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勇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 汾陽 032200)
小眾傳播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與對策
□王慧勇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 汾陽 032200)
習近平總書記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具有非常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一針見血地為新形勢下的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指明了工作重點。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小眾傳播已經(jīng)覆蓋到現(xiàn)代社會的每個角落,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小眾傳播無時無刻地進行,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更值得我們大家重視。
小眾傳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tài)
隨著媒介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傳播手段得以不斷更新,小眾傳播開始出現(xiàn)并成為覆蓋到社會每個角落的信息源,對人類的生活產(chǎn)生著多方面影響。當前,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已經(jīng)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各高校要運用科學合理的考核手段,層層把關,打造一支立場堅定的師資隊伍,正確引導大學生用具體行動捍衛(wèi)和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小眾傳播是把雙刃劍,在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將一些腐朽的思想傳遞到我們面前。因此,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也是非常廣泛的,有正面的同時也有反面的。如何合理利用小眾傳播積極引導大學生慢慢養(yǎng)成政治立場堅定、積極向上的意識形態(tài),應是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厘清其基本概念,了解清楚其內涵、外延及運行規(guī)律非常必要。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有其階級性和政治性。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以及當今一些國家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演變而導致政權更迭的現(xiàn)實,值得我們大家深思,同時也真正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深刻用意。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必須是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這是順應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的必然選擇。做好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務必深刻領會并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振聾發(fā)聵、高屋建瓴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務必堅定不移地服從黨的一切指令,徹徹底底地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戰(zhàn)略方針,務必做到絕對忠誠、勇于擔當,堅持“四個意識”,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絕對領導,認真落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制。
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理念,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黨和國家主流意志,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扎根在每個大學生的心中,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注入永不枯竭的“資源”?!坝隆迸c“增智”相輔相成,對于大學生來說,道德的提高與學習成績的進步一樣重要?!傲⒌聵淙恕?首先需立“德”。需要懂得“德”的內涵,這里的“德”首先應該以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前提,以堅定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為核心,以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道德規(guī)范為基準,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其次需入心,單純的課堂教學無法將“德”深深地鐫刻在大學生的大腦中,要讓每位大學生深深理解黨和國家對一系列的幫扶政策的“良苦用心”。其次需有“范”,德行需要身教。“打鐵還需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隊伍自身首先需要擁有堅定的愛國主義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只有這有才能“言傳身教”。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立德樹人”脫胎于中國共產(chǎn)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各級黨委和高校教師隊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表述,既簡練又明確地概括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屬性和價值取向。高校是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搖籃”,是傳播正能量的“導體”,是實施科教興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土壤”。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務必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全程育人的關系,正確處理體現(xiàn)黨的意志與全方位育人的關系,讓每一位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都要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太陽般的溫暖。從這個意義上說,各級黨委和全體高校工作者必須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心,這是高校教育工作強化“四個自信”、培養(yǎng)符合國家需要人才的重要保障。
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美國學者預言傳媒未來面臨著分眾化、小眾化的趨勢。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掌上智能設備的普及,傳統(tǒng)的“大眾傳播”由于受眾的興趣、學識等不同,受眾漸漸有了自己喜歡或習慣的媒體平臺,慢慢開始向“小眾傳播”轉移,隨之也派生出了許多新的種類和頻道,原先粗放式的報道已經(jīng)很難引起大眾的關注,而多元化、個性化的傳播內容以及傳播形式已經(jīng)非常便捷,為受眾不斷被分化創(chuàng)造出條件。隨著智能設備和網(wǎng)絡技術的高度發(fā)達,為“小眾傳播”的崛起成為可能。21世紀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幾乎可以在任何有網(wǎng)絡覆蓋的地方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大眾化傳播自身的分化與網(wǎng)絡傳播迅速的擴展,其結果便是共同打造出一個小眾化傳播時代[1]91~93。此外,手機短信也屬于小眾化傳播媒體,手機用戶通過單發(fā)或者群發(fā)短消息來傳播信息,特別是近年來移動通信設備的功能已經(jīng)非常智能化,各種手機應用程序層出不窮,其中許多程序都自帶了社交或者互動的功能,這些都加速了傳統(tǒng)大眾傳播媒體向小眾化發(fā)展的趨勢。
2.1 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課堂這個主渠道來完成,其內容大多是以國家規(guī)定使用的教材為主,學生通常只有被動接受,學習效率難免有些低下。小眾傳播不受場地限制,內容豐富且一般都是近期發(fā)生的一些有意義的事件,大家還可以通過留言板功能進行互動討論,傳遞社會正能量,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參與討論,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學??梢詫Υ髮W生所關注的社會熱點、疑點問題進行追蹤報道和專題討論,還可以將身邊的先進事跡以新聞的形式發(fā)布到自己的網(wǎng)站上,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鮮活的教材。
2.2 “小眾圈子”影響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取“你聽我講”的強制方式,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座談會討論、學術交流等途徑來進行,其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再者,傳播者灌輸式的說教加上受眾的思想政治基礎以及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實際的效果較差。而小眾傳播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拓展教育的途徑。通過校園板報、校園廣播、校園廣告牌等可以對大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受到感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更從多方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2.3 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化
首先,小眾傳播可以運用聲音、圖像、動畫等數(shù)字化手段將許多無法單獨用語言表達的思想生動逼真地呈現(xiàn)出來,方便快捷地向大學生傳遞教育內容。其次,基于網(wǎng)絡的小眾傳播同樣具有資源共享的特點,高校教師可以利用電腦、智能手機等通信設備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時事熱點發(fā)送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留言從而進行互動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3.1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干擾
