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晶
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光合作用的一節(jié)內(nèi)容。做好“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種類和含量,加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提取、分離、觀察葉綠體中色素的技能。通過對此實驗的改進,可以優(yōu)化實驗方案,使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效果更加明顯,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
葉綠素提取和分離實驗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光合作用的一節(jié)內(nèi)容。做好“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種類和含量,加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提取、分離、觀察葉綠體中色素的技能。
一、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根據(jù)本人教學實踐和教師們的反映發(fā)現(xiàn),即使完全按照課本所提供的材料和實驗方案進行規(guī)范性操作,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效果依然不甚理想,對此進行加以改進。本人認為本實驗有以不足:
1.實驗材料選取不佳
某些綠葉含水量相對較大,沖淡了色素。例如,菠菜葉,實驗課前盡管葉片已晾干,但細胞內(nèi)部的含水量相對較大,研磨后濾液中依然含有較多的水分,而色素是脂溶性的,必然影響提取濾液的質(zhì)量,從而影響濾液細線上色素的濃度,導致濾紙條上觀察不到色素帶或者色素帶不明顯。某些綠葉有機酸含量較高,破壞了色素,由于葉綠素性質(zhì)很不穩(wěn)定,當細胞破裂時,細胞液內(nèi)有機酸中的氫可取代葉綠素中的鎂而成為褐色的去鎂葉綠素。雖然碳酸鈣可中和有機酸,以防止去鎂反應(yīng)的發(fā)生,但如果有機酸的含量大于碳酸鈣的中和作用,葉綠素依然被大量破壞。如空心菜,番薯葉研磨后都有明顯的褐變現(xiàn)象。因此,要避免用此類綠葉。
2.研磨問題
課本中的安排是實驗操作:稱取5g菠菜葉,剪碎后放入研缽,即使盡可能的剪碎菠菜,而加入的10ml無水乙醇也不能將菠菜淹沒,也就是說,在研磨過程中葉片幾乎暴露在空氣中,葉綠素易被氧化分解且過濾后得到的濾液太少。若加入無水乙醇過多,則導致色素溶液濃度過低,紙層析分離的色素帶不明顯。所以這是個矛盾。并且采用課本的方法向研缽中加入少許二氧化硅和碳酸鈣以及10ml無水乙醇,全部試劑加入再研磨,會使研缽內(nèi)液體較多,不易用力研磨,否則液體會濺出,容易導致研磨不充分。
3.畫濾液細線問題
課本上采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的濾液,沿鉛筆線均勻畫出一條細線,待濾液干后,再畫1~2次,要求細線細直且齊。但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會遇到很多問題:毛細吸管很細易斷,不好操作,畫的濾液細線彎曲不直,畫的濾液細線上色素提取液擴散得很寬,容易劃破濾紙等。學生普遍反映第一次使用這么脆弱的毛細吸管,很難掌握力度和色素的流量。要么用力較小,導致畫出來的濾液細線斷斷續(xù)續(xù),或呈彎曲狀,使起始的色素位置不一致,不能分離明顯的色素帶,要么用力過猛,將濾紙劃破或毛細吸管斷裂,或細線畫得粗,導致色素重疊,從而使所繪的濾液細線達不到要求,觀察不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
4.分離色素的問題
課本中色素的分離用到石油醚、丙酮、苯,這些物質(zhì)揮發(fā)性強,有刺激性氣味,并且有毒。使用課本上介紹的方法,用試管棉塞密封層析裝置,密封不嚴,空氣中彌漫揮發(fā)性氣體,對學生身心健康不利。而且不便裝入濾紙條和加層析液,加層析液的量也難控制。試管空間窄而深,容易造成濾紙條貼壁。若用燒杯代替試管,用培養(yǎng)皿蓋住小燒杯,濾紙條單薄容易彎曲,從而使濾液細線浸入到層析液,導致實驗失敗。
二、實驗創(chuàng)新與改進之處
1.對實驗材料的改進
