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五四”之后,國內新思潮蜂起,商務印書館的元老高夢旦、張元濟覺得面對變異的時代有些力不從心,擬聘請胡適做編譯所所長。胡適表示難以脫離北大教務,推薦自己讀中國公學時的老師王云五出任。那是1922年,王云五35歲。
走馬上任的王云五,按照新的學科門類分設各部,聘請知名專家主持,同時大力延攬有用人才,大力編輯出版各科叢書,擴大編譯所附設的英文函授科以培養(yǎng)具有世界視野的出版人才。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書289種,1923年增加到創(chuàng)紀錄的667種。王云五好琢磨事兒,進館不久即發(fā)明“四角號碼檢字法”、創(chuàng)立了“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1929年開始。王云五以幾年前出版的小叢書為基礎,匯編出版《萬有文庫》。這套綜合性大叢共分兩集。共4000冊。規(guī)模宏大。
1930年,商務總經(jīng)理鮑咸昌去世后,董事會邀請本已辭職的王云五回來擔任總經(jīng)理。1932年1月28日,日軍突襲上海閘北,整個商務館被罩在一片火海中。王云五被迫解雇3700多名員工,從頭再來。他主持編印多套叢書,最著名的是《大學叢書》和《叢書集成》?!洞髮W叢書》是為當時的高校編印的教材。聘請蔡元培等54名學界聞人組成編委會,1932年開始出版,前后印行了300余種。《叢書集成》選定宋元明清著名叢書編輯而成。共有圖書4100種。1937年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上海已不適合作為出版基地。王云五決定以香港分廠作為印刷中心,并親自駐港指導。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淪陷。王云五在重慶設商務總管理處統(tǒng)轄后方各工廠,繼續(xù)出版各種書籍。直到1946年轉入政界,王云五才離開商務印書館。
在政界摸爬滾打18年,品味了太多的世態(tài)炎涼之后。王云五決定辭掉臺灣國民黨當局“行政院”副院長職務,回歸出版,擔任原系分館的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1964年王云五執(zhí)掌此館后,一面零星選印當年大陸商務印書館所出的有影響的圖書,一面抓緊重印曾經(jīng)暢銷一時的大部頭叢書。比如,他從《萬有文庫》數(shù)千冊圖書中重新選輯1200冊,以《萬有文庫薈要》的方式再行出版。后來又重印《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叢書集成簡編》《漢譯世界名著甲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百衲本二十四史》等書。這些圖書非常暢銷。王云五在此館一直工作到1979年逝世。在他的努力下,臺灣商務印書館極盛時期有員工5000多人,在海內外設有36個分館,有辦事機構1000多個,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出版機構和最著名的出版品牌。
王家世代耕讀,其父王光斌棄農(nóng)從商,到上海開了一家小店。1904年,王云五進入上海同文館。此館由一位英國老教師布茂林開設,教授課程以英文為主,兼及歷史、地理、經(jīng)濟學、倫理學等學科。因為成績優(yōu)良。王云五入讀同文館不到一年,即被布茂林選為助教。這段時間,王云五最大的收獲是瀏覽了布氏千余種私家藏書。王云五在出版上奮發(fā)進取。也有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在事業(yè)上殺出一條“血路”的意思。在上海同文館的學習,培養(yǎng)了他對書籍的眼光,增加了他的自信。
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是如魚得水。對于王云五這條“魚”,他的“水”顯然不在別的地方,而在他親手推出的一本本厚厚薄薄的書里,在一片片如詩如夢的墨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