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功美
我的巴巴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從安徽淮南徒步來到了揚州仙女廟,隨一幫馬夾(老鄉(xiāng))做鹽巴生意。巴巴推車經(jīng)營鹽巴,在泰州走街串巷時,一來二去認識了秀氣水靈的太太。太太在泰州一帶是出名的美人。自古紅顏多薄命,太太因病無治,撒手離開了人世。當(dāng)時阿大剛滿六歲,哭得像個淚人。巴巴痛定思痛安置完太太,毅然從太太老家泰州,把阿大帶回揚州仙女廟。他們住在一間灰頭土臉租來的屋子里,父子倆相依為命。巴巴每日外出經(jīng)營鹽巴,天黑前按時返回。經(jīng)過縣城高郵時,一場意外事故,奪走了巴巴年輕的生命。巴巴被安葬在高郵“回回灣”河灘附近的高岡上。當(dāng)時,阿大只有十三歲,他很堅強,開始自食其力,打打零工,照顧起自己的飲食起居。
阿大與同齡人打成一片,和莊鄰們和睦相處,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到了男大當(dāng)娶的年齡,熱心的好鄰居,給阿大介紹了我的阿媽。阿媽長阿大一歲,用當(dāng)下時髦的話說就是姐弟戀。他們一見鐘情,很快談婚論嫁。阿大帶著喜訊回到泰州老家,把結(jié)婚的大事告訴了舅舅一家。他們不但不贊助,還嚴詞阻止這門婚姻。按泰州俗語:女大一歲,不得飯吃。阿大不在意舅舅的說法,轉(zhuǎn)身離去。
阿大沒有了舅舅家的幫襯,結(jié)婚的所有物件,都是與好心的左鄰右舍借來的?;楹蟮诙煳餁w原主,家里空空如也。阿媽用善解人意,化解了阿大的尷尬。“沒事的,我喜歡換新的家當(dāng),我們以后就一樣一樣慢慢地掙吧?!卑⒋笤谛撵`深處,非常感激阿媽,也覺得愧對阿媽,真是難為她了。
眼前的殘景,使阿大和阿媽更加相愛。他們比翼雙飛,雙雙在生產(chǎn)隊做工,工分錢要到年底才能結(jié)算。家里沒有一分錢經(jīng)濟來源,婚后的日子很艱難。不久,阿媽誕下了哥哥,又多了一張嘴巴吃飯,屋頂?shù)臒熗脖愫苌僖姶稛熒稹?/p>
阿大無奈之余,決定跟窮光蛋們(三朋四友)湊些錢,買輛自行車賺點生計。阿大的計劃完美無缺:白天在隊里做工,收工后騎自行車出去搭送客人。問阿媽怎么樣,阿媽開心極了,非常贊同阿大這個改善生活現(xiàn)狀的金點子。
阿大是有心人,開始托人到處購買自行車,很快就買到了一輛八成新的“長征”牌自行車。阿大說干就干,買了一包“飛馬”牌香煙遞給鄰居張大哥,請張大哥教他騎自行車的速成技巧。阿大利用中午放工時間學(xué)會了騎自行車。當(dāng)晚收工后,迫不及待吃了一碗阿媽做的金裹銀(蛋炒飯),懷揣夢想騎上車出門賺錢去了。在車站,阿大翹首盼望到的第一個顧客,居然是一位泰州籍的老太太。談好價錢后,阿大沿著熟悉的土路,弓著腰向前蹬自行車。為了繞開高低不平的路面,反而把老太太摔了一個跟頭。阿大再次騎上自行車前行的途中,心里七上八下的很不安。不知老太太傷到哪了沒有,他邊騎車邊問老太太身上疼不。老太太從阿大的言談舉止中,發(fā)現(xiàn)阿大是個誠實的漢子,拍拍阿大的雙肩,示意阿大放心。阿大披著夜幕蹬著自行車前行,很快到了泰州周家樓車站。老太太輕巧地跳下了自行車,還多給了阿大一塊錢。阿大再三推脫,還是把一元錢悄悄塞進了老太太的包袱中。老太太渾然不知,她與阿大揮手告別。
