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蕓+++吳沖++++陳曼玲
[摘要]目的 研究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在牙科畏懼癥中兒童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前往韶關市口腔醫(yī)院進行無痛麻醉的患兒300例,隨機分組后分別采用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方式(A組)、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配合心理誘導方式(B組)以及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C組),各100例,對比三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程度與麻醉效果。結果 三組患者中A組患者的疼痛指數為(0.37±0.18)cm,明顯低于B組的(2.53±0.41)cm及C組的(4.98±0.73)cm(P <0.05);A組麻醉效果為86%,優(yōu)于B組的45%及C組的12% (P <0.05)。結論 在無痛麻醉過程中配合心理誘導可以明顯的降低患兒恐懼程度,提高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痛麻醉;心理誘導;兒童;牙科畏懼癥
[中圖分類號] R437.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2(c)-0175-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inles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in children with dental fear
REN Xiao-yun WU Chong CHEN Man-ling
Department of Dental Repair,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inles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on pediatric dental fear.Methods 300 children were accepted painless anesthesia at Shaogu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ranging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painless anesthesia and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group A),traditional manual needle inj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group B),and traditional manual needle injection alone (group C),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degree of pain and anesthesia effect among three group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Among three groups,the pain index of group A was (0.37±0.18) cm,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of (2.53±0.41) cm and (4.98±0.73) cm in group C (P<0.05).The anesthetic effective rate in the group A was 86%,better than that of 45% in group B and 12% in group C (P<0.05).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painless anesthesia,combin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gree of fear in children,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Painless anesthesia;Psychological induction;Children;Dental fear兒童牙科畏懼癥是指兒童在接受口腔治療時因害怕、緊張等情緒而出現出汗、煩躁、拒絕、躲避等行為。此種現象直接影響到患兒與醫(yī)護人員的合作,對治療效果存在有極大的影響。針對此情況,有的醫(yī)院采取無痛麻醉的技術來減少兒童在治療口腔疾病時的痛苦,從而降低兒童的牙科畏懼情況;有的醫(yī)院則會選擇心理誘導的干預方法來對兒童的情緒進行安撫[1]。但從整體的效果分析發(fā)現,兩種方法的效果都不明顯,究其原因在于無痛麻醉可以有效地減少兒童治療時的疼痛感,但卻不能減少兒童長久以來對于牙科治療的恐懼感,而心里輔導可以有效緩解心里畏懼,但在進行手推式注射時,兒童依舊會有注射的刺痛感,同時大號針管也會持續(xù)讓兒童產生畏懼,最終導致效果不明顯[2]。如何將無痛麻醉技術與心理誘導綜合使用來避免兒童牙科畏懼癥已經成為許多口腔醫(yī)院的重點研究課題,我院自2015年開始實施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聯合應用于兒童牙科畏懼癥,并取得顯著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前往廣東省韶關市口腔醫(yī)院進行治療且需要麻醉的4~7歲患兒300例,隨機分為采用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方式治療的A組、采用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配合心理誘導方式治療的B組以及采用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治療的C組,各100例。A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齡(5.2±0.7)歲;間接蓋髓11例,拔牙3例,預成冠修復10例,活髓切斷4例,齲齒填充29例,根管治療24例,窩溝封閉19例。B組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齡(5.5±0.3)歲;間接蓋髓13例,拔牙2例,預成冠修復11例,活髓切斷6例,齲齒填充25例,根管治療26例,窩溝封閉17例。C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齡(5.6±0.5)歲;間接蓋髓14例,拔牙4例,預成冠修復13例,活髓切斷5例,齲齒填充24例,根管治療22例,窩溝封閉18例。三組患兒在性別、平均年齡、治療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A組所采用的無痛麻醉主要是指采用口腔無痛局部麻醉儀來進行麻醉的手段,首先,其使用很小的針頭即可實現麻醉,針頭越小,患兒所感受到的刺痛感越小[3];其次是在刺入之前給藥,也就是在針頭刺破表皮之后立即均勻注入麻醉藥,使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感受不到針刺的疼痛;再者是旋轉進針,在針頭進入后會不斷地旋轉,改變針頭的注入角度,從而消除偏力帶來的疼痛感[4]。最后是均勻給藥,自動操作。在注射的過程中,給藥的流速與流量比值可以得到完美控制,使其控制在人體的最佳吸收范圍,同時送藥也不需要手動進行,用電腦操作便可實現。
