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權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即便白天哈欠不斷老打盹兒,大多數(shù)人也只會以為是晚上沒有休息好。殊不知愛睡覺可能也是一種病,經常無意識想睡覺,很有可能是被“嗜睡癥”纏上了。
● 什么是嗜睡癥
嗜睡癥是一種神經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fā)生。且發(fā)生的時間多不合適宜,例如說話、吃飯或駕車時。最常發(fā)生在不活動或單調、重復性活動階段,當發(fā)生在從事活動的時間段,就有可能釀成不可收拾的安全事故。
● 嗜睡癥四種癥狀
1.白天睡意過多:這種癥狀始終存在,而且通常最為明顯。
2.猝倒:猝倒是指肌肉張力的突然或暫時性消失,引起頭部或身體在沒有喪失意識的情況下發(fā)生癱瘓??梢猿掷m(xù)幾秒鐘或幾分鐘。輕微癥狀表現(xiàn)為含糊不清的言語或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無力拿不住東西。嚴重的猝倒會引起膝關節(jié)彎折,使人虛脫。大笑、興奮或生氣是引起猝倒的典型原因。肌肉張力的突然放松可能是大腦突然進入快速眼動睡眠狀態(tài)的結果。嗜睡病患者中有猝倒現(xiàn)象的不到一半。
3.睡眠癱瘓:就是當人入睡或要醒來時出現(xiàn)暫時的想動但動不了的狀態(tài)。一般只持續(xù)幾分鐘,和猝倒類似,睡眠癱瘓可能也與快速眼動睡眠和清醒狀態(tài)之間的過渡不充分有關。睡眠癱瘓還與幻覺有關。
4.催眠性幻覺:是指精神、夢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見于入睡時或發(fā)生睡眠癱瘓前。
● 嗜睡癥的危害
有些人認為,嗜睡癥就是比正常人睡得多一些,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那可就錯了,嗜睡癥對人體的影響遠遠比想象的多。
1.導致身體衰弱:當人活動時,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血流量增加;當人休息時,心臟同樣也處于休息狀態(tài)。如果長時間睡眠,就會破壞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guī)律,心臟一歇再歇,最終出現(xiàn)收縮乏力,人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活動便會心跳加速,疲倦不堪。
2.容易感到疲勞:患有嗜睡癥的人會抱怨容易感到疲勞,工作、學習和社交關系因此表現(xiàn)不佳。白天過度的睡意會使人喪失應有的能力,記憶力下降,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3.記憶力下降:一半以上患有嗜睡癥的人都會同時發(fā)生記憶力下降或記憶中斷,這是由闖入清醒狀態(tài)的“微睡眠”引起的。在這些階段中,正在行走或駕車的患者會不知所措,胡說或胡寫,放錯東西或撞上東西,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且事后記不清發(fā)生的事。
● 嗜睡癥的治療
嗜睡很難確診,而且需要與其他有類似癥狀的疾病相鑒別,如發(fā)作性睡病、腦炎、腦部其他病變等。目前通過對典型階段的發(fā)生過程和對多層次睡眠潛伏的測試,以及通宵的睡眠研究結果能診斷出來。使用睡眠腦電圖儀對腦電波、眼動次數(shù)、肌肉活動情況、心率、血氧水平和呼吸情況進行監(jiān)測。測試一般在得到充足的夜間睡眠后進行,結果會較為清晰。
由于嗜睡癥的發(fā)病機理不明,目前尚缺乏針對病因的根本性治療手段。一些嗜睡治療藥物只能針對癥狀進行控制。猝倒和睡眠癱瘓患者可用三環(huán)抗抑郁劑來治療,也可以通過服用羥基丁鈉鹽來治療,鑒于這種藥物副作用的特殊性,必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應用;想改善白天嗜睡狀況可服用興奮劑,如甲苯鹽或右旋安非他命。
中醫(yī)學認為此癥多由中氣不運引起,中氣即是脾胃之氣,祖國醫(yī)學有“脾困人則困”之說。如出現(xiàn)飽餐后發(fā)困,多由脾氣不足引起。此外,因為“陽”主動,“陰”主靜,所以陽氣不足、陰氣有余時也會出現(xiàn)嗜睡癥?!鹅`樞·寒熱病》篇說:“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說明了嗜睡癥的病因主要在于陰盛陽衰。亦有“脾胃之虛怠惰嗜臥”,“脾胃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嗜臥”之說。病后或高齡陽氣虛弱者,因營血不足,困倦無力而多寐。臨床上運用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方法,運用中藥進行調理,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