那年代,一元錢也能買點東西,但跟良心比渺小多了。阿大慶幸自己沒闖下大禍,腳下生風(fēng)歡天喜地往仙女廟趕。阿大把有驚無險的事情告訴阿媽,阿媽嚇得梨花帶雨。之后,阿大的生意時好時壞。那會兒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很多家庭演繹一窮二白。1966年冬月初三那日,北風(fēng)呼呼地刮,飄起了鵝毛大雪。阿媽感覺肚子隱隱作痛,她知道自己要生了。為避免阿大沒錢請接生婆的難堪,就沒把真情和盤托出。只是關(guān)照阿大燒了一鍋熱水,燒水的緣由只放在自己心中。
妊娠的疼痛一陣強似一陣,剛強的阿媽緊咬牙關(guān)。阿大也沒在意。傍晚時分,阿媽突然大叫,請阿大過來,說就要生產(chǎn)了。阿大用發(fā)抖的雙手翻起口袋,但沒找夠能請接生婆的錢。為了阿媽的安全,阿大要出去借。阿媽像指揮官,命令他到身邊說話,比畫著別吵擾了房東老爺子。阿大束手無策,只有老老實實聽阿媽的安排。很快,孩子一聲響亮的哭聲,安慰了阿大的急躁不安。是安拉襄助,為他們送來一名玲瓏剔透的小女孩(我)。臘月二十四了,生產(chǎn)隊在年關(guān)歲底,按照人口結(jié)算過年的口糧及票券,我們家還多領(lǐng)了一份。我的誕生,既給全家一個驚喜,也讓全家過上了一個幸福年。
幸福時光總是曇花一現(xiàn)。年后不久,家里又回到了往日的窘境,我們一直盼望秋天到來就有收成了。可阿媽生病了,經(jīng)常嘔吐不斷。阿大就扶她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說是懷上了。阿媽急得直跺腳,恨這個孩子是來討債的。第二天,就自作主張到醫(yī)院去做人流。可弟弟天生就是個幸運兒,打下來四肢還在做著伸展運動。阿媽把弟弟抱在懷里哭了,再沒有半點怨言。
弟弟的降臨,分了我們的羹,也包裹著阿大和阿媽的酸甜苦辣,更增添了我和哥哥的累。
阿大,每日按時做工、下工。在一次與他人閑聊中,聽說村里要派人到東北撈木材,能賺大錢。但是,人選是村書記定的。阿大火急火燎找到村書記,把家庭實際困難竹筒倒豆子般告知了村書記??上В瑬|北之行的人選早已定好,村書記愛莫能助。阿大未爭取到此機會,還是興高采烈回家了。他這么開導(dǎo)阿媽,天天跟你們在一起,苦中作樂比賺到大錢還要美好呢。
賺錢的希望逃之夭夭,阿大全心全意在隊里務(wù)農(nóng)。三天后的一天中午,村里的通訊員小于來送口信:去東北的人選中,有個社員生病去不了了,叫阿大做替補隊員,明天出發(fā)。喜從天降,阿媽異常激動,在沸騰的鐵鍋里又加了兩把米。我們那天吃了一頓干飯,算是給阿大餞行了。
阿大隨打撈隊到了白雪皚皚的東北,和大家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每天,在齊膝蓋的冰水里撈木材,承受著刺骨的痛。說起東北這旮旯的木材,那是當(dāng)年小日本侵華時,藏在河道里沒來得及轉(zhuǎn)移走的。木材是有限的,打撈隊很快返程了。阿大把工錢揣在懷里,緊貼著心臟一起跳躍,想想與我們團聚的情境,比喝蜜水甜三分。
家里有了這筆豐厚的錢,日子顯然好轉(zhuǎn)。我們仨已成了小小讀書郎,阿媽買了一把算盤先備著,讓我們仨上學(xué)輪流使用。弟弟剛五歲,天天吵吵要吃土豆燒牛肉。阿媽拿來算盤,叫他把一百以內(nèi)的加減法用算盤練手。打?qū)α?,第二天就美餐一頓。阿媽的獎懲制度,使弟弟努力撥珠子,順利過關(guān)。母親一言九鼎,做了香噴噴的牛肉大餐。我豎起大拇指贊揚弟弟,感激他改善了我們的伙食。