小眾傳播提供的信息魚龍混雜,信息量大且雜,有時甚至出現(xiàn)基本觀點對立的情況。一些有悖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及庸俗落后的信息大量涌現(xiàn),對信息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導致有用信息的清晰度以及效用度受到了影響。尤其是網(wǎng)絡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多種信息甚至包括一些迷信、黃色、反動、暴力信息的傳播變得異常迅猛。當代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強,立場不夠堅定,很容易被西方腐朽思想所影響。此外,傳播內容的真假也是值得注意的,就以大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QQ說說和微信朋友圈來說,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信息被轉發(fā)、傳閱,但信息的真實性卻很少有人問津。許多虛假消息更是混淆視聽,顛倒是非。因此,小眾傳播對大學生而言,即是信息寶庫,同時也是信息垃圾場,如果不能正確應對,勢必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難題
在小眾的圈子里,聚集在一起的人都是因為擁有某種共同的愛好或興趣,甚至有的僅僅是因為共同喜歡某款游戲,或者是某件藝術商品,因為需要相同、相近,人們很容易找到氣味相投的同伴,以彌補大眾傳播所造成的“一視同仁”。網(wǎng)絡的便捷使他們可以跨越國界和地域的差異,以更具個性化的交流方式形成各種小眾化的圈子,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極為不利的。此外,討論的內容是否健康,是否積極向上更是很難被圈外的人所知曉,同時也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現(xiàn)代傳播媒介以驚人的發(fā)展速度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大學生正值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如何利用小眾傳播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當下應該著手應對的問題。盡管各種媒體形式中的“小眾傳播”存在著一些“瑕疵”,但我們相信只要采取合理措施正確應對,“小眾傳播”同樣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
4.1 教育者利用小眾傳播開展工作
高校應該重視小眾傳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提倡他們樹立明確的小眾傳播意識,培養(yǎng)他們在教育工作中靈活運用小眾傳播的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主動地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傳媒素養(yǎng),政治立場要堅定,思想覺悟要高尚。其次,高校應該努力提高思政教育者運用網(wǎng)絡的能力,定時組織他們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他們掌握常用的電腦軟件以及手機app軟件。第三,高校應該提倡教師熟悉新興媒體并能熟練操作。利用小眾傳播形式的多樣以及內容的多元可以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限制,教育教學的過程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討論學習,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4.2 增強大學生的信息辨別力
日益發(fā)達的小眾傳播雖然擴大了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大學生的課外生活,增長了大學生的知識,但是大學生畢竟處于成長階段,其對信息的分辨、利用以及整合能力還很有限。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無論小眾傳播,還是思想政治教育都屬于“外因”,大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和認可程度才是“內因”。高校要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要真正激發(fā)起大學生的“內因”,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我們國家執(zhí)政為民的意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樹立堅定的立場,敢于和錯誤的思想觀點做斗爭。
4.3 利用小眾傳播積極推進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工作
4.3.1 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學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優(yōu)化教學課程體系,改變以往灌輸式說教,采用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可以通過現(xiàn)實案例,也可以組織大學生親自實踐,讓他們從中切實領悟黨和國家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執(zhí)政理念。積極利用小眾傳播的靈活多樣,為高校推進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工作提供新的平臺和教學資源。在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前提下,高校應該鼓勵教育者對小眾傳播的內容進行仔細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整合優(yōu)秀教學資源為高校思政教育服務。此外,高校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飛信、微博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時事新聞以及自己對事件的見解、看法定向傳播給自己的學生,并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態(tài)度由原先的被動轉為主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4.3.2 牢牢掌握教育領域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
建好用好高校新聞宣傳輿論主陣地是非常必要的,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懈怠。各級高校黨委和主要負責同志要主動承擔起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作為考核高校各級干部的重要內容,與其他教學工作一樣與績效掛鉤。要以推進“雙一流”建設為契機,把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點和優(yōu)勢充分運用到高校思想宣傳工作中去,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保障,建好管好校園網(wǎng)絡,既要有“速度”,也要有“高度”,創(chuàng)新理念,豐富載體,營造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讓高校思想宣傳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高校要充分發(fā)揮自有輿論陣地作用,同時要主動與社會主流媒體溝通協(xié)調,運用豐富的新聞語言、形式和技巧,做到正面宣傳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理直氣壯,對錯誤思潮敢于亮劍、勇于斗爭、激濁揚清,用高校內容豐富、實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捍衛(wèi)和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努力實現(xiàn)教學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積極向上的法治和輿論環(huán)境。
[1] 舒詠平.小眾傳播時代廣告戰(zhàn)略的選擇[J].現(xiàn)代傳播.2002(1):91-93.
[2] 陳萬懷.高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途徑的思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8(1):149-151.
[3] 黃 旦.新聞傳播學[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31.
[4] 劉 瑛.手機短信的崛起與小眾化傳播[J].當代傳播.2005(3):p54-56.
[5] [美]托馬斯·鮑德溫.大匯流:整合媒介信息與傳播[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197-199.
[6] 張 昆.和諧媒體的五個向度[J].當代傳播,2006(5):12-14.
TheInfluenceofMinorityCommunicationonCollegeStudents'IdeologyandtheCountermeasures
WANGHui-yong
(FenyangCollege,ShanxiMedicalUniversity,Fenyang032200,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ideological work has a very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and sharply points out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da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nority communication has covered every corner of modern society,and has many influenc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nority communication goes on all the time,whose influence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and its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is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minority communi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y
D64
A
1008-9101(2017)03-0091-04
[責任編輯:楊春艷]
2017-06-29
王慧勇(1983-),男,山西汾陽人,碩士,現(xiàn)工作于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