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莉劉姣姣
(1.長慶油田公司第五采氣廠,陜西 西安 710021;2.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縣采油廠,陜西 延安 727500)
蘇里格氣田模式下氣井生產管理方法探索與應用-以DX區(qū)為例
封莉1劉姣姣2
(1.長慶油田公司第五采氣廠,陜西 西安 710021;2.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縣采油廠,陜西 延安 727500)
蘇里格氣田隨開發(fā)年限的增加,投產氣井日益增多,氣井生產管理難度日益增大。以蘇里格氣田DX區(qū)為例討論。該區(qū)投產氣井188口,積液、低產井占總投產井數比例達88.83%。由于井間距較大,大面積開展增產措施存在困難。針對DX區(qū)不同生產情況的氣井分類,結合地質條件及地理位置確定不同生產措施,最大限度的提升氣井利用率。
低產井;井筒積液;間開;生產集中管理
1.1 DX區(qū)氣井生產情況
DX區(qū)投產氣井靜態(tài)分類Ⅰ+Ⅱ類井比例為21.67%。低產氣井占總井數的84.18%,存在采氣時率和控制區(qū)塊的采出程度較低的特點。
1.2 DX區(qū)氣井生產存在問題及原因
(1)DX區(qū)儲層物性較差,地層初始能量較低。
研究區(qū)儲層縱向上非均質性強,部分儲層物性較好的區(qū)域零星的分布有連續(xù)生產井和低產井。對比該區(qū)域所有生產井的物性參數、試氣無阻及產量情況可以看出,靜、動態(tài)的參數呈現正相關。物性相對較好氣井的生產能力較強,相反較差。
(2)DX區(qū)氣井產液量大、由于單井產量低,井筒積液嚴重。需針對大部分井實施關井恢復間開措施。
DX區(qū)單井日均產氣量低于0.5萬方/天氣井占比例75.7%,積液井數量占全區(qū)比例的77.4%。由于氣體滑脫效應明顯,氣井生產后期地層壓力降低,產能下降,攜液能力減弱,積液現象增多。
(3)DX區(qū)低產井數大,部分單井相對較為分散,開展大面積措施存在困難。
DX區(qū)管轄氣井的井間距較大,分布零散,積液井數多,逐井開展排水采氣存在困難。
2.1 對于DX區(qū)井進行分區(qū)域集中管理
以集氣站為中心,劃分管理區(qū)域,針對不同單井的產氣、產液量、積液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較為集中的逐井開展增產措施。分布較為零散,積液程度較大的氣井采取集中管理,部分積液嚴重井井口間開,其余利用進站干管電動球閥實施遠程截斷生產,同時配合油管加注泡排劑。同時進行達到全站實現排水采氣。
2.2 不同類型氣井展間開排水采氣措施及效果進行分析
2.2.1 A類:連續(xù)生產能夠自主攜液井
該類井制定5天一次井口加注泡排劑制度,對所屬干管實施進站干管電動球閥遠程關閉,配合站內壓縮機啟機同步開井生產。由于存在一定的攜液能力,排水效果較為穩(wěn)定,管理難度較小。
2.2.2 B類:積液氣井,井距較大
對該類井細化分類:一是壓力低、積液少井;采取井口電磁閥遠程間開,待壓力恢復至5Mpa,開井生產。二是壓力低、積液重井,采取井口停產9-15天,壓力回升至7Mpa、,井筒加注泡排劑,10小時后開井生產;三是壓力高、產量低、積液嚴重井,采取機械排水采氣,壓力降低后采取井口間開。
2.2.3 C類:存在壓力高、低井,且積液程度均較大,分布較為集中
以集氣站為中心,結合所轄氣井生產狀態(tài),站內壓縮機配合井口排水采氣措施啟停,降低井口壓力。
2.2.4 措施效果分析-以XD站舉例
XD站管轄氣井27口,平均套壓為6.07mpa,上述A類井3口,占全區(qū)井數的12.5%。積液井21口,占全區(qū)井數的87.5%。其中壓力低、積液較少井5口;壓力低、積液重井9口;壓力高、產量低井7口。A、B類井采取逐井開展措施;C類井集中管理。三類井同時開展措施,全站關閉停產72小時,對各干管電動球閥遠程關閉,人工停壓縮機。開井前24小時內井筒加注泡排劑50-90ml不等,進站干管壓力達3.0-3.3mpa,點開進站干管,同時壓縮機啟機,對井口關閉的氣井逐步開井帶液。
A類井舉例:Xb3井,原本存在攜液周期,對該井實施遠程干管間開,井口加注泡排劑。措施期間,套壓波動,帶液周期穩(wěn)定,能夠起到泡沫排水的目的,日均產氣維持在0.15萬方/天。該類井占全站井比例的12.5%,實施遠程間開措施后,統(tǒng)計3口井生產參數:平均套壓由3.83 mpa降低至3.64mpa,日均產氣由0.15×104m3/d增至0.19×104m3/d。
該類井措施效果較好,能夠維持產量,措施前后套壓變化不大,保持一定的帶液周期,該類井遠程實施間開措施,減少了人工上井操作的頻次,從另一方面提升了氣井管理的有效率。
B類井舉例:Xc1井,地層的平均孔隙度分別為7.87%,平均滲透率0.23X10-3μm2,平均含氣飽和度55%。無阻流量2.17× 104m3/d。該井措施前套壓9.69mpa,期間上升至10.12mpa,液柱高度569米,后期套壓降低至6.02mpa。日均產氣由0.09×104m3/ d增至0.14×104m3/d。連續(xù)對該井實施井口間開,43天后,套壓下降,日均產氣增加至0.18×104m3/d。該類井占全站井比例的52.17%,統(tǒng)計14口井生產參數:平均套壓由10.7 mpa降低至8.4mpa,日均產氣由0.07×104m3/d增至0.13×104m3/d。
C類井舉例:Xd2井,孔隙度8.35%,滲透率0.36X10-3μm2,含氣飽和度56.7%。該井措施前套壓為4.52mpa,措施后套壓3.05mpa,日均產氣增加至0.42萬方/天。該類井占全站井比例的26.08%。統(tǒng)計10口井生產參數:平均套壓由5.96 mpa降低至3.29mpa,日均產氣由0.11×104m3/d增至0.27×104m3/d。
XD站措施前后生產數據:措施前,總配產3.0×104m3/d。平均套壓8.93mpa。日均產液16.89方,液氣比5.63m3/104m3。措施后平均套壓6.07mpa,日產氣3.42×104m3/d,日產液量23.55方,液氣比6.88 m3/104m3。液氣比相對措施前升高。
表1 X-A站措施前后生產數據統(tǒng)計
由上可知,DX區(qū)X-A站干管結合井口間開措施開展效果較好,平均套壓下降2.86mpa;日均產氣增加0.42萬方/天;日均產液量增加6.66方。該站實施井口間開制度,日均井口操作5.4井次,實施該措施后日均井口操作3井次,相對減少44%。
⑴隨開發(fā)年限的增長,低產井分布面積逐年擴大。在小范圍內大面積存在低產井,集中分析、管理,以集氣站為中心,分類后結合地理位置分布采取管理措施,配合站內采氣干管同步實施壓恢,輔助加注起泡劑,減少人員工作負擔,提升氣井的利用率。
⑵對于井筒積液較嚴重的氣井,根據壓力恢復情況實時調整關井時間,提升措施有效率。
[1]劉志鵬.蘇里格氣田間歇井及低產低壓井生產制度優(yōu)化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