阿大從東北回來后,帶著感恩的心,在隊里做工表現(xiàn)更加出色了。阿大四十歲那年,生產(chǎn)隊從農(nóng)業(yè)隊改成了蔬菜隊。種新鮮蔬菜供應(yīng)城區(qū)兩個菜市場,天天有現(xiàn)錢返還,可比種糧食強百倍了。男女老少社員們既開心又擔(dān)憂,倘若種不好蔬菜怎么辦?江隊長更是秀眉緊鎖。她自愿辭職,理由是丈夫在外地工作,要集中精力照顧三個子女。村書記沒有為難江隊長,提出民主選舉蔬菜隊隊長。他親自坐鎮(zhèn),會議開始無記名投票。話說,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人心中有桿秤。選舉中,阿大脫穎而出,以全票優(yōu)勢當(dāng)選為蔬菜隊新任生產(chǎn)隊長。
村書記知道村民們的心思,他們喜阿大不但有雙巧手,還相當(dāng)厚道有奔頭。阿大自留地的蔬菜長得油光水滑的,這就是推薦阿大的特別理由。阿大立下軍令狀,絕不辜負大家的期盼。為當(dāng)好這個蔬菜隊隊長,打好生產(chǎn)轉(zhuǎn)型翻身仗,阿大整天待在菜地里,白帽子在綠色菜地里顯得更加耀眼,阿大的不斷探索使他很快成了地道的種菜行家。
阿大最拿手的是撒菜種,圓溜溜的菜籽在他的指縫中有序演奏三部曲:滑下、蹦跶、入土。不久出芽后,均勻極了,不需要再動手間苗。蔬菜隊,栽菜也是技術(shù)活,像插秧一樣橫豎要成行。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到頭,菜秧子精神抖擻齊刷刷地站立著。栽菜的活,隊里的女社員一個也趕不上阿大,大家很佩服阿大的能耐。
瓜苗見風(fēng)長,很快藤蔓在風(fēng)中飛舞。要給瓜、豆角搭架子,阿大更是一把好手。他給大家做示范,吐一口唾沫在掌心一搓,彎下腰咬著牙,使勁把竹子插進地里一尺多深,穩(wěn)穩(wěn)的,竹竿捆綁在一起要相當(dāng)牢固。
蔬菜隊每天早上的硬任務(wù),就是給兩個菜市場送大批蔬菜。那么,社員們就要上早工采摘瓜果。由于時間緊、品種多,很多葉下、枝下、根部的果實總被落下。阿大一看,就知道他們是“金花對銀花,西葫蘆對南瓜(意為偷懶)”。他說服個別社員,要把隊里的事情當(dāng)成自家的成果看待。辣椒、茄子和瓜類不能只摘裸露部位的,尤其夏天氣溫高、長勢快,落下的,到第二天就又老又黃了。
青椒、紫茄、白瓜、紅柿子等,分門別類裝滿籮筐,待大家擔(dān)起上菜場。阿大與大家赤足走在田埂上,肩挑兩百斤的菜筐,扁擔(dān)吱呀吱呀響著。阿大帶頭打起號子,嘿喲嘿喲聲此起彼伏。阿大與社員們翻過一座大橋,及時把蔬菜先后挑到菜市場,大汗淋漓回頭再把歌兒唱。
蔬菜隊,就是要經(jīng)常培育新品種。阿大私下買回花菜、黃芽菜、包菜菜苗,在自家自留地開辟試驗田,等掌握了技術(shù)再決定放到集體作大面積栽培。阿大的腳踏實地和不斷創(chuàng)新,贏得了三任村書記的信任和社員們的一致好評。他從一個蔬菜隊隊長,華麗轉(zhuǎn)身為四個蔬菜隊的片長。
四個蔬菜隊,人口管理多出了好幾倍,壓力很大。社員們,不是為爭地吵得面紅耳赤罵祖宗八代,就是為工分少記拌嘴動粗。阿大耐心勸說,直至他們喜笑顏開有了讓步的高姿態(tài)。四個隊,大到房產(chǎn),小到家務(wù)瑣事,阿大一向左右逢源,勸得大家心服口服轉(zhuǎn)怒為喜。
