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動態(tài)
從全球整體來看,IEA判斷,全球天然氣資源約為78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供應充足,產量呈現快速上升勢頭。天然氣需求增長較快的地區(qū)為亞洲、美國與中東。
從我國來看,近十年來,我國天然氣行業(yè)發(fā)展速度非常快。一是國家對能源結構的調整,給天然氣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二是石油公司加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fā)力度,一系列勘探開發(fā)技術的突破和不斷成熟,推動了天然氣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
國務院辦公廳《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0%,按照能源消費總量48億噸標煤測算,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 600億立方米,大力發(fā)展天然氣符合我國能源發(fā)展大趨勢。我國天然氣工業(yè)歷經近70年3個階段的跨越式發(fā)展,儲量和產量快速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六大產氣國,建成了以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南海四大盆地為主的天然氣生產格局。我國天然氣資源潛力較大,類型復雜,開發(fā)難度普遍較大。
中國石油天然氣儲量和產量占到我國天然氣總量的70%,形成了長慶、塔里木、西南、青海四大氣區(qū)。四大氣區(qū)的產量占到中國石油總產量的86%。中國石油開發(fā)的天然氣藏類型復雜,包括低滲致密氣藏、高壓—凝析氣藏、碳酸鹽巖氣藏、疏松砂巖氣藏、火山巖氣藏、高含硫氣藏六類。六類復雜氣藏開發(fā)技術和配套工藝的成熟,奠定了中國石油常規(guī)氣藏開發(fā)技術的基礎。在開發(fā)模式上,中國石油形成了獨有的氣田開發(fā)理念,創(chuàng)立了克拉2、蘇里格、靖邊、龍王廟、頁巖氣等多種天然氣開發(fā)模式。中國石油還積極推動非常規(guī)天然氣規(guī)?;l(fā)展。致密氣實施低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模開發(fā)。蘇里格氣田引領了我國致密氣規(guī)?;l(fā)展進程,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氣田,也是我國第一個低成本開發(fā)的致密氣田。頁巖氣發(fā)展迅速,兩年時間產量從1.6億立方米增至28億立方米,將是未來天然氣上產的重要領域。煤層氣也顯示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總體上,中國石油天然氣生產將呈現出常規(guī)氣緩慢增長,非常規(guī)氣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同時,中國石油天然氣生產也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龍王廟氣田發(fā)現之后沒有具有一定規(guī)模、新的優(yōu)質氣藏被發(fā)現。氣井數量多,單井產量低,降成本的壓力大。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持續(xù)做好老氣田穩(wěn)產和非常規(guī)氣的上產工作;另一方面,要研發(fā)高效、低成本開發(fā)技術和降成本技術,實現降本增效。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28期)
9月12日,采用寰球自主乙烯成套技術,由寰球北京公司進行EP承包的神華寧煤100萬噸/年烯烴項目群乙烯裝置一次投料成功。
煤化工副產品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以400萬噸/年煤制油裝置副產的石腦油和液化氣為主要原料,經過蒸汽裂解和烯烴分離工藝過程,生產乙烯和丙烯90萬噸/年,再經烯烴轉化(OCU)裝置增產10萬噸/年丙烯,裂解汽油和混合碳四再經過汽油加氫、丁二烯抽提和芳烴抽提、聚乙烯、聚丙烯等裝置進行進一步加工。
經過全體項目人員的精細設計、采購服務、配合業(yè)主進行現場施工服務,乙烯裝置于2017年4月底中交,9月9日上午9時投用一臺裂解爐,3小時后裂解爐達到設計值,在無火炬開車程序控制下打通全流程,于9月11日上午3時58分產出合格丙烯產品,9月12日23時03分產出合格乙烯產品,打通主工藝流程,標志著該項目一次投料試車成功。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6期)
9月22日記者獲悉,長慶油田油氣院研發(fā)的微生物處理油泥技術,在隴東油區(qū)12個存放點一次性處理油泥1 500余噸。經檢測,土壤中含油率達到國家頒布的數值標準。據統(tǒng)計,應用這項技術已累計無害化處理油泥2萬多噸,每年千余個井場的土壤得以改善,有效保護了當地環(huán)境。
近年來,長慶油田科研人員提取黃土塬區(qū)土壤微生物的DNA,基于PCR-DGGE分析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群落和區(qū)系變化規(guī)律,檢測到49種細菌、58種真菌,發(fā)現了17株石油烴降解優(yōu)勢菌種,構建了以本源多菌屬為主的高效石油降解復合菌群,及適應不同油區(qū)的菌劑體系,奠定了黃土塬區(qū)石油烴微生物降解的理論基礎。
通過大量試驗,科研人員找到了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有效方法:石油烴類微生物在pH值為6至9時,最適宜降解溫度為30℃,含水率40%至45%降解效果最佳;研發(fā)出具有對酶活性有激發(fā)作用、可增強酶活性的兩類微生物營養(yǎng)液體系,使脫氫酶活性增強15%至25%;基于化學螯合的重金屬鈍化技術,有效控制了重金屬離子對降解菌的毒性作用,使降解菌活性提高1倍。
同時,根據油泥來源及產生量的不同,形成了“堆肥處理法、預制床耕作法、生物反應器法”三種工藝方法,地耕法機械化和堆肥法工廠化兩種處理模式。生物反應器環(huán)境條件可控,處理周期20天至30天;堆肥處理法或預制床耕作法聯(lián)合植物修復,環(huán)保數值達到石油行業(yè)標準。
目前,這項技術獲授權8項發(fā)明專利,已形成2項行業(yè)標準、3項企業(yè)標準,并獲得國家環(huán)保部、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甘肅省科技廳評價這項技術“具有創(chuàng)新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7期)
