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林 馬境粒
(1.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 山西忻州 034000;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研究生部 陜西西安 710071)
滹沱河灌區(qū)是新中國成立后山西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灌區(qū),也是目前山西省六大自流灌區(qū)之一。灌區(qū)位于滹沱河山西段的中游、忻定盆地腹部,設計灌溉面積2.240萬hm2,有效灌溉面積2.136萬hm2。灌區(qū)受益范圍包括忻州市3個縣(市、區(qū))14鄉(xiāng)鎮(zhèn)123個村,年糧食總產量約1.6億kg,是忻州市乃至山西省的主要商品糧、蔬菜、牛奶和藥材用辣椒生產基地,華北產糧第一村和華北辣椒產銷第一村就都在滹沱河灌區(qū)。
滹沱河灌區(qū)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具有氣候干旱、降水集中、河流多泥沙、冬季寒冷等特征。灌區(qū)從滹沱河干流引水,21世紀之前唯一的水源工程為界河鋪滾水壩,是采用前蘇聯設計壩型的混凝土壩,興建于1951年,采取正面沖沙、側面引水方式引水灌溉。因渠首樞紐工程無調蓄水能力,灌溉用水供不應求,急需對渠首進行改造。但由于壩址上游為平原地區(qū),村莊密集,耕地較多,還有重要公路、鐵路,受地形和淹沒損失所限,不具備興建水庫的條件,只能興建低水頭的季節(jié)性蓄水工程。
基于河流、灌區(qū)、渠首工程等特點,滹沱河灌區(qū)于1985年初就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赴北京市、遼寧省對已建成運行的多座橡膠壩進行了參觀,委托設計單位也多次派員外出考察,從而將橡膠壩作為本灌區(qū)水源工程改造和新建的備選方案。通過橡膠壩方案與攔河節(jié)制閘方案的經濟、技術比較,渠首改造工程(界河鋪橡膠壩)和新建水源工程(高城橡膠壩),都選用橡膠壩方案。
界河鋪橡膠壩屬滹沱河灌區(qū)改擴建工程的龍頭項目,是山西省重點水利項目,1994年6月開工,1997年底竣工運行。高城橡膠壩屬“國家重點大型灌區(qū)續(xù)建配套項目”——滹沱河灌區(qū)續(xù)建配套與節(jié)水改造工程2005-2006年度項目,位于界河鋪橡膠壩下游4.1 km處的滹沱河干流上,與界河鋪橡膠壩聯合運用,2006年4月開工,2007年10月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橡膠壩屬于低壩,雖然對地基的要求不太高,但也是橡膠壩建設應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界河鋪滾水壩壩址為界河鋪山峽口,本身就已經是建壩最佳地址了,再考慮施工場地需要、兩側新舊建筑物銜接和管理方便等因素,界河鋪橡膠壩的壩址就選在原滾水壩上游10 m處。
新建的高城橡膠壩,主要是利用界河鋪橡膠壩的余水進行調蓄,為忻定干渠的一支干渠供水。故其選址應考慮的因素一是離一支干渠的節(jié)制閘較近,二是地質條件較好,三是河道相對穩(wěn)定和較窄。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后選址于高城村北的滹沱河干流上。
經調蓄水計算,界河鋪橡膠壩的設計壩高為3 m,充脹高度可達3.2 m;高城橡膠壩的設計壩高為3.5 m,充脹高度可達3.8 m。實際運行中,充脹高度可短時間超過設計壩高,正常運行期間的充水壩高控制在設計高度以下,以確保安全。
橡膠壩壩袋應滿足強度、耐老化等要求。界河鋪橡膠壩在1993年設計時采用的是錦綸胎布作受力骨架的壩袋。隨著壩袋制作技術的日益進步,出現了鋼絲網橡膠壩袋,它具有強度大、抗撕裂性好、安全性高、壩袋高度可增加等許多新優(yōu)點,故高城橡膠壩在2004年設計時采用鋼絲網壩袋。
