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硯
【摘 要】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黨課教育應針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設計情感體驗、角色體驗和表演式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注重教學平臺的拓展,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關鍵詞】 高職;學生黨員;體驗式黨課;意義;優(yōu)勢;方法
黨課對高職院校黨員的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要提升黨課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提升:教學主體、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把傳統的灌輸型教學方法轉變?yōu)轶w驗式教學,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黨課課堂上,這樣能夠把枯燥的黨課教學內容更加簡單的傳授給學生。
一、體驗式黨課教育的概念
說到體驗這個詞,并沒有多么深遠的意義。從字面上的含義來理解就是在親身的實踐中所收獲的東西或者感悟。往往通過體驗得到的一些東西就會感覺比較真實,而這種東西通常都是我們在書上得不到的,不是有一句古訓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勸誡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在實踐中得到正確的答案。那么所謂的體驗式黨課教學,也就是把黨課教學變成能夠讓學生自己參與進來,親身體會的一種教學方法,如果學生能夠慢慢的養(yǎng)成這種學習方法,那么學生的成長必將會有質的飛躍。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會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積極性,通常都是過著得過且過的校園生活,對黨課的學習熱情想必也是寥寥無幾。通過體驗式黨課的教學模式轉變,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先從學習的態(tài)度上轉變。從表面上首先取得突破,逐漸的讓學生從內心中認識到黨課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對黨樹立正確認識,切身的感受到黨的溫暖與無私的關懷。通過這樣,從學生內心一點點的感化,加強學生對黨的認同感,從而能夠達黨課教學的目的: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在行為上規(guī)范學生。
二、開展體驗式黨課教學的重要性
新的教育形勢下,高職院校的黨課教學的任務是日趨繁重的。而且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一些特性,在教學上的突破更是迫在眉睫,同時,在大多數高職院校中師資力量是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目前高職院校中,黨課教育的開展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尋找新的突破,以此來提高黨課教學的質量。體驗式黨課教學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突破點,高職院??梢詮拇颂幦胧?,對黨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三、體驗式黨課教育的分類
1、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式包括有很多種感情和情緒,例如:親情、友情、愛國之情、幸福、痛苦等等這都是感情上的體驗。通過對這些感情的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黨課教育的深遠意義,以及對于日后為人處事的巨大作用。
2、角色體驗
社會中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角色,崗位角色、身份的不同關系角色也是不同的。在社會崗位上有教師、工人、農民。社會關系中有朋友關系、上下級關系以及父子關系等等,這些不同的角色組成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在黨課體驗式教學上就可以讓學生對這些角色進行扮演,自己親身體會這些角色,就能夠學會感恩,學會與人為善。在生活中也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
3、表演式體驗
說到表演,我們能夠聯想到小品、話劇等等、通常我們看到的小品都會通過搞笑的藝術形式去揭示一些人生中的大道理,讓學生通過親自表演去體會是非對錯,更加直觀。
四、高職院校傳統黨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主體單一,不符合現在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目前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中,黨課,也可以說不只是黨課的授課方式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對于這些老師們灌輸而來的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至于在理解和運用上就差強人意了。所謂的黨課,針對一些思想進步,積極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培養(yǎng)。一般來說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著目前我國的國情、形式、一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我們所堅守的信念以及我黨的黨風、紀律?,F如今的社會背景下,“90后”是主張個性的一代人,他們年輕、張揚、充滿自信,在對學習上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他們來說是非??菰餆o味的,導致了他們對學習完全沒有興趣。黨課的教學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出一群對黨的相關知識死記硬背的人,而是對黨課所教授的內容徹底的理解,并從內心深處接受這些知識,并在實踐中會運用這些知識。縱觀現在的課堂上,課堂的主體是老師,老師完全的主導了這一堂課,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只是被動的接受這些知識。師生之間也沒有及時的進行交流和溝通,不能夠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和調整教學方法。
2、教學平臺局限性太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課堂授課,有的學生就會覺得課堂學習是學習知識的唯一方式,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范圍產生了局限性,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而是在這種大的環(huán)境下,不自覺的就會選擇課堂教學這種模式。反觀現在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ヂ摼W不可否認的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臺,匯集了各類信息,如果能夠把互聯網與黨課教學結合起來,那么在教學成果與學生的學習效率上都會不止有一點點的提升。然而,互聯網信息雖然多,但是五花八門,各類信息魚龍混雜,如果不仔細的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將會對學生產生誤導。這就需要在教學與互聯網教學的時候,老師要起到一個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區(qū)分哪些是有用的信息,正確的使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