隊里的五保戶,名叫萬龍。他負責(zé)養(yǎng)牛,工作很忘我,生病也不休息。一頭水牛、一頭黃牛,他隨時牽引在大堤上、水壩邊、小溪邊悠哉游哉地吃草,陪牛兒散步。萬龍經(jīng)常囑咐耕地的社員,不要隨便使用鞭子對待他的“孩子”。阿大敬重萬龍的無私奉獻精神,從不落下對他的關(guān)心,經(jīng)常上門噓寒問暖。阿大的工作,同樣也離不開阿媽的珠聯(lián)璧合。阿大忙起來,阿媽就是阿大的代言人。主動登門給萬龍做飯、洗衣及縫縫補補。
我們家的鄰居紅鼻子爺爺、抖抖手奶奶,一對老夫老妻像童話故事里的人物。紅鼻子爺爺內(nèi)人去世了,抖抖手奶奶是位獨生女,未婚,經(jīng)人介紹嫁給紅鼻子爺爺做續(xù)弦。五年了,也沒為紅鼻子爺爺生過一個孩子,但紅鼻子爺爺非常疼愛她。紅鼻子爺爺?shù)淖优叶荚趽P州,很不樂意回來照顧這位飯來張口且嬌滴滴的后娘。紅鼻子爺爺沒有生活來源,依靠起早貪黑出門蹬三輪車搭客來貼補家用。抖抖手奶奶不會做飯,總是餓肚子。日復(fù)一日,抖抖手奶奶受不了餓肚子的辛苦,她來到小河邊,河面上閃閃發(fā)光,抖抖手奶奶放棄了生存的信念,跳河自殺了。抖抖手奶奶命不該絕,被兩位鄰居救起,做人工呼吸保住了她的性命。阿大聽說了,關(guān)照阿媽去邀請她,安排老人家每日中午就在我們家隨我們一起吃一口。阿媽的大度,可謂“宰相肚里能撐船”。第二天中午,抖抖手奶奶如期而至。她白白胖胖的,很能吃。在桌上吃飯時,她的筷子在手上要運作三分鐘。抖個不停那自然夾不住菜了,筷子還常?;洌埻胍膊煌7谧郎?。弟弟犯調(diào)皮,立馬念起唐詩,鋤禾日當(dāng)午……粒粒皆辛苦!阿媽也是穆斯林,很講究。只好找雙筷子,讓我們仨輪流給她夾菜。從此,我們仨吃飯時有了笑料,也多了麻煩事。我不喜歡她,像老祖宗一樣和我們分享好菜好飯。阿大從不嫌棄,視抖抖手奶奶為自家老人。飯后開家庭會,對我們仨約法三章:“稱呼抖抖手奶奶時,必須去掉‘抖抖手三個字。”我們仨哈哈大笑。
我們家隔壁,還住著一位生產(chǎn)隊里的田會計。田會計的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南京落戶成家。只有清明節(jié)祭祖、過大年才回來陪田會計團聚。田會計晚景悲涼,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我們家的??汀0⒋笥株P(guān)照我們仨,不許冷眼對待他。田會計,他既對生產(chǎn)隊有貢獻,也一把年紀,理應(yīng)尊重老人。我們仨悄悄議論,沒見過自家的爺爺奶奶,這兩位老祖宗,在我們家也夠禮遇的了,吃飯不交錢,也不干活。我們仨知道,不怨老祖宗飯來張口,他們都是被阿大寬容的胸懷及仁德給寵壞的。
我們村里的領(lǐng)導(dǎo),經(jīng)常登門找阿大談工作,迎來送往也很熱鬧。領(lǐng)導(dǎo)不清楚情況,以為上座的真是我們家兩位老祖宗。家里來客,我們仨上不了桌子吃飯。我們仨在房間里偷聽到了,肚子笑得疼,也氣得揮拳。
1985年,我們生產(chǎn)隊的多數(shù)土地圈在了文化區(qū)規(guī)劃內(nèi),土地陸陸續(xù)續(xù)被學(xué)校征用辦學(xué)??蛇@里面要做的事情復(fù)雜極了,阿大忙得不可開交。阿大給學(xué)校報田畝價,盡力爭取能多則多,給隊里增加資金創(chuàng)收;劃地時,能賴就多賴點,留著下次再為隊里掙錢。這些活搞定了,社員工作安置頭緒又多出若干倍,簡直吵翻天了。難怪社員鬧,土地沒了,再不撈個工作安排,沒飯碗吃飯了。阿大非常理解他們的急躁心情。