近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方案》指出,以生物燃料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能源是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車用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是國家戰(zhàn)略性舉措,也是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當前形勢下,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不但有利于優(yōu)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控糧食市場,而且有利于促進農業(yè)農村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方案》要求,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嚴控總量,多元發(fā)展”、“規(guī)范市場,有序流通”、“依法推動、政策激勵”的基本原則,適度發(fā)展糧食燃料乙醇,科學合理把握糧食燃料乙醇總量,大力發(fā)展纖維素燃料乙醇等先進生物液體燃料,滿足持續(xù)增長的市場需求。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市場化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創(chuàng)新體系初步構建,纖維素燃料乙醇5萬噸級裝置實現示范運行,生物燃料乙醇產業(yè)發(fā)展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力爭纖維素乙醇實現規(guī)模化生產,先進生物液體燃料技術、裝備和產業(yè)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摘自中國化工信息2017年第18期)
9月29日,在共和國成立68周年來臨之際,西氣東輸二線(西段)(簡稱西二線西段)工程通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竣工驗收,正式投產。至此,西二線西段已累計輸送天然氣2 426億立方米,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能源主干道。
作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陸上戰(zhàn)略管道。管道西起新疆霍爾果斯,東至香港,全長8 704千米,是目前世界上線路最長、供應覆蓋面積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一條天然氣管道。這也是我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壓力最高、輸量最大的天然氣管道,1 422億元投資成為我國單體投資最大油氣管道工程。
西二線西段是西氣東輸二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由1條干線和2條支干線組成。西二線西段干線起自新疆霍爾果斯,止于寧夏中衛(wèi)站,途經新疆、甘肅、寧夏3?。▍^(qū))22市(縣);線路總長2 441千米,設計壓力12兆帕,管徑1 219毫米,設計輸量300億立方米/年。工程于2008年2月22日啟動建設,2009年12月16日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西二線西段建設,為長輸管道工程建設積累了“業(yè)主+監(jiān)理+EPC”模式的建設管理經驗,探索了“建管分離”模式下的有效管理和工作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西二線西段穿越西北天山林場和賽里木湖國家風景名勝區(qū)。中國石油在我國企業(yè)中率先自主提出開展專項生態(tài)修復工作,制定全線生態(tài)修復規(guī)劃。經過3年努力,管道經過地帶生態(tài)全部得到恢復,西二線西段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41期)
9月14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制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guī)模低成本太陽能發(fā)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制備成本較高、工藝復雜。鈣鈦礦材料2009年首次應用于光伏技術,被視為極具競爭力、最有希望實現低成本發(fā)電的光伏技術之一。然而,這種新技術邁向實用的前提是關鍵部位“鈣鈦礦材料薄膜”面積足夠大,質量足夠好,才能保證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在21%左右,而現階段超過20%認證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面積只能達到0.04平方厘米至0.2平方厘米,且依靠現有制備技術,鈣鈦礦薄膜的面積越大,越容易出現瑕疵,電池的效率就越低。
研究人員在3年時間內,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薄膜制備方法,在大面積高質量鈣鈦礦薄膜制備的基礎上,開發(fā)出有效面積36.1平方厘米的鈣鈦礦電池模塊,在國際認證機構首次獲得了12.1%的認證效率,創(chuàng)下了第一個大面積鈣鈦礦模塊的效率世界紀錄。這一成果意味著鈣鈦礦光伏技術有望走出實驗室、未來實現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的可能。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2期)