實驗材料由“菠菜”改為“朱瑾”。分離菠菜中的色素作為操作訓練,但要做好這一實驗,需選擇新鮮的菠菜作為實驗材料,因此受到菠菜的季節(jié)的限制。朱瑾的優(yōu)勢是:朱瑾葉多生長于華南地區(qū),四季常青,不受季節(jié)影響。主攻園林觀用,校園常見,材料易獲取。植物色素含量高,易于提取。選材經(jīng)濟、實用,分離效果明顯。
2.畫濾液細線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用自制畫線器(蓋玻片插在橡皮擦上),來取代課本中的毛細吸管將色素提取液滴在載玻片上,用蓋玻片一側(cè)蘸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對準濾紙條上原先用鉛筆繪制的細線,垂直放下,接觸濾紙后稍微用力,便可制得比較理想的濾液細線,最后分離的色素帶較為明顯,能清晰觀察到不同色素帶的分布。
優(yōu)點是:受力均勻,不易折斷,細線是細齊直,畫的濾液細線上色素提取液擴散的較窄,操作難度小,學生容易掌握,效果明顯。
3.分離色素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把一張濾紙中間剪個洞,將剪去兩角濾紙條插在洞中,起到固定濾紙條的作用,使其不易因濾紙單薄貼壁觸及層析液。將層析液放在小燒杯中,特制的濾紙作為蓋子放在燒杯上面,防止揮發(fā)性氣體揮發(fā)到空氣中。層析液不用時,可用大燒杯反蓋住小燒杯。
若用圓形濾紙來分離色素,可用同樣方法。中間剪個洞,插入濾紙,作為層析液和色素的橋梁。將色素滴在圓形濾紙中間一小圓圈,層析液隨著中間濾紙擴散到圓形濾紙,將色素分離。
4.對實驗課型的改進
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該實驗是一節(jié)驗證性實驗,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及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基本操作流程。通過改為探究性實驗,不僅可以實現(xiàn)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改為探究性實驗,吸引學生興趣,結(jié)合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可以探究更多的問題,如可否用此方法來分離水溶性的色素-花青素?非綠色的葉片中的色素提取分離和觀察。
三、原材料用具
新鮮菠菜綠葉,干燥的定性濾紙,試管,棉塞,試管架,研缽,玻璃漏斗,尼龍布,毛細吸管,剪刀,量筒,天平,無水乙醇,層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鈣
改進后材料試劑用具:大燒杯、小燒杯,膠頭滴管,載玻片,蓋玻片,橡皮擦,93號汽油,粉筆末,新鮮晾干的朱瑾葉,干燥的定性濾紙,試管,棉塞,研缽,玻璃漏斗,尼龍布,剪刀,量筒,天平,無水乙醇。
四、總結(jié)
在原教材的實驗方案基礎(chǔ)上進行了以上的改進,簡便易行,容易操作,提取液色素含量較高,實驗效果較好,用自制的畫線器畫出的濾液細線細而直,分離出來的色素帶較為明顯。用自制層析裝置進行層析,操作簡單,裝置密封性較好,有毒層析液釋放較少,減少學生與有毒物質(zhì)接觸,對學生身心健康有好處,還可及時回收層析液。
參考文獻:
[1]郭雪玲,王潔華.淺談薄弱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措施[J].中學生物學,2008,(08):6-8.
[2]李富霞,王富余.對葉綠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改進[J].中學生物學,2008,(06):39.
[3]楊培俊,瑪依拉.對“葉綠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改進.中學生物學,2007,(01).
[4]唐敏英.淺談高中生物實驗的備考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7,(06):37.
[5]鐘燕,黃寶星,陳紅芝.生物實驗教學促進素質(zhì)教育解析[J].中學生物學,2007,(6):18.
[6]許必晏.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改進[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7,(08).
[7]成瑛.葉綠體色素分離提取方法的比較[J].生物學教學,2004,(08).
[8]張茂玉,黃承鈺,張燕.蔬菜中胡蘿卜素的測定(紙層析法)[J].營養(yǎng)學報,1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