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俊
[摘要]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是新形勢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注重人文關懷,實施心理疏導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根基。實現(xiàn)科學的“心理教育、心理測試、專業(yè)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內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有效的開展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健康的成長和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關鍵詞]高職 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對專業(y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職業(yè)技術類院校正逐步增加,以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需要。在職業(yè)技術類院校中,有很多是原中專升格而來,以廣西為例,中專中升格為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院約有4分之一。雖然從中專升格為大專,但職業(yè)技術學院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學生,是否有利于社會發(fā)展與安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體系的不完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院沒有建成覆蓋式無處不在的課堂教學,還有與平時教育相結合的完善體系,只有心理老師、學生班干部在開展有限的工作;第二,還有些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在心理咨詢或心理測試方面,面向全體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時非常少;第三,很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中缺少一個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就只能被動地跟在事件后面,不能有效地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早解決,從而有效地減少心理疾病的預防和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因些,高職院校需要建立教育、心理測試、專業(yè)咨詢和心理干預相互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體系。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心理測試工作的開展,心理咨詢個案的處理,心理危機的干預,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我們要做好這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 以人為本,滿足學生心理健康需求
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基本原則,分時段、分年級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因此,需要建立“三個層面”和“三方面教育模式”實際性的心理素質體系的培養(yǎng),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學生心理知識的認知和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拓展活動上。三個層面即為:第一做好全院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成為全院所有學生的必修課。第二做好必修課外課程開設,即可同時開設《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大學生戀愛心理》等學生感興趣的選修改課程,開展“快樂心靈”系列講座、心理劇的演出、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超越自我心理文化節(jié)等活動。第三,對心理問題突出的學生,做好一對一輔導。三方面教育模式為:第一,對大一的學生進行“自我角色喚醒”的教育,二年級的學生則進行“自我角色的體驗”教育,三年級的學生則是“職業(yè)定向”教育。具體做法有,建立學生的“心理成長檔案”、撰寫“性格能力與專業(yè)的匹配及修正”等活動,喚醒一年級學生的大學生角色意識,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與性格能力相互融合;第二,開展“自我了解”、“情緒管理拓展”、“與人溝通的實訓”、“應對壓力訓練”等為主題的“心理健康素質拓展”活動,提高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能力,使二年級學生心靈豐滿且自信;第三,對三年級即將面臨就業(yè)的問題,開展“職業(yè)素質拓展培訓”,提高學生的職業(yè)心理能力。
二、 心理測試,掌握學生心理情況
學院要每年為全院新生做心理測評工作,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根據(jù)測試結果,對心理問題明顯或性格偏執(zhí)的學生,需要設立院、系兩級“學生心理健康動態(tài)信息庫”,隨時掌握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可向全院學生開展網(wǎng)絡與紙質、個人與團體相結合的心理測量,為學院學生提供專業(yè)的解釋與指導,使學生能正確、客觀的認知自己。
三、心理咨詢是最有效的辦法
心理咨詢是通過認知、情感、行為或系統(tǒng)性的介入方式,對學生提出并強調個人價值、個人成長,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最有效的辦法。學院就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由學院心理學專業(yè)的老師或已考得心理咨詢師證的老師,組成心理咨詢專家隊伍,進行心理咨詢活動。第二,面對學生的心理咨詢需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有能力就組織專家每學期定時在心理聊天室或談心輔導室,開展小型心理互動活動,通過心理專家坐診、微信、QQ、微博互動,加強心理咨詢的實用性及主動性;第三,團體咨詢需要找到特殊群體和學生關心的問題開展心理咨詢。如生活貧困心理貧困的學生群體、經(jīng)常違紀的學生群體、對就業(yè)沒有方向的群體等這些群體共有的問題,來開展團體咨詢活動。
四、心理危機干預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定的首個“世界預防自殺日”。據(jù)WHO統(tǒng)計,在2000年全球約有100萬人自殺死亡,自殺未遂者則為此數(shù)字的10至20倍,這意味著平均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每3秒就有一個人企圖自殺。自殺已成為目前人類第四大死亡原因。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實施,將會更好地幫助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度過心理難關,及早預防、及早疏導、有效干預、快速控制大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事件,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些,高職學院需要成立危機干預專門小組,把大學生心理危機盡可能消滅在初始狀態(tài)。
1.心理危機干預的精準排查
心理危機干預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心理危機引起的傷害降到最低。因此,就要盡早找出有異常行為的學生,主要辦法有:一、在新生入學時,通過對全院新生的心理測試的結果進行篩選,對存在心理問題或性格偏執(zhí)的學生,及進反饋給學院和系,進行重點看護,適時關注;二、從學生宿舍到學院的一級級心理工作隊伍,實行逐級上報的制度,根據(jù)心理危機隱患善于發(fā)現(xiàn)心理及行為異常的學生,及早上報學院。三、不留盲區(qū),掃除空白,盡量利用學生干部中的心理委員同學,在班級、宿舍、圖書館、食堂等學生學習、生活、休閑的各個角落,發(fā)揮同輩之間交流容易有共同語言的特點,及進發(fā)現(xiàn)有情況的學生,迅速向系、院報告。
2.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是快速反應
學院應設有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小組,小組的老師手機應該保持24小時暢通,一旦學生有危險的行為出現(xiàn),可快速啟動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同時迅速聯(lián)系到學生的家長。對心理危機嚴重的學生,在干預成功后應轉介到專業(yè)醫(yī)院進行心理治療。
3.心理危機干預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
心理危機干預是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學院要高度重視,經(jīng)常為老師和學生心理委員進行心理健康培訓。參加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心理危機的應急反應程序、心理危機的識別與預防、心理危機人員的心理支持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充分發(fā)揮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保證內容的運行順暢,保證內容的安全實施。
參考文獻
[1]鄭日晶、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0.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