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貴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昆明650111)
習近平公平正義觀探析
蔣光貴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昆明650111)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形成了完整的公平正義觀。本文對其特征做了初步探析,認為這種正義觀有以下特征:一、注重公平正義的全面性,突出物質基礎;二、用制度實現公平正義,突出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和貫徹;三、法治建設注重規(guī)范公權力,突出司法公正;四、倡導國際公平正義,突出互利共贏。
習近平;公平正義觀;探析
公平正義是人們追求的社會秩序和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人們是把它作為一種正價值或者說善來理解和追求的。公,是相對于私說的,它要求在公共關系中體現 “平”與 “正”。正,就是不偏,就是平正。公平正義至少包含以下含義:一是合理性,就是公道、公正,就是要求合乎常理或合乎情理;二是客觀性,以公為準,不徇私情;三是在公共關系中,行為者尤其是公職行為者要遵循修身做人的準則。羅爾斯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保?]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形成了完整的公平正義觀,體現出鮮明的特征:
(一)突出經濟,注重全面發(fā)展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币虼?,“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進一步把 ‘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2]96。經濟建設是牽引各項建設的重點。經濟建設不只是提供物質基礎,它還能夠極大地推動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建設??梢娨越洕ㄔO為中心,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習近平同志同時又強調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五位一體,缺一不可;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缺一不可。不但因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3]55,而且因為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二)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注重農村的小康
習近平同志指出,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要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推進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把廣大農村建設成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保?]32要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為此,十八大以來,中央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加快農業(yè)經營體系建設, “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使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guī)范進行;推進城鄉(xiāng)要素平等交換;在符合有關規(guī)定的前提條件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在出讓、租賃、入股方面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等等。十三五時期,要補齊 “短板”,特別是要補齊扶貧開發(fā) “短板”。
(三)守住底線,注重人的價值
發(fā)展不應使任何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即使是底層的群眾生活也是這樣。全社會的人,包括底層群眾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這才是發(fā)展。因此,這里強調兩點:一是有底線才有公平。這里的底線,就是堅持共享發(fā)展理念,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 ‘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好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保?]26所謂重點,就是在發(fā)展中,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這里的底線,就是指群眾的教育、就業(yè)、收入分配、醫(yī)藥衛(wèi)生、社會保障和保障性住房等基本社會條件要得到保證,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些方面將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例如,在分配領域,就需要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調節(jié)過高收入,縮小收入差距。二是守住底線,特別重要的是人的價值。在習近平同志看來,人的價值高于一切,發(fā)展絕對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針對發(fā)展中出現的一些安全事故,習近平同志指出,要 “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發(fā)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個觀念。這個觀念一定要非常明確、非常強烈、非常堅定”[3]34。他主張,對安全生產方面的事故風險,堅決實行 “一票否決”。這種對人的價值的尊重,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要求,任何社會忽視了這個問題,就忽視了公平正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不論處在什么發(fā)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瓕τ捎谥贫劝才挪唤∪斐傻挠羞`公平正義的問題要抓緊解決?!保?]97而公平正義的制度必須內在地包含著自由、平等、民主這三個基本因素,不能離開這些因素而孤立地講公平,因為孤立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這些是黨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首先,自由是最基本的價值。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就是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由與意志緊密聯系,本能的活動談不上自由與意志。意志的實現離不開自由。在一個公平社會里,法律保護個人不受他人侵犯,這是自由的必要條件。在各種具體的自由中,政治自由即公民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和影響國家事務的權利是最根本的。其次,民主也是公平的重要價值。民主政治的基本含義就是多數治理原則和保護、尊重少數人。民主,更多地是針對政權來說的,它實際上是政權的一種構成形式。自由,更多地是針對公民的政治權利來說的。對于公平社會來說,自由是民主的前提,民主是自由的保障。再次,自由、民主都離不開平等。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了這些原則。
(一)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推進公平正義的重要向度
