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混凝土獲批行業(yè)標準
近日,由湖南大學、湖南明湘科技有限公司主編的《湖南省活性粉末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通過湖南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審定,正式被批準為湖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 43/T 325—2017),將于今年 12月 31 日在全省范圍內實施。該項標準獲批,意味著我國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RPC)材料研發(fā)與應用再獲重大進展。
據(jù)了解,活性粉末混凝土是 20 世紀 90 年代初誕生的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幾乎可應用于所有土木工程結構?;钚苑勰┗炷粒≧PC)強度高,可達普通混凝土的 5 倍以上;韌性好,可達普通混凝土的 100 倍以上;耐久性好,可達普通混凝土的 10 倍以上。其具有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耐久性等特點,能較好地克服普通混凝土抗拉強度低、脆性大、耐久性差等缺點。
此外,活性粉末混凝土也可被稱為綠色超高性能混凝土,顯示出良好的環(huán)保性能。湖南大學提供的材料顯示,同等承載力條件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幾乎是普通混凝土的1/2,因此同等量水泥生產過程 CO2排放量也只有一半左右。
生產過程中,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骨料的用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只占高強混凝土與 30MPa 混凝土的 1/3與 1/4。如果應用于同樣的施工工況,因其纖薄輕質,活性粉末混凝土構件體積一般情況下僅為普通混凝土的1/3。若活性粉末混凝土大規(guī)模應用,將有助于節(jié)能減排、環(huán)境保護。
目前,活性粉末混凝土已成為國際工程材料領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個別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已零星應用于實際工程。
從 2011 年開始,吳羅明領銜明湘科技研發(fā)團隊與湖南大學聯(lián)合開展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發(fā)與工程應用,項目陸續(xù)投入逾億元資金,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2014 年 12 月和 2016 年 1 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兩次為吳羅明頒發(fā)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2016 年世界首座全預制拼裝超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粉末 RPC)橋梁——北辰三角洲橫四路跨街天橋在長沙正式建成通車。該橋由湖南明湘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承建,湖南大學為設計和技術支持單位,拼裝完成僅用10 個小時,相較于傳統(tǒng)的現(xiàn)場澆筑方式,工期大為縮短。
這座橋的成功建成,標志著我國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工程應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2016 年9 月 5 日,該項目在湖南長沙通過專家組驗收,這也是世界首座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全預制拼裝連續(xù)箱梁橋通過權威驗收,“該橋的成功實施為超高性能混凝土橋梁的設計、施工及質量檢驗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明湘科技董事長吳羅明介紹,明湘科技生產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構件已用于長沙地鐵工程,從實際數(shù)據(jù)來看,不僅其各項性能遠遠超過其他混凝土,考慮到其所具有的高強度和高耐久性,在整個產品使用壽命周期內,預計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構件的使用總成本將遠遠低于普通混凝土構件,其在正常使用狀況下幾乎沒有維修費用發(fā)生,使用成本和維護工作量大幅度降低,顯示出極其優(yōu)異的性價比。
在明湘科技的預制件現(xiàn)場可以看到,如果應用于同樣的施工工況,因其纖薄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構件體積一般情況下僅為普通混凝土的 1/3。如果大范圍推廣超高性能混凝土,可直接減少材料消耗。這對于保護資源、降低污染有著重要實際意義。
目前,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已成為國際工程材料領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作為一類新型混凝土,它有效克服了普通混凝土的高脆性,其優(yōu)異的性能使其在土木、石油、核電、市政、海洋等工程及軍事設施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業(yè)內人士指出,在軌道與橋梁領域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清華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呈爆發(fā)式增長,其應用領域已拓寬至大型橋梁、高層建筑、地下綜合管廊、國防設施等多個領域。而且,隨著近年來對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特性認識的不斷深入,超高性能混凝土逐步量產,其工程造價還在逐步降低。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