A、B組患兒所采用的心理誘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言語交流,即在治療前,醫(yī)護人員需要注意與患兒的交流,告知此次治療的目的及作用,做到以誠相待,詢問患兒以往進行口腔疾病治療的感受與心理[5]。其次是正強化法,此方法主要強調當患兒的表現符合規(guī)范或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時,當即給予獎勵,使得患兒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更加主動的進行配合治療。再者是采用TSD法,T既是Tell,也就是告知患兒其具體的病情,在治療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事項等;S也就是Show,向患兒展示醫(yī)療器械,并進行生動有趣的講解,使得患兒對其產生好奇心,例如告訴患兒設備是將蟲子取出來的,而其發(fā)生的聲音是嚇小蟲子的;D既是Do,也就是在進行治療之前,用實際行動來示范患兒應該在治療過程中如何配合醫(yī)護人員等[6];最后是利用環(huán)境法,醫(yī)護人員在治療的環(huán)境中進行溫馨或者卡通化的布置,例如可以擺放玩具、播放動畫片等,使得患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治療。
B、C組患兒所采用的傳統(tǒng)手推針管式注射法,也就是通過手動推送的方式將儲存于針管的麻醉劑注入到患兒口腔中,從而進行麻醉的一種方式。
1.3 效果評價
對于患兒疼痛標準的評價,主要采用VAS標尺法,此方法是在白紙上畫出一條長度為10 cm的橫線,橫線的左端為0 cm表示毫無痛苦,橫線的右端為10 cm表示非常痛苦,中間的各個節(jié)度表示不同程度的痛苦,讓患兒根據自身的疼痛程度在橫線上做記號。此方法將疼痛分為10個數量級,其中0~1為無痛,>1~3為輕微疼痛,>3~7為一般疼痛,>7~10為非常疼痛[7]。
麻醉效果的評價則可以分為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以及麻醉失效4個等級。其各個等級可以根據患兒的表現來確定,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患兒未出現任何不適感以及痛苦的表情,則為麻醉完全;患兒偶爾會出現不適的表情,則說明麻醉良好;若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一直拒絕治療、感到痛苦,則說明麻醉有效;若患兒疼痛難忍、哭喊則為麻醉失效[8]。無痛麻醉率=完全麻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三組患兒VAS疼痛評分的比較
經過數據收集、分析與處理,發(fā)現三組患兒的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采用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方式的A組患兒的VAS評分最低為(0.37±0.18)分,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配合心理誘導方式的B組患兒的VAS評分次之,為(2.53±0.41)分,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的C組患兒的VAS評分最高,為(4.98±0.73)分,三組數據兩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2 三組患兒麻醉效果的比較
在麻醉效果方面,A組患兒麻醉效果最為顯著,其無痛麻醉率為86%;其次為B組,無痛麻醉率為45%;C組患兒麻醉效果最差,無痛麻醉率僅為12%,A組麻醉效果明顯優(yōu)于B、C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在兒童牙科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患兒的畏懼心理是造成醫(yī)療效果差的最根本原因。雖然目前諸多醫(yī)院開始采用無痛麻醉的治療方式,但取得的效果卻不理想,無法有效地克服患兒的牙科畏懼癥,其主要原因在于實際的牙科疾病治療過程中,患兒因為對醫(yī)療器械的恐懼、對病情的未知以及醫(yī)療人員態(tài)度的冷漠而差生緊張、畏懼以及抗拒等心理[9],因此,在實際的牙科疾病治療過程中,不僅麻醉的技術會對患兒的疼痛指數與麻醉效果產生影響,醫(yī)護人員的心理有道也同樣重要。特別是隨著現代醫(yī)藥模式的發(fā)展與普及,以生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方式為輔的醫(yī)療方式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因此無痛麻醉輔以心理誘導的牙科疾病治療方式逐漸成為主流[10]。
經過實驗性研究可以直觀發(fā)現,采用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方式的A組患兒疼痛評分為0~1,屬于無痛的評價標準范圍內;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配合心理誘導方式的B組患兒疼痛評分為2~3,位于輕微疼痛的評價標準內;傳統(tǒng)的手推針管式注射法的C組患兒疼痛評分為4~7,屬于一般疼痛的評價范疇。研究結果表明,B組與C組比較,B組患兒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C組,說明在同樣采用傳統(tǒng)手推針管式注射法的情況下,對患兒輔以心里輔導有助于減輕患兒的疼痛感,且B組與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比較,A組患兒的疼痛程度明顯小于B組,說明在同樣采用心理輔導的情況下,無痛麻醉技術要優(yōu)于傳統(tǒng)手推針管式注射法,且A與B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從患兒疼痛程度上來說,無痛麻醉技術所帶來的疼痛要小于傳統(tǒng)手推針管式注射法,同時配合心理輔導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患兒的疼痛感,因此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兒疼痛指數,為最佳的麻醉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兒的麻醉完全86例,且無麻醉失效的現象;B組患兒的麻醉完全45例,且有4例麻醉失效;C組患兒的麻醉完全僅為12例,出現14例麻醉失效。由麻醉率以及麻醉失效情況可以看出,A組的麻醉效果最優(yōu)、B組次之、C組最差,三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理輔導可以加強麻醉的效果,其主要在于醫(yī)護人員的心理誘導可以增加患兒對于治療情況的認知,增加其好奇心,從而降低患兒的心理畏懼,使得醫(yī)療效果達到最佳[11];無痛麻醉注射技術在麻醉完全方面要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手推針管式注射法,因此,從麻醉效果來分析,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方式可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
