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一天晚上,中央電視臺第三頻道,一對非常的夫妻演繹了一段非常的節(jié)目。
丈夫將一曲頌歌獻給他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妻子。他說:妻子因為身體的原因,生育會有危險,但是,她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妊娠生下了孩子。在熱烈的掌聲中,他們健康可愛的寶寶被抱上了臺,更熱烈的掌聲后,妻子扶著小凳子走上臺。她的身軀變形厲害,卻滿臉幸福。她說:上天非常眷顧我,讓我有一個可愛丈夫,一個可愛的寶寶,一個可愛的小家庭,一個可愛的大家庭。今天圓夢成功,女人該有的幸福我都有了,我感到非常幸福!
面對女人來自心底的幸福告白,人們由驚愕到同情,到敬仰,到震撼。全場隨之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她的了不起,在于她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在于她憑這種能力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幸福。
是的,幸福是一種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發(fā)現(xiàn)幸福。
一個男人遭遇了一場車禍,失去了一條腿。親友們想方設法安慰他,他卻笑了:不用安慰,我是個有福的人,這樣一場車禍,老天不僅給我留下了一條命,還給我留下了一條腿,真的,我夠幸運的了。面對災禍與傷痛,這位朋友卻選擇了樂觀面對。
越是經歷過不幸的人往往越懂得珍惜幸福,而那些幸福的人卻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在感受,不是取決于外在生活,而是取決于我們對生活的看法。
◎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體驗幸福。
慧眼發(fā)現(xiàn)了幸福,還要慧心來體驗幸福,這便是幸福感。幸福感是很細膩的內心體驗,我們常常容易體驗到不幸,一點點不如意,也會在心里被無限放大,卻對幸福反應遲鈍。這是因為,我們的心理放大鏡聚焦錯位,沒有將鏡頭對準生活原本存在的快樂點滴。
有對親兄弟,卻彼此形同陌路,念念不忘的都是對方做過的可氣可惱的事。后來,他們在心理學家的引導下開始回憶從小到大的溫情往事,一點點,一件件,重新激活了他們心中感受幸福的觸角,幫助他們找回了久違的親情。
◎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承受幸福。
1996年,威廉·維克里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此前他埋頭做研究幾十年,卻一直得不到公眾認可。能夠最終獲獎對他來說,真是最幸福的事了。然而,突如其來的喜訊,卻導致他心臟病突發(fā),三天后便與世長辭。
面對幸福,我們真的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否則,幸福的后面就會跟來不幸,就容易發(fā)生像威廉·維克里那樣樂極生悲的故事;或是被幸福沖昏了頭,看不見悄然來襲的不幸。承受幸福需要對它保持一份淡然,一份清醒。如此,才能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不至于迷失自我。
◎ 幸福的能力,是善于創(chuàng)造幸福。
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體驗,善于承受,你心中那顆幸福的種子,就會茁壯成長起來,幫你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人生價值。這便是境隨心轉,命由心造的道理。
如此說來,你有幾分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