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68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經濟體制改革的引領,尤其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大大推進了公平正義。
一是推進了各種所有制的平等。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以下幾個方面,使非公有制經濟獲得更大的自由、平等空間:在功能定位上,明確指出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在產權保護上,明確提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與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都要受到保護,同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各種所有制經濟參與市場競爭都要公開公平公正,它們都受到法律保護;在政策待遇上,要 “逐步建立以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2]96,要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的限制性規(guī)定。
進家門后,喬振宇舉雙手投降:“老婆,我錯了,有比較才有高下,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同學們的經驗教訓讓我明白了,娶了你是我這輩子最英明偉大的壯舉!”我打掉他高舉的雙手:“兩口子之間沒有一枝獨秀的,齊頭并進才是雙贏!剛才的菜有點辣,我想喝果汁?!眴陶裼钜粋€箭步沖向廚房……
二是加快了現代市場體系的完善。就是企業(yè)要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能夠自主選擇、自主消費,市場上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要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各種市場規(guī)則,清理和廢除不利于公平競爭的規(guī)定和做法,凡是能夠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要交給市場,政府不能進行不當干預。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國有企業(yè)必須公平參與競爭,即使是國有資本繼續(xù)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yè),也必須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必須破除行政壟斷。
三是加快了政府職能的轉變。要求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jié)的經濟活動,政府要取消審批程序。
四是加快了文化和社會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根據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原則,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快政社分開,社會組織能夠解決的事項和提供的服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
(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實現公平正義的第二個重要向度
國事是大家的事。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走群眾路線,匯聚中國智慧、凝聚中國力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積極發(fā)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為此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首先,突出了實行協商民主的特點和優(yōu)點?!皡f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保?]29十八大以來,黨將人民主體地位這個原則貫徹到協商民主中。協商民主是一種決策體制,也是一種民主治理形式。民主協商,就是共同體成員參與公共討論和提出意見建議,在集體同意下通過公共政策的過程,這種協商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利用公共理性尋求最大限度滿足公共利益的政策。這種協商的原則基于自由、平等、理性與合法性。這種協商是自由的,因為協商的內容服從于公共利益的實事,而不是權威。在我國,民主協商就是服務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這種協商是平等的,因為在我國,由于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各黨派都有為國貢獻智慧的權力和方便條件。這種協商是理性的,協商的過程是理性的過程,協商結果要切合實際,也需要具有合理性,而不是根據什么權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這種協商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梢?,協商民主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yōu)勢。
其次,明確了協商民主的內容。協商的內容必須是公共利益。這就是 “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4]29-30。十八大以后,為了落實“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思想,需要廣納群言,廣集民智,黨中央注意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就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例如,深化稅收體制、行政體制、土地制度、教育體制、社會保障等諸多領域征求黨外人士意見和建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前,就如何維護憲法權威并保障憲法實施、如何提高立法質量、如何完善立法制度、如何依法行政、怎樣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司法改革如何進行、怎樣維護公平正義等方面的問題,征求了黨外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前,就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發(fā)展目標、穩(wěn)定增長預期、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三農”問題、發(fā)展實體經濟、城鎮(zhèn)化問題、扶貧問題、政府治理改革問題、綠色發(fā)展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廣泛征求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吸取各方面智慧,體現了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公平正義權利。
再次,形成了程序合理、相對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 “拓展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4]30。目前,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得到發(fā)展,協商體系逐步形成。有的已經形成制度,例如在政治協商方面,中共中央根據年度工作重點提出規(guī)劃的時候,就要通過協商會、談心會和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協商。有的已經更加規(guī)范,例如,政協制度體系中在協商內容和協商程序方面進一步規(guī)范,有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
