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莎莎++李陳貞 倪麗玲 田玉梅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講究詩畫的情趣、意境的含蘊,古詩詞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并且與中國古典園林息息相關。文章以古詩詞為切入點,通過研究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關系,提取其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應用精髓,將古典文化因素植入庭院,并運用到青溪庭院的景觀設計中,力圖在現(xiàn)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再現(xiàn)古詩詞場景。
【關鍵詞】:古詩詞;庭院設計;青溪別墅庭院
1、引言
陳從周先生說:“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jié),難分難離。我認為研究中國園林,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1]?!敝袊诺鋱@林歷來都與詩詞和諧相生,如王維、杜甫、白居易等,他們潛移默化地將詩詞的內容、寫詩的技巧等體現(xiàn)在造園中,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及對美好環(huán)境的欣賞。
2、青溪別墅庭院設計案例
2.1古為今用——場所分析
2.1.1空間布局
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中提出:“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惫糯脑娙艘鄬⒋朔ㄟ\用于造園中,通過空間節(jié)構的起承轉合達到情感的升華。青溪別墅現(xiàn)代中式庭院整體根據(jù)詩中的“起承轉合”布置,庭院分為4 個部分: 入口景區(qū)(庭院景觀的起點,將觀者視線慢慢引入院內)、休閑區(qū)(連接各個區(qū)域)、 圖1 空間布局
水景區(qū)(景觀產生變化)及體驗區(qū)(景觀的結尾)(圖1)。
起:入口景觀區(qū)——景觀庭院的起點,將觀者視線慢慢引向院內,引起其好奇心
承:休閑區(qū)——連接各區(qū)域,使觀者眼前一亮,產生愉悅的心情
轉:水景區(qū)——景觀產生變化,使觀者心情在此得到放松
合:體驗區(qū)——景觀的結尾,觀者感情的升華,充分體現(xiàn)建造該庭院的目的,在此回歸田園生活的美好
2.1.2情感表達
王昌齡提出:“詩有三境”,之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2]。詩人通過各事物為本體抒發(fā)情感,古代造園家通過園林要素為本體表達內心向往。本庭院景觀亦通過“三境”達到情感上的升華:1)物境——景觀結合詩詞所描述的場景進行整體設計,例如水景區(qū):以“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中的“聲”、“亂石”、“靜”、“深松里”幾個主要元素以水景,亂石,竹,松來營造物境,將庭院詩意化;2)情境——整個氛圍圍繞青溪的詩詞意境來營造一個休閑雅致的環(huán)境,通過景觀致使觀者心情愉悅;3)意境——境生象于外,庭院主人及親朋好友賞景、體驗,從中感受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美好生活。
2.2古詩詞場景再現(xiàn)
無論是以詩詞造園還是以詩詞點景,都是結合周圍景致,當下所感而為之。因此景觀感受的不同使得“現(xiàn)代中式”景觀設計不能盲目照搬傳統(tǒng)元素,本文將結合景觀命名和景點設計來討論古詩詞場景再現(xiàn)。
2.2.1詩意化景點
現(xiàn)代景點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題名,例如“湖心亭”,“文化廣場”等文化性不足,無法引起觀者的聯(lián)想。景點的命名原則是要使游者知其名便知其意,盡可能達到“問名心曉”的效果 ,從而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而創(chuàng)造意境,以有限空間創(chuàng)造無限意境[3]。如木結構的亭子可取名為“嬉亭”取青溪詞的溪的諧音,一層意思為嬉水,為動景,體現(xiàn)出亭子的休閑功能,給人心情上的放松,二層意思取溪水之意,為靜景,緩緩而流的溪水,加之亭子四周的詩意場景,深化庭院景觀。
2.2.2景點設計
2.2.2.1嬉亭
通過木結構亭子的布置與周圍環(huán)境融合,追求生態(tài)自然的效果(圖2)。亭子局部采用玻璃材質,既可透過陽光,又可擋雨,還可觀星,傳統(tǒng)木質與現(xiàn)代玻璃并置在 圖2 嬉亭
一起,既有現(xiàn)代美又可使人融入詩情畫意的景致中。該區(qū)域“前觀——‘聲喧亂石中;臥看——‘牽??椗?;仰望——‘舉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種愉快的生活方式,為古詩的現(xiàn)代演繹[4]。
2.2.2.2石溪
石溪位于水景區(qū),石縫中水淅淅瀝瀝灑落在池塘中,濺起一圈圈的漣漪,微風徐徐,在其附近,一片竹林在風中搖曳。通過將詩詞“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的意境融于庭院設計中。整個庭院充滿鐘靈毓秀的氣氛,文峰輻射四鄰,使大環(huán)境充滿難以言表的雅氣[5](圖3)。 圖3 石溪
2.2.2.3碩果地
碩果地位于體驗區(qū),使業(yè)主體驗田園之樂。通過花卉和農作物混合栽植,將種植土通過幾何的擺放,與詩詞“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中的趣味以豐收之趣來體現(xiàn),在這里,給業(yè)主一直想要的詩意生活,只聞花果的香氣,不談悲喜,這是一家人的活動之地,也是造園的目的,回歸田園生活。
2.2.2.4芳華架
“我心素以閑”,以閑情雅致度過一場風華雪月,此處的春意永遠是那么的濃烈。通過選用常綠的金銀花的藤蔓植物,其芳恒而不歇,花色由白而黃,黃白相間,清麗而不單調與詩詞場景的雅致氛圍相融合。花的香氣濃淡相宜,沁人心脾,讓人嗅之神清氣爽,在這里,一剎那,拂去 圖4 芳華架
塵世間的疲憊,慵懶的度過一個極富情趣的下午茶時光。另外金銀花還有藥用價值,在盛花期業(yè)主可適當采收一些花葉作為藥用(圖4)。
小結
中國古詩詞文化深遠廣博,對傳統(tǒng)詩詞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再現(xiàn)的探討是有價值的,這對現(xiàn)代庭院景觀設計理念的拓展與傳播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通過深刻理解古詩詞文化數(shù)千年積淀的人文精髓,努力提升古詩詞場景在現(xiàn)代庭院景觀中的再現(xiàn)及其實踐中的文化景觀品位,能幫助我們探求一種既具深邃文化內蘊又具現(xiàn)代時尚氣息的設計理念與形態(tài),使庭院設計更具有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與蓬勃發(fā)展的文化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陳從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J]. 揚州師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85( 3) : 41-42.
[2] 孝天忠,楊麗娟.論王昌齡以“三境”說為核心理論的意境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9
[3]孟兆禎.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 —中國風景園林設計理法[J].風景園林,2005( 2) : 1-16.
[4] 吳柳韻,關文靈,李葉芳. 融入“古詩詞”的“新中式”景觀設計研究——以澄江縣晨輝會所庭院設計為例[J]. 云南農業(yè)大學園林園學學院,2016.01.
[5]崔文英.天辰樓杜甫詩詞文化主題酒店室內研究設計[J].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