因為滹沱河灌區(qū)地處黃土高原的高寒地區(qū),且橡膠壩的調蓄水時間主要在冬季,壩袋內外均會結冰,所以壩內、壩前的結冰問題從橡膠壩運行之初就受到了管理單位的高度關注,曾采取了多種預防性、探索性的打冰措施。
通過對界河鋪橡膠壩1998—2003年6年運行觀測資料的分析可知:當壩袋的充水高度在設計壩高(3 m)上下時,壩頂附近壩袋內壁從12月上旬(日最低氣溫一般達-15℃以下)開始結冰,2月底冰塊融化;袋內冰塊隨著氣溫下降而增厚,氣溫每下降1℃,歷時一晝夜冰塊厚度增加0.6 cm左右;袋內冰塊隨氣溫升高而消融,氣溫每升高1℃,歷時一晝夜冰塊厚度減少1 cm左右;因壩袋內溫度不均勻,所以袋內各處的冰塊厚度也不相同,一般厚度為10~30cm,最大約50cm。因為水下溫度大約在4℃左右,壩內水體并不會完全封凍,而且其冰塊還會因晝夜溫度的變化、壩袋晃動及充排水而消融,所以壩內結冰不會影響橡膠壩的正常運行,不必過分關注,也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對于壩袋外結冰,因為橡膠特有的柔韌性和晝夜溫差,壩袋與壩前冰塊并不會完全凍結在一起,壩前結冰對壩袋也無明顯危害,所以不需要在冰凍期進行壩前打冰。
界河鋪橡膠壩1997年12月31日運行后,每年10月份檢查修補一次,前兩年請壩袋生產廠家進行補強,方法為火補。為了減少補強費用,管理單位在學到廠家的補強技術后,開始由橡膠壩管理人員用膠布自行火補,2007年之后又改用冷補法,效果都比較滿意。
2013年冬,界河鋪橡膠壩中跨右側堵頭附近,在充壩后發(fā)現有漏水現象,在達到設計壩高后逐漸加重,最終形成大的泄口,不得不塌壩。經檢查,發(fā)現此處已經形成約0.5 m長的裂口。原因可能是年久老化,壩袋接縫處產生局部撕裂,在達到設計壩高后裂口迅速擴大所致。處理辦法是請專業(yè)人員進行了現場修補,修補后曾充壩至2.4 m,但考慮到壩袋已投入運行16年,已接近于橡膠壩的使用壽命,為安全起見,之后的蓄水高度一直未超過2.4 m。經上報列項,山西省水利廳同意更換壩袋,投資到位后進行了生產廠家公開招標,預計近期可完成壩袋更換任務。
為了減少工程投資和運行管理方便,界河鋪橡膠壩的充排水控制室設在河岸邊,由于外墻不保溫,而且1999年底至2000年初遇到了當地歷史上少有的持續(xù)寒冷天氣,-26℃左右的氣溫持續(xù)了17 d(據記載當地極端最低氣溫為-27.8℃),致使閘閥凍裂,2000年春季氣溫升高后開始漏水,當橡膠壩管理人員發(fā)現時已為時晚矣,導致橡膠壩塌壩,庫區(qū)蓄水白白泄入河道,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更換閘閥后,對充排水控制室采用了加熱、測溫等措施,使排水閥冬季溫度保持在4℃以上,閥體再未凍裂。所以,高寒地區(qū)的橡膠壩,充排水閘閥、管道必須采取冬季保溫措施,確保管道不結冰,以滿足壩袋冬季充水和塌壩的要求。同時,橡膠壩的冬季運行和充排水要制定實施合理的操作規(guī)程,更加注重檢查觀察和養(yǎng)護維修。
高城橡膠壩曾于2008年1月20日開始試蓄水,因當時兩岸的堤基防滲墻、迎水面護砌等工程還未建設,當蓄水高度達3 m時,發(fā)生左岸堤防潰決事故,不僅未能引水入渠,而且產生了決口修復費用。因此,對于橡膠壩這種低水頭建筑物,也應在工程全部完成、竣工驗收和移交后才能投入運行,不可心存僥幸,為了早受益而違規(guī)投運。
高城橡膠壩2007年10月主體工程完成,共計完成中央、省投資2 400余萬元。因市級配套資金800萬元一直未到位,致使上游護坦、左右岸堤防防滲粉噴樁及堤坡護面、防浪護岸等項目不能按設計要求完成,故工程至今未能竣工。對于這個問題,建設單位應積極爭取,市政府應高度重視,盡快到位市級投資、完成遺留工程、實現工程竣工,從而在驗收移交后正式投入運行,發(fā)揮工程效益。
滹沱河灌區(qū)多年來橡膠壩建設與運行的實踐證明:橡膠壩作為一種低水頭調蓄水工程,在興建中高壩受限的大型灌區(qū),只要搞好工程建設、強化管理調度,仍可作為灌區(qū)水源不足的有效補充,取得理想的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