(一)注重規(guī)范公權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5]6。為了實現公平正義,會議提出,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以規(guī)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5]7。一是明確規(guī)定了執(zhí)法機構的職能、權限、程序和責任法定化。例如,行政機構不能在法律之外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也不能在法律之外增加他們的義務;實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二是建立了相關的審查和責任追究制度。例如,行政機關重大決策要建立相應的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重大決策要有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三是全面落實執(zhí)法責任制。例如,執(zhí)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四是對政府內部權力進行有效制約。例如,對國有資產監(jiān)管、財政資金分配使用、政府投資、公共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加強控制,防止濫用權力。五是堅持公開原則。全面推進政務、決策、執(zhí)行、管理、服務、結果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
(二)突出司法公正
習近平同志指出:“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因為,司法是社會公平的裁判和象征,如果司法不公,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懷疑,社會就會普遍失信,穩(wěn)定和諧就難以實現。他還從正反兩個方面指出了司法的作用,他說,“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5]57。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司法公正 “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zhí)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2]148。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推進司法公正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優(yōu)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擴大參審范圍;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等。
(一)闡明了堅持國際公平正義理論和歷史依據
首先,習近平同志將國際公平正義觀建立在文明多彩、平等基礎上。習近平同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時指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不同環(huán)境有不同文明,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因此,文明是多彩的。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毫無價值的文明,因此,“文明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保?]259其次,習近平同志將國際公平正義觀建立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他指出: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即使是種族、信仰、文化有很大差異,也能實現共享和平、共同發(fā)展?!斑@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2]288如果說哲學的論證還較為抽象,那么,歷史的論證就是事實的論證,事實勝于雄辯。這種理論與事實的結合的論證是有力的。歷史上的許多沖突,要么是出于一國的利益,要么是人為地搞出優(yōu)劣,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人。放棄這種傲慢的態(tài)度,才能有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才能有利于各國的發(fā)展。
(二)明確了增進國際公平正義的路徑
習近平同志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時指出:“零和思維已經過時,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和衷共濟、合作共贏的新路子?!保?]250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相互聯系、依存、合作、促進空前加深,各國需要同舟共濟、協調行動。沒有發(fā)展,世界不可能持久和平。實際上,世界的繁榮給中國提供了機遇,中國的發(fā)展也為世界提供了機遇。中國與俄羅斯在發(fā)展藍圖上有很多契合之處;中國夢與美國夢是相通的;中國與歐洲在和平、增長、改革、文明等方面合作共贏具有廣闊空間;中國同自己的周邊國家搞“一帶一路”建設,都是互利共贏的。
要走出和衷共濟、合作共贏的新路子,必須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一是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習近平同志指出:真正將人類隔開的不是自然界,而是人們之間缺乏了解,缺乏溝通。因此,“相互了解、互相理解是促進國家關系發(fā)展的基礎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礎越牢固、越廣泛”[2]264。國與國的交往的基礎還是在民間,國家關系發(fā)展的力量源泉是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世界各國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就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誤解,增強團結?!叭祟愇拿饕虬莶庞薪涣骰ヨb的動力?!倍歉鲊枰职菥瘛A暯酵局赋?,“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 ‘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2]259-260。只要各國不只是從本國利益出發(fā),而且也從別國利益出發(fā),將自己作為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成員,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看到本國的短處,才能涵養(yǎng)包容精神。三是各國要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只要認識到每個國家是世界命運共同體的一個成員,那么,除了享受共同體帶來的福利外,各國就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當前,各國在應對和平、安全、貧困、氣候、反恐、網絡等方面都應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霸绞敲媾R全球性挑戰(zhàn),越要合作應對,共同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保?]273例如,如何擺脫全球金融危機,這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全球每一個國家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尤其是發(fā)達國家更要做到這點。
[1]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周 鳳)
統(tǒng)戰(zhàn)宣傳報道中涉及民族方面應注意把握的有關問題 對國際上的民族糾紛要客觀報道,淡化處理,不應渲染。對國際恐怖主義事件的報道,嚴禁使用 “穆斯林恐怖主義”“伊斯蘭恐怖主義”等稱謂。
——摘自 《統(tǒng)一戰(zhàn)線知識手冊》
10.3969/J.ISSN.1672-0911.2017.03.013
D61
A
1672-0911(2017)03-0013-05
2017-02-24
蔣光貴 (1963-),男,中共云南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