建設方案對實驗組被試進行團體輔導干預,干預活動結束后,通過心理資本問卷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進行后測。
1.2研究工具
1.2.1心理資本問卷(PCQ)
心理資本問卷調查選用Luthans的心理資本問卷(PCQ),是由我國學者李超平博士修訂編譯,這個量表的心理測量學指標都得到了證實。問卷分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四個維度,共24個項目,采用Likert六點量表。經過前人的檢驗,證明具有很高的信效度。
1.2.2教師心理資本建設方案
此建設方案針對中學教師開展,根據(jù)團體輔導的理論及要求,確定方案中活動的主要形式和實施方法。每周進行兩次活動設計,每次安排時間90分鐘。團體輔導活動開始前要進行熱身活動,從而活躍氛圍,提升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團體輔導活動結束之后,指導者要對活動進行總結,同時,對團體成員進行鼓勵和肯定。第一次輔導主要是通過幾個活動來增加被試之間的了解,以便之后的幾次活動的展開,接下來幾次團體輔導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從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這四個方面來提升中學教師的心理資本水平。
1.3 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Excel進行錄入,再用Spss16.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具體方法為獨立樣本t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 前測結果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資本同質性檢驗
根據(jù)表1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p=0.143>0.05,表明不存在顯著差異,即實驗組和對照組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兩組被試間具有同質性,即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被試之間心理資本沒有明顯的差別,對實驗組被試進行心理資本方案干預,對照組被試則無干預,團體輔導干預結束后,如果實驗組被試心理資本后測得分與前測分數(shù)相比較,得到明顯提升,說明,該心理資本方案有效。
2.2 在前測、后測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資本總分及四個維度的變化情況分析
根據(jù)表2中四個維度上的前測和后測分差數(shù)值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分數(shù)相對于前測來說均有提高,實驗組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樂觀這一維度,上升幅度最低的是希望這一維度,但是對照組各維度上分數(shù)提升的幅度很小,實驗組前測和后測的分數(shù)差在四個維度上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四個維度上分數(shù)差。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和后測總分差比較方面,p=0.000<0.001,存在極其顯著,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和后測分數(shù)差之間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而實驗組前測與后測得分差的平均分為5.63€?.17,而對照組得分為1.63€?.33,所以經過對實驗組干預后,實驗組心理資本得分明顯得到提高。所以,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該心理資本建設方案是有效的。
3討論
3.1提高教師群體心理資本水平的必要性
教師,一般具有不為別的職業(yè)替代的職能,是“教”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并有責任影響學生的人格的職業(yè)。教師主要是以自己的想法、知識、言行、道德、人格和形象,通過示范的方式影響學生。教師除了具有專業(yè)的知識水平外,還要具有與其他職業(yè)不同的思想境界。因此,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和心理情緒,不僅對自己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學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長期的、全面的、深刻的,教師素質對學生的發(fā)展起決定性的作用。除了在教學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教師需要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以激勵自己,以滿足教學領域的挑戰(zhàn),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和技能,以應對面臨的挑戰(zhàn),并在教學任務中表現(xiàn)卓越;在教學中設置較高的目標,并為達到目標而不懈的努力,最終不僅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也能較大的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做現(xiàn)實和樂觀的教師,可以充分享受教學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分析過去的失敗,應急預案,并獲得豐富的經驗,在遇到不可抗拒的困難、或無法快速恢復的工作沖突,采取有效策略的教學任務,提高他們的優(yōu)勢;自信的教師對充滿挑戰(zhàn)性的教學工作滿懷信心,設定清晰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努力工作,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教學中的問題,而且積極的情緒可以開闊眼界,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容易地生產和接受新的思想,新的做法,表現(xiàn)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有堅韌品質的教師更能接受挑戰(zhàn)、堅定不移地為學校奮斗。所有這些獨特的資源能夠幫助教師和學校提高績效,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競爭優(yōu)勢。
3.2教師心理資本提升方案實施有效的原因
本次實驗中,將被試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排除了時間因素這一額外變量,從而確保被試心理資本的提升是因為經過心理資本建設方案的實施,這就保證了實驗設計的有效性。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前測分數(shù)進行同質性比較,證明了兩組被試間心理資本是在同一水平,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從而保證了被試選擇的有效性。
此次提升方案的設計完全按照Luthans設計的心理資本干預模型,從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分別是自我效能、樂觀、韌性及希望四個方面具體展開。而且本次方案的設計活動方面主要是依據(jù)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及其要求進行的,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能夠很好的發(fā)揮團體輔導同質性、互動性、現(xiàn)實性和高效性等優(yōu)勢,使得方案的實施更加順利,從而提高了方案實施的效率。
3.3教師心理資本提升方案設計的反思與啟示
教師們對體驗式的團體教育技術很感興趣,愿意接受和配合,教師的知識水平比較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強,在場中的體會和參與程度很高,在團隊領導者的帶領下很快就能融入場中,很容易進入設想的情境中。方案的設計松緊相宜,張弛有度,同質性團體讓教師感到既安全又溫暖,情感得到升華,所以團體輔導中更加驗證了“三位一體”是同質性團體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
在團體輔導中,對教師心理資本建設概念和內涵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運用體驗式團體教育技術上不夠熟練,講解中的事例和故事還不夠具有說服力,分享中還要注意到每一個成員的心理變化,在情感 即將觸發(fā)之時給予推動,在情感宣泄之時給予關注和陪伴。也要做好出現(xiàn)意料之外變化時的應急預案。總之,教師心理資本建設在團體操作中還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反思,總結經驗,提升效果。
4結論
通過兩組檢測結果及比較對照,實驗組前測與后測得分之間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無論是心理資本的單個組成要素還是心理資本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就充分說明,經過干預實施,該教師群體的心理資本狀況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變和提升,此次教師心理資本提升方案的干預具有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Luthans,F(xiàn),Avolio,B.J,Walumbwa,F(xiàn).O,and LiWeixing.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
[2] 路桑斯.心理資本[M].李超平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3] 田喜洲.我國企業(yè)員工心理資本結構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96-99.
[4] 溫磊,七十三,張玉柱.心理資本問卷的初步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672-675.
[5] 王雁飛,朱瑜.心理資本理論與相關研究進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29(5):32-39.
[6] 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fā)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10(9):875-888.
[7] 曉慶,趙優(yōu)優(yōu),張玉婷.心理資本理論及其教育啟示[J].社會心理科學,2015,25(1):125-128.
[8] 仲理峰.心理資本研究評述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3):482-487.
[9] 張力.職業(yè)院校教師心理資本現(xiàn)狀及開發(fā)策略[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
[10] 于兆良,孫武斌.團隊心理資本的開發(fā)與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