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明
摘 要: 在教學實踐中,備課往往容易被忽略。一個教學活動的展開的動力,是來源于教師授知和學生受知的共同參與的合力。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是沒有意義的。備課前預習課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調動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一次課前“火力偵察”的機會,有利于教師更多地掌握學生的情況,為備好課堂教學課提供依據(jù)。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話說教育教學的成功也如此。本文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備課作出初淺的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備課技巧 教材 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特別是小學語文,由于是處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初始階段,教師備課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到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更容易達到教學效果等等,那么如何立足教材,開展備課呢?
一、從教師做起做好備課工作
我們都知道:“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教好一堂課,備好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如何備好教師自己,在我看來,首先就是自己的內在的知識素養(yǎ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學生需求的不斷增長,教師單單在課堂知識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我們需要的還有對學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對教學技巧方面的不斷提高,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這也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轉變一些傳統(tǒng)的觀念,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做自己的責任。細分到小學語文來說,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多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多瀏覽教育方面的最新資訊,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素養(yǎng),以適應新時期教學的新要求。
二、從教材做起做好備課工作
教材是大綱的基本體現(xiàn),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知識的基本來源,教學中我們要以教材為本,同樣,備課的時候也要以教材為本。備好教材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要認真鉆研大綱要求,大綱規(guī)定了新時期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任務與基本要求,大綱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只要依據(jù)。大綱就是我們教學的目的,而一切的教學過程都要以教學目的為最終的歸宿,所以,認真學習好大綱的要求,對于整個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次就是要系統(tǒng)的分析教材,我們知道,語文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知識都能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要做好語文備課,教師就要系統(tǒng)的、全面的分析教材,總結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做好教學之間的銜接,以便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利用,方便學生的識記與理解,增強教學的連貫性;還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點以及難點。一般來說,教學的難點都是重點,學生難以吃透,但大綱規(guī)定必須掌握,所以教師對這部分知識要特殊對待,一節(jié)課內,要突出重點,讓學生重視,師生聯(lián)手一起克服難點,也可以將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提出來,加強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的理解;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比較難做的一點,就是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死的,但教學的過程是活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結合本地特色,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將本地特色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便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從教學程序上做好備課工作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不能是隨心所欲,而是需要我們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事前設定好規(guī)則,設定好路子,讓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步入知識的天堂。我認為在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對之前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前面說過,語文是一個知識連貫性很強的學科,以前的知識就是現(xiàn)在學習的基礎,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掌握情況,才能對新的課程做好設計;提問是一個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對小學生,提問不僅僅可以提示他們注意聽課,回答老師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驕傲的資本,所以認真設計課堂問題,也是教師需要做好的一項基本功課,既能達到檢測教學效果的目的,又可以將跑神的學生拉回課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至教學中我們往往會忽視的教學項目之一,我認為,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語文課上,我們要時時處處為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比如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所以,在設計課堂教案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怎么能更好的達到培養(yǎng)他們能力的目的。
四、從學生角度做好備課工作
前面說過,我們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要將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備課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學生,我愿意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我想讓課堂變得怎么樣,怎么來講課學生才更容易理解知識等等。作為教師,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基礎,了解他們的特點:哪些學生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對知識掌握較快,哪些學生對知識點掌握較慢,需要我們特別照顧,這樣一來,教學就是一個有的放矢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遍地撒網(wǎng)的過程,針對性強了,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容易達到。
五、從教學手法做好備課工作
語文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十分靈活的教學過程,也如我們常說的“教無定法”,任何的教學內容都沒有一套死的教學規(guī)則,任意一節(jié)課,不同的教師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樣,任意一個教師也不會只有一套固定的教學結構。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可不必千篇一律,模仿名家教學模式,只要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是教學手段。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學習,或者不知道寫什么,而教師教的寫作方法對他們來說都太過于抽象,剛好那段時間學校特別流行折“千紙鶴”,很多學生都癡迷于折紙游戲,我靈機一動:既然他們目對“千紙鶴”這么感興趣,那不如就寫一篇關于“千紙鶴”的作文罷了,于是在上課的時候我對大家說:既然大家都喜歡折“千紙鶴”,那就寫一篇介紹如何折千紙鶴的作文吧。這么一說,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相應,于是,一節(jié)最“可怕的”作文課就這樣完成了。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雖然著重或重點要求追求教學質量,反對做秀似的表演,但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語言素養(yǎng)的展示來體現(xiàn)語文這門學科的無窮的魅力,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做到一定不要丟棄課堂的主人――學生,同時,一定要弄清備課的含義,備什么?二者兼顧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