9月7日,在第五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2016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3%,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5%、6.6%,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為2020年達到甚至超過碳強度下降40%~45%的上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國家發(fā)改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積極采取節(jié)能和提高能效、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低碳試點示范、發(fā)展綠色金融、推進氣候變化立法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措施,確?!笆濉逼陂g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的完成,落實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加快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4期)
英國航空公司9月18日宣布,將與其他公司合作設計并建造多個工廠,其中的設施能把家庭生活垃圾轉化成航空燃料供飛機使用。
據英航介紹,它們將與一家名為Velocys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合作修建這些工廠,第一座工廠落成后每年能回收大量生活垃圾,包括尿片、塑料食品容器以及糖果包裝紙等,利用特殊工藝,工廠可從這些垃圾中提煉出有用成分并制成飛機使用的燃料。
按照設計,首座工廠能夠生產出的燃料足夠供英航旗下的波音787客機全年運營從倫敦飛往美國圣何塞及新奧爾良這兩個目的地的航班使用。英航說,比起傳統(tǒng)燃料,使用這家工廠生產的燃料能使溫室氣體排放降幅超過60%。未來10年里,該公司還計劃在機隊中逐步增加這類燃料的使用。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4期)
由長慶油田自主研發(fā)的我國首創(chuàng)智能連續(xù)管纜采油技術,在3口井進行試驗均獲成功。截至9月19日,學27-6井應用智能連續(xù)管纜采油技術已安全運行270天以上。
目前,我國陸地采油技術以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游梁式有桿抽油(俗稱磕頭機或驢頭)為主。近年來,由于對邊緣化資源及剩余油藏高效開采的需求,斜井、水平井等特殊結構井形逐步增多,帶來有桿抽油機偏磨、斷桿、空抽、結蠟、結垢等弊端,且耗電量較大。2016年年底開始,長慶油田進行智能連續(xù)管纜采油技術試驗。
智能連續(xù)管纜采油技術,即采用一根連續(xù)管(最長可達2 000米)加內置電纜直接通到底的特殊結構,克服了原來只有采用多根抽油桿實施機械連接組合,才能完成采油作業(yè)而存在的弊端。由于智能管具具有自動輸送電能、可加熱保溫、抗結垢、抗結蠟等多種功能,解決了有桿抽油機在作業(yè)過程中的很多不利因素,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大提高了作業(yè)效率,降低了人工作業(yè)強度。
特別是電纜內置后,較好地避免了磕碰、卡纜等現象,有效降低了電纜外置時的高事故率。此外,在智能管內配置數據光纖或導線,管理人員可實時了解掌握井下電泵、單井產量、泵入口井液溫度等參數,對油田智能化建設及遠程地下井筒運行狀況監(jiān)控等具有重要意義。3口井的試驗結果顯示,智能連續(xù)管纜采油與傳統(tǒng)的采油工藝相比較,在開采效果好于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可直接節(jié)電34.2%,綜合節(jié)能達到50%以上。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5期)
10月20日,記者從東方物探吐哈物探處獲悉,這個處針對“瘦、散、小、難”項目,采取有效舉措,著力提升項目創(chuàng)效能力。
這個物探處持續(xù)強化項目精細運作,注重項目創(chuàng)效能力,所有項目全部實行內部競標,優(yōu)化資源配置,控制成本支出。各地震隊在項目競標時,最大限度減少設備及作業(yè)人員,努力提高采集質量。
按照“七分準備、三分運作”思路,這個處加強項目實施前的精細踏勘,根據踏勘結果進行技術、經濟、安全一體化論證,優(yōu)化技術方案。2200隊在精細質量控制和針對性分析論證基礎上,提出變更大天池主體構造段加密和強化激發(fā)施工段的建議,將一條測線組合井全部取消,改為炮點加密的單井設置,將另一條測線10千米雙井設置縮減為3.5千米,結果,試驗資料品質和論證效果獲得甲方高度認可。
三塘湖盆地條湖凹陷二維項目工區(qū)屬于溫帶沙漠性氣候,終年多風,風力多在6級以上。1836隊合理安排工序時間,最大限度消除大風對資料品質造成的影響,項目日效由計劃的960炮提升到1 251炮。
2162隊承擔的吐哈油田哈密大南湖礦權保護項目和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哈密黃田、內蒙古銀額地質調查項目,全部工作量為700千米,且工區(qū)分散,難以實現規(guī)?;a。這個隊充分利用大南湖項目收工與黃田項目準備的時間檔,提前派遣小分隊做好測量、放線等準備工作。大南湖項目采集結束后,人員和設備迅速搬遷到銀額盆地快速運作項目,實現3個小項目連環(huán)運作,平均采集日效在1 000炮以上,創(chuàng)探區(qū)二維小項目最高水平。
(摘自中國石油新聞中心2017-10-27)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2日發(fā)布消息稱,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zhí)行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fā)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鑫稱,通過“發(fā)現”號無人潛水器攜帶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譜探針,科考團隊在我國南海約1 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測到兩個站點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經拉曼光譜探針現場探測,證實其為標準的I型水合物。這也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原位拉曼光譜數據證實這一科學結論。
