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晶
隨著經(jīng)濟生活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觀念都在發(fā)生著巨變?,F(xiàn)如今的孩子,幾乎都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即便是節(jié)省一輩子的老長輩們,孩子要個東西,立馬就會滿足,哪怕東西再貴,哪怕家里的玩具已經(jīng)堆成了山,還是會“買買買”,鋪張浪費更是屢見不鮮。長此以往,孩子們浸淫在親子間“奢靡”的消費環(huán)境中,無節(jié)制的需求與欲望,勢必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待其長大成人步入社會,消費起來不切實際,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形成正確的親子消費觀迫在眉睫。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推薦親子共讀繪本,并搭配一些游戲或者活動,來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喚醒共鳴,明確需要
★推薦方式:閱讀繪本,分清實際需求,喚醒正確的消費觀。
★推薦繪本:《小雞逛超市》
要想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首先父母和孩子都要明白自己目前的消費狀態(tài)。日本新銳圖畫書作家工藤紀子創(chuàng)作的繪本《幸福小雞逛超市》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因為這是一本非常貼近親子間日常生活中消費狀態(tài)原型的書——親子逛超市。
你看,雞媽媽帶著她的孩子逛超市,不正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媽媽帶著孩子逛超市的場景嗎?媽媽們遇到了朋友會停下來聊天,遇到特價商品會排隊購買……在如今的家庭中,孩子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來到超市,媽媽推著購物車,孩子坐在購物車里或者跟在購物車旁,看著超市的一排排的貨架,上面擺滿了整整齊齊的貨品,看到自己喜歡的就會流連忘返,如果媽媽同意購買則開開心心,如果被拒絕就會上演親子逛超市最最常見的情景,亦如繪本中的那些個小狀況:雞媽媽帶著小雞們?nèi)コ校u媽媽想買吐司、牛奶、西紅柿……但小雞們卻想買巧克力、甜甜圈、雪糕、餅干和布丁……然后狀況就發(fā)生了,小雞們躺在地上大哭耍賴,偷偷把自己想買的零食放到推車里,結賬前被媽媽發(fā)現(xiàn)送回去,但允許一人買一根棒棒糖,媽媽的溫柔與堅決,小雞的難過與失望……
第一次我和孩子閱讀到這里,我們都會被喚醒內(nèi)心的共鳴,孩子會自比繪本中的“小雞”,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我則會心一笑,回憶起親子購物中彼此之間發(fā)生的種種狀況,并開始期待 書中“雞媽媽”的態(tài)度,是順著孩子還是拒絕孩子?畫面中,5只小雞人手一根棒棒糖,低頭前行,失望沮喪中……雞媽媽挎著菜籃子,坦然跟在后面,雞爸爸手捧花束迎面招呼,畫面是那么溫馨而有趣,滿滿的生活氣息?;氐郊液?,雞媽媽開始準備晚餐,雞爸爸陪小雞們洗澡、聊天,晚餐做好了,香味飄來,美食當前,小雞們的不快早已經(jīng)被拋之腦后,一家人吃得開心而幸福。就這樣,小雞們“買零食”的需要被父母營造的一種更幸福的形式填滿,而讀者們在這一刻也感受到了,“全家一起快樂地吃大餐”才是這次消費的真正的意義所在。
這樣一本充滿著生活氣息又融入了教育理念的繪本,我們推薦家長和孩子共讀,目的有兩個,一是可以更清醒地認識親子間目前的消費狀態(tài);二是在閱讀中感受作者要傳達的一個家庭消費觀念:家長做到有計劃的消費,對于孩子不恰當?shù)囊筮x擇更有意義的方式進行滿足,既給了孩子適宜的愛,又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實際需要,從而形成適宜的消費意識。
親身體驗,適度消費
★推薦方式:組織超市之旅,體驗自主購物,在實踐中理解金錢與物品的關系。
★推薦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當孩子對有計劃的消費有了初步的認知后,給孩子提供親歷的機會必不可少。我們都知道:年紀越小的孩子,他對錢的概念越是模糊,在沒有接觸金錢的時候,孩子并不知道購買一個物品具體的數(shù)額是多少,即使后來認識了錢的面值,也不知道怎么去使用。很多時候父母會選擇包辦代替,比如孩子想要一樣東西,家長就會去購買,無形中扼殺了孩子使用錢幣的欲望,久而久之,他們就養(yǎng)成了不關注價格只關注自己的需要的消費習慣,更有甚者,從眾心、攀比心嚴重,一味追求享樂與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檔” ,消費心理極度不健康。所以,引導家長給孩子提供個人消費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使用金錢很有必要。