3、黨課教學內容一貫性與當代大學生思想的沖突
在以往的黨課教學中,教學內容無非就是黨章黨史、理論知識、國情分析、黨的作風、黨的紀律等這幾部分內容,一般在與時俱進的同時是圍繞著一個宗旨沒有變化的,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所以黨課就又是一門比較枯燥無味的課程。當代大學生是學習黨課的主體,多數為“90后”的學生,思想靈活多變,思維活躍,一些新生的事物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他們的腦子里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而這樣的教學內容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的。這就會導致傳統的教學內容與現在大學生的思想無法對接起來。所以如果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發(fā)展下去,黨課就無法實現最初的初衷,沒有辦法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學生質疑學習這門課程的必要性與存在的意義。
4、死板的教學方式與當代大學生的思考方式相沖突
在傳統的黨課教學中,基本上都是一個說,一群學員聽的狀況??赡茉诶蠋煹臐撘庾R中就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最適合黨課的教學。但是對于“90后”的大學生來說這就是一個讓他們對學習逐漸失去熱情的教學方式,他們總是喜歡去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新的知識,接觸新的事物和人,如果在高職院校黨課教學依然延續(xù)這個方式的話,那么教學效果不用想就會知道是什么狀況。
五、高職院校采用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
1、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師生共同參與
在體驗式教學中,改變了以往教師在課堂上絕對性的主體位置,師生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平時可以相互交流一些學習的方法的經驗。而且在課堂上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通過這種轉變,讓學生對黨課的學習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與定位,這樣能夠使得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而且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遇到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參與課堂的過程中,不斷的去改變自我定位,領悟黨課學習的重要性,并且能夠主動與老師探討一些問題,讓學習黨課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成為一種充實自己的方式,如果學生能夠在心態(tài)上有這種轉變就說明黨課體驗式教學成功了一半。
2、教學平臺的拓展,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上文提到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教學的要求了。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開展一些線上學習交流的小組,微信、QQ群都可以成為學習的平臺。老師給學生布置一個課題,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相關資料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如果有問題可以通過線上交流,與同組的學生或者朋友進行討論,找出正確的答案。如果討論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就可以找到老師,讓老師一起參與到討論中,引導學生找到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線上學習的平臺與傳統的教學平臺相結合的模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都有很大的提升。
3、時刻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體驗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那一切教學的進行都必須以學生主。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要時刻的關注。參與黨課學習的學生一般都是在思想上積極主動的學生,所以更加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引導。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能夠有積極正向的思想,讓學生以自己的思想探究學習中的技巧,充分的認可黨課的思想,并且在行為中始終能夠用黨的紀律去約束自己。
4、巧設課堂情境,教學方式多元化
體驗式教學中,教學方式肯定是不能夠一成不變的,在保持教學目標不變的前提下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使其向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的情景劇,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進來,親自體會到那種感覺。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后建立起一個討論小組,相互之間交流學習的經驗。老師也應該經常聽一聽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沒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讓學生勇敢的提出來,發(fā)現不足之處盡快的進行調整。
六、總結
綜上所述,黨課教育在高職院校中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影響著對入黨積極分子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而目前的黨課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體驗式黨課教學的引入的必須的,通過教學方式等的轉變,讓學生能夠轉變對黨課學習的態(tài)度。讓黨課教學效果真正的有一個質的飛躍,也讓學生真正從黨課教學中學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參考文獻】
[1] 潘晶晶.天水街道體驗式青春黨課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J].杭州(黨政刊),2015(7)39-39.
[2] 蔡金淋.高校體驗式黨課教學的實踐探索——以上海大學黨校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5)52-56.
[3] 薛凡.以拓展訓練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課培養(yǎng)方式[J].高教學刊,2016(21)237-238.
【作者簡介】
張 硯(1972-)女,新疆昌吉人,漢族,本科,法學學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