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哲 許夢雅(通訊作者)
1)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南陽 473058 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 鄭州 450014
功能性電針配合Bobath技術治療腦卒中功能障礙療效分析
盧 哲1)許夢雅2)(通訊作者)
1)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南陽 473058 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 鄭州 450014
目的 分析功能性電針配合Bobath 技術治療腦卒中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將腦卒中伴功能障礙患者80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進行Bobath 技術治療,治療組給予功能性電針配合Bobath 技術治療。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改善情況。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FMA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功能性電針配合Bobath 技術治療腦卒中功能障礙,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功能性電針:腦卒中;痙攣期;Bobath 技術;
腦卒中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患者功能異常常表現為偏癱、偏身感覺障礙、面癱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進而影響日常自理生活能力。Bobath技術作為一種常用的神經促通技術,是目前治療卒中后功能障礙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功能性電針是在傳統針灸基礎上結合患者功能障礙,選取影響功能障礙的穴位,給予脈沖低頻電刺激進而直接改善患者功能的有效手段[1-2]。本文選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分析功能性電針配合Bobath技術治療腦卒中功能障礙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處于偏癱后痙攣狀態(tài),屬于腦卒中恢復期。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或意識表現為輕度障礙,病程均不超過6個月。排除合并嚴重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者,精神障礙、關節(jié)疾病、其他原因所致的肌肉病變者,嚴重功能障礙者,不愿配合本實驗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8~73(63.1±2.7)歲;病程<1個月4例,1~3個月17例,3~6個月19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9~70(63.9±3.1)歲;病程<1個月2例,1~3個月28例,3~6個月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有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Bobath技術訓練:利用Bobath技術對患側肢體進行循序漸進的神經促通訓練,對患側肢體進行規(guī)范的體位擺放、進行抗痙攣模式訓練,在治療中主要是加強拮抗肌力量訓練,抑制患側痙攣模式,促進分離動作,加速自主運動形成。Bobath技術治療2次/d,40 min/次。治療組給予功能性電針治療:采用脈沖電針儀(型號KWD-808Ⅱ)進行功能性電針治療:在腦卒中痙攣期電針治療,圍繞功能選取拮抗肌的關鍵部位進行選穴。存在上肢內旋功能障礙的患者選取穴位天井和旋前圓肌的肌肉運動點的穴位,導線負極與天井穴相連,正極與旋前圓肌的肌肉運動點的穴位相連,在疏波作用下,作用時間為20 min/次,連續(xù)治療10 d(為一個療程),間斷3 d,繼續(xù)治療,共治療3個療程。存在屈伸手指困難的患者取內八邪、外關,將正負極導線分別與近端遠端穴位相連,利用疏波治療,以能觀察到手指能夠進行屈伸動作為治療標準,具體操作時間和療程同上。存在足內翻功能障礙的患者選取陽陵泉和脛前肌運動點的穴位,將正負極導線分別與近端遠端穴位相連,利用疏波治療,以能觀察到足能夠向外翻動作為治療標準,具體操作時間和療程同上。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對2組采用FMA(Fugl-Meyer-Assessment)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
2組治療前采用FMA評分、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FMA評分、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比較分)
腦卒中經過常規(guī)神經內科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進入恢復期,常存在功能障礙,偏癱側肢體常出現痙攣狀態(tài)。在腦卒中的痙攣期,患者上肢常呈屈曲狀態(tài),下肢常呈伸直狀態(tài)。神經促通技術在痙攣期治療中,既要抑制其痙攣模式,又要充分提高拮抗肌的肌力,盡早促進恢復正常的運動模式。在祖國醫(yī)學中,針灸治療卒中后遺癥占有重要地位,針灸在治療痙攣階段的偏癱肢體臨床效果已被臨床廣泛確認。其治療的原則是“益其不足而損其有余”,利用這個原理結合肌肉神經發(fā)展發(fā)育的規(guī)律,采取基于功能的穴位配合。患側內旋困難選取天井和旋前圓肌的肌肉運動點的穴位、患側手指屈伸困難選取外關和內八邪、患側足內翻困難選取陽陵泉和脛前肌運動點的穴位,針刺以上功能性穴位使主動肌加強收縮,增強肌力,緩解痙攣,促使共同運動[3-4]形成。在針刺取穴基礎上利用疏波電流刺激神經通路興奮信號和抑制信號的協調,從而抑制痙攣的電信號增強,使痙攣肌放電頻率得到抑制,進而抑制痙攣模式,促進共同運動的產生[5],使患者的實用功能得到提高。本文結果顯示,采用功能性電針與Bobath 技術配合治療,在改善運動功能、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充分說明采用功能性電針與Bobath 技術治療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自理能力。
[1] 李雨峰,王蕓,吳瑩,等.電針結合現代康復技術對腦卒中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7(2):104-106.
[2] 莊藝,孫建華.針刺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5(4):3-5.
[3] 李偉,覃波.電針“百會”“大椎”對腦卒中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2014,3(7):886-888.
[4] 汪峰,楊楠,王本國,等.電針督脈配合干細胞移植對大鼠腦梗死后神經再生的影響[J].中醫(yī)學報,2013, 28(12):1 843-1 845.
[5] 盛鵬杰,王向榮,徐海玲,等.瞬時強電流電針刺激對急性腦梗塞偏癱的即刻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5(9):46-48.
(收稿2016-11-14)
·用藥與體驗·
R 743.3
B
1673-5110(2017)06-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