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連英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強音。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質疑能力淺談幾種做法。
質疑能力主動發(fā)展問題情境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強音。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主動求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促進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問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教師只偏重于以學生接受知識形成技能為主,采用一問一答,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壓抑了學生好問的天性,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思維處于惰性狀態(tài)。有的學生怕自己提出的問題不恰當,遭同學嘲笑,挨老師的白眼,對自己能否提出問題產生懷疑。針對這些現(xiàn)象,首先教師要營造寬松融洽的教學氣氛,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鼓足學生質疑問題的勇氣,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端,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一旦學生提出問題,無論質量如何,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做出合理的評價。教師要把學生的提問,特別是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視作珍貴禮物,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自我滿足感。課堂中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保護學生勇于爭辯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于發(fā)言,敢于提問,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引發(f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里敢于大膽提問,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使學生要問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一個年幼的人不是作為冷漠的旁觀者,而是作為勞動者,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個為什么,并且通過思考、觀察、動手而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在他身上就會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樣,產生獨立的思考。”而啟發(fā)學生思考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
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賴于知識和能力的基礎,而是還要依賴于問題情境的設置。因此,教師要善于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在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將學生置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地,就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和思考,激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給學生方法,使學生會問
課堂上,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抓不住要領,有時提出的問題太簡單,沒有思考價值,有時冥思苦想提不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也就是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了解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提問。
如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與未有知識之間的矛盾沖突中質疑,從新知識的意義、性質、特征上質疑,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質疑,從課題上質疑,等等。
教師要在關鍵處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點、嚴要求、勤練習、上臺階的策略,循循善誘,不厭其煩,使學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學會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疑惑,進而達到問得巧、問得精、問得有思維價值。
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年歷卡”,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后,老師提出在這些問題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這樣學生會提出:為什么同是二月會有28天和29天兩種情況?這個問題正是接下來要講的問題,教師可用恰當?shù)恼Z言表揚這位同學問題提的好,并通過恰當?shù)奶幚矸椒◣椭瑢W解決這個問題。
四、培養(yǎng)質疑能力,使學生善問
自主學習的小學教學模式,不但要讓學生敢質疑、要質疑、會質疑,還要讓學生主動質疑。教學時,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疑。當學生的思維停止或處于消極狀態(tài)時,教師要巧妙地進行激疑,啟動學生的內驅力。
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多數(shù)學生囿于課本的推導方法,而不思創(chuàng)新。老師激疑:還有與課本不同的方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躍躍欲試,并先后將梯形轉化分解成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有的同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探索和創(chuàng)造,其方法之新穎教師都感到意外。這樣長期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習慣,在學習中不但善于質疑,而且質疑質量會越來越高,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很多,關鍵在于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優(yōu)化教育方法,提供多種的觀察、操作、思維及語言表達的時機,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善于提出與教材重點有關的問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有問題可想,有問題可提,有問題可議。與此同時,他們也會逐漸養(yǎng)成一種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習慣,從而主動地學,積極地學,愉快地學,高效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