可燃冰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大陸永久凍土中,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可燃冰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體作為氣源,因此極難存在。張鑫認為,該冷泉區(qū)域將是研究可燃冰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環(huán)境相互作用機制的極佳天然試驗場,也不排除有潛在的可燃冰資源。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9期)
截至9月8日,我國首臺國產大功率高速高壓儲氣庫壓縮機組向蘇橋儲氣庫群累計注氣200萬立方米,機組各項參數正常。我國首臺國產大功率高速高壓儲氣庫壓縮機組的研制成功,改變了同類產品目前全部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為后續(xù)國內儲氣庫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這一項目是由華北油田公司、濟柴動力總廠共同承擔的集團公司重大現場試驗項目《枯竭油氣藏型儲氣庫固井技術與壓縮機組現場試驗》子課題“天然氣壓縮機組研制與現場試驗”,于2014年1月啟動。課題依托蘇橋儲氣庫群在建工程,歷時3年,先后完成廠內研制、現場施工及運行加載等多項任務。
課題啟動以來,各參建單位密切協(xié)作、聯(lián)合攻關,廠內研究和現場試驗工作進展順利,在主機優(yōu)化、機組成橇等方面取得9項創(chuàng)新成果,解決了10項原進口壓縮機組存在的問題。
試驗壓縮機組應用7項關鍵技術,實現主電機、空冷器、氣閥等在內6項主要部件國產化,全部機組零配件國產化率超90%。機組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連續(xù)負荷能力、機組振動等方面優(yōu)于在用國外進口機組。目前,課題已進入驗收階段。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32期)
記者10月8日獲悉,我國首個深海柔性復合管生產基地國慶節(jié)前在浙江舟山建成投產。
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油原副總經理周守為等7名院士和專家,在當天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xié)會舉辦的柔性海底管道關鍵技術研討會上,稱贊這個國家“863”計劃之一的科研項目成果“充分體現了央企民企相結合,內地和沿海相結合,一心一意求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的偉大追求”。
柔性復合管是由多種高分子原材料制造的非金屬管材,具有抗腐蝕、抗結垢、承高壓、易施工、壽命長的特點。針對海洋環(huán)境的特殊要求,國家科技部經過調查研究,決定將這一項目交給在全國柔性復合管行業(yè)領軍企業(yè),并在淺海柔性復合管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河北恒安泰集團。
恒安泰集團接受任務后,立志創(chuàng)新爭一流,迅速組織集團科技力量,并與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中國石油管材研究院、科研院所攜手攻關,攻克一個個難關,取得一個個成果。繼2014年年初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中期專家評審,2015年4月在浙江舟山海洋產業(yè)集聚區(qū),運用自主研究制造的新的技術設備,生產出國內單根最長3 800米的柔性管,并于2015年9月將首批生產的13.2千米的海洋輸送管在南海一個油田應用,至今運行良好。
2016年“七一”前夕,這個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后,恒安泰集團又迅速籌措資金,除自主研制的國內最先進的海管生產設備外,又從國外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可以生產從淺海到深海所需的50米至3 000米的深海柔性復合管,年產量可達400千米,基本滿足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fā)的需要。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44期)
10月9日,記者從西南油氣田獲悉,我國第一口頁巖氣水平井長寧H3-6井重復壓裂施工順利完成,為頁巖氣水平井重復壓裂工藝技術推廣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現場經驗。
頁巖氣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是頁巖氣開發(fā)的主要技術之一,通過提高射孔簇壓裂效率、改造套管變形井段,提高初次壓裂裂縫導流能力,實現更大程度動用單井儲量,提高氣井產量,進一步提高采收率。
長寧H3-6井是西南油氣田寧201井區(qū)的一口老井,累計生產頁巖氣4 371萬立方米。西南油氣田通過優(yōu)化重復壓裂方案,精心組織重復壓裂現場施工,采用暫堵轉向分級重復壓裂工藝,成功完成重復壓裂施工22次、暫堵轉向23次,累計注入地層液量3萬多立方米、砂量100多噸。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為頁巖氣水平井老井增產、穩(wěn)產指明了技術方向。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44期)
重慶渝邦新能源科技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黃連木等野生油料植物、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以及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通過酯交換工藝制成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燃料。
與礦物柴油相比,該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具有低含硫、低排放污染、生物可降解性優(yōu)良等特點。該公司的500噸生物柴油已通過水運出口到葡萄牙,價值300萬美元,得到了歐洲用戶的好評。據介紹,公司達產后可年產生物柴油5萬噸、工業(yè)級混合油5萬噸。2017年產值約5 000萬元,明年將達到2億元。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69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