在幼兒園,我們會通過讓孩子們集體閱讀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來為他們打開獨自購物的勇氣之門。并通過家長學校、家校通等形式,讓家長明白我們組織超市之旅的最終目的,請家長協(xié)助??紤]到孩子實際數(shù)學認知水平,我們會事先請家長為孩子每人準備10元錢,在購物之前,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fā),為孩子出謀劃策,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并根據(jù)物價經(jīng)驗商討如何使用10元錢,初步養(yǎng)成理性消費的習慣,為將來的生活打好基礎。
而觀察孩子的初次購物體驗,不免發(fā)現(xiàn):他們因為有了理性消費的意識,因為有了家長志愿者的及時引導,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選擇適宜的物品購買,適度消費。但如果再聽聽孩子們的對話,我們又察覺到很多孩子是不盡興的,因為超市里的誘惑太多,根據(jù)他們的觀察,物價遠遠高于兜里的有限的錢。很多孩子感嘆,下次再購物要多帶點錢,似乎錢是取之不盡用之無度的。這是什么原因?qū)е碌哪兀恳驗樗麄兓ǖ腻X來得太容易了,只要伸手要父母就會給,似乎這樣花錢理所當然,似乎父母的錢會源源不斷,似乎只要有錢就可以換來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
這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也是很多家長忽視的情況。如果孩子會用錢,但不明白錢為何而來,長此以往勢必會讓他養(yǎng)成消費毫無節(jié)制的習慣,甚至會在要不到錢后對親人心存惡念……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父母還需要讓孩子了解錢是如何得來的,錢是來之不易的。
探索發(fā)現(xiàn),合理理財
★推薦方式:體驗“跳蚤市場”,在買賣交易中發(fā)現(xiàn)金錢的來之不易。
★推薦繪本:《跳蚤市場》
如何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金錢的來之不易呢?“跳蚤市場”是個非常不錯的方式。在幼兒園里,老師會先讓孩子閱讀繪本《跳蚤市場》,了解二手市場的買賣方式。然后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第二天將自己不需要的玩具或者書籍標上價格,帶來幼兒園進行買賣,既能夠讓孩子體驗掙錢的不容易,又將原本已經(jīng)不再需要的物品進行轉(zhuǎn)換流通,孩子們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進行消費的時候,開始懂得算計,還有個中高手,將沒有賣出去的物品進行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換購,最后皆大歡喜。爸爸媽媽也可以看看自己能不能和同一小區(qū)里別的家長一起組織類似的活動,或者在家和自己的孩子進行這樣簡單的小游戲。
這樣的二手買賣活動,既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舊貨處理平臺,又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實踐機會,孩子們在叫賣中探索著經(jīng)營之道,在討價還價中發(fā)現(xiàn)了購買小技巧,不單各方面的素質(zhì)都得到了發(fā)展,也發(fā)現(xiàn)了金錢的來之不易。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收獲,而消費觀念在這里得到了升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與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與被磨擦者都起了變化。便都受了教育?!边m宜的親子消費觀,離不開親子間日常的點滴生活,我們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認識錢幣,了解錢幣的作用;也應該讓孩子參與日常家庭的購買活動,在生活中學會使用金錢;并且還要給孩子營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讓孩子做金錢的主人,進行適宜的消費。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