為使得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的治療方式進一步完善與應用,針對患兒的畏懼心理與年齡特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心理誘導培訓。有效的心理誘導需要建立在醫(yī)護人員對患兒的生理、心理、年齡特征等完全掌握的基礎上,雖然治療是以無痛麻醉為主、心理誘導為輔,但經過前文分析可以發(fā)現,心理誘導與無痛麻醉同等重要[12]。醫(yī)護人員在以往學習的過程中,大多是學習專業(yè)的治療知識,很少接觸心理誘導方面的知識,因此在開展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時,需要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例如可以組建心理健康團隊、聘請心理專家進行授課,并進行常規(guī)的考核,使得心理誘導治療成為一種常態(tài)的治療方式[13]。
②建立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醫(yī)院應該將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的治療方式給與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在應該建立的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團隊建設、日常培訓、獎懲制度、水平考核等一系列的措施[14]。同時也應該提升醫(yī)護人員的思想觀念,使得現代醫(yī)學理念可以更好應用與本院[15]。
③加強對患兒以及家屬的宣傳教育工作。隨著全球化信息時代的到來,患兒以及家屬對于醫(yī)院的社會輿論越來越關注,在進行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治療方式開展時,醫(yī)院需要加強此技術應用的宣傳教育工作,同時也需要從報刊、雜志以及網絡等各方面信息傳播渠道來引導社會輿論導向。其目的主要在于要求患兒及其家屬遵循醫(yī)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理解以及尊重醫(yī)護工作人員、積極配合口腔疾病的治療。在進行治療前,也應該明白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治療方式對于克服兒童牙科畏懼癥有效,但也應該明白其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與未知性??傮w來說,醫(yī)護人員應該配合醫(yī)院最大程度地緩解醫(yī)患關系,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治療氛圍,如此才能正確地采用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治療方式將兒童畏懼癥所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治療方式對于克服兒童牙科畏懼癥有著明顯的效果,此治療方式也符合現代醫(yī)療的發(fā)展理念,證明無痛麻醉配合心理誘導的治療方式在口腔科是切實可行的[16]。此種治療方式是一個長期、持續(xù)以及不斷改進與完善的工作,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兒童牙科畏懼癥問題。
[參考文獻]
[1]郭曉軍,徐友芳.麻醉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154-156.
[2]蘭紅.心理護理在兒科靜脈穿刺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3):195-197.
[3]郭曉君,徐友芳.麻醉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154.
[4]楊鴻穎.心理誘導在兒童牙科畏懼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12):142-144.
[5]李孟飛,魏艷霞,姚蘭.兒童牙科畏懼癥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6(7):14-15.
[6]梁志剛,劉玲.兒童口腔預防中牙科畏懼癥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5,(12):35-36.
[7]譚煥君,朱艷清,顧慧英.心理護理對精神病患者抑郁、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5):167-169.
[8]孫景榮.口腔醫(yī)護人員在兒童牙科畏懼癥中的作用初探[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2(12):88-89.
[9]高影.兒童牙科綜合護理對兒童牙科畏懼心理的影響[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5,(1):35-36.
[10]任曉蕓.風險管理在種植牙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173-175.
[11]徐浩,每曉鵬,徐禮鮮.牙科畏懼癥的誘發(fā)因素與防治策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26(3):184-187.
[12]李曉光,嚴紅,張琳,等.牙科畏懼癥患者就診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5):453-455.
[13]姜紅艷,黃轉芬.普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6):467.
[14]王冬梅.心理安慰及就醫(yī)環(huán)境對牙科手術患者愈后的影響[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5,9(1):234-235.
[15]張敏,劉愛琴,徐雅萍.心理護理在耳鼻喉部術后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35):172-174.
[16]陳玲.兒童牙科畏懼癥的調查分析[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4,46(6):455-456.
(收稿日期:2016-12-26 本文編輯: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