安置會議開了一次又一次,方案推翻了再做新方案。遇到難纏的情況,阿大就上門做思想動員工作,安撫到滿意為止。幾年來,阿大一下憔悴了許多,頭頂上的白頭發(fā)特別愛炫耀,在發(fā)間飄來飄去。
改革要求分田到戶。阿大率先領(lǐng)了兩畝地。有了自己的地,阿大和阿媽放開手腳一起大干。我們仨也有了用武之地,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阿媽每日賣菜回來,一天有幾百元的收入。我搶著數(shù)錢。家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先后建起了兩棟新房子。請阿訇上門指點,按照回族人的要求裝飾一新,一家人其樂融融。
時間過得真快,在春夏秋冬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中我們走過了少年,完成學(xué)業(yè)后也找到了如意的工作。阿大教育我們仨,好好奉獻,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
我們非常聽從他的引導(dǎo),阿大始終是我們仨的楷模。再忙,也不忘我們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齡,和阿媽托媒給我們仨分別說親。媒人一撥一撥地來了,阿大騰出時間接待,也幫助泡茶。對自家孩子的長處及短處、自身條件和思想毫不保留告知介紹人。只要對方是穆斯林家庭就好。我們也不求大富大貴,只要門當(dāng)戶對,對男孩子要求品德好、求上進,對女孩子要求賢良淑德即可。
按照阿大的想法定奪,我們仨按照穆斯林風(fēng)俗,很快先后成家了?;楹?,各自把工作、家庭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且幸福美滿。
阿大六十歲那年,村里鑼鼓喧天送來光榮退休的獎狀。阿大沒有去玩麻將,也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延續(xù)一向勤勤懇懇的作風(fēng),和阿媽商榷,把自家的地分大半送出去,留八分自留地自己搞,搞得依然像塊方正樣板田。鄰居們也習(xí)慣依賴阿大指揮,四季交替該種啥,啥賺錢,都來請教阿大指點迷津。
阿大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剛替東家的撒種結(jié)束,又被請到西家地里去瞧瞧。青菜葉發(fā)黃、西紅柿卷葉等問題,到底是生蟲還是缺水、缺肥,阿大都要進行出診、把脈,開出處方。
阿大很健朗,沒有其他嗜好,一生悠然就愛種地。他,生活勞動很有規(guī)律。每日下地挑水、翻地、播種,每日風(fēng)雨無阻上街賣菜,每日去清真店喝牛肉湯,每日去清真寺做禮拜,每日閱讀《揚州晚報》時事。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倘若誰拿走了他的報紙,他會生悶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