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周維方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實證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對公安院校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展開理論研究。構建了由基礎訓練、基本技術學習、基本技術提高、技能發(fā)展和能力初步形成五個有機聯(lián)系的階段組成的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重點對訓練程序、訓練目標、訓練內(nèi)容、訓練方法與手段和訓練負荷五個要素展開研究。
關鍵詞:警務搏擊;特警學員;五步程序訓練模式;特征
警察職業(yè)屬于高危職業(yè),執(zhí)法中當無法或來不及使用槍械或其他警械時,如果不具備較強的警務搏擊能力難免受傷甚至是犧牲。從2008年至2012年,全國公安警察因公犧牲2 204人、負傷16 821人,平均每年因公犧牲警察441人、負傷警察3 364人。有研究顯示,中國大陸警察每2次被襲擊就有1人受傷,每28次就有1人死亡;同比,中國香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受傷、死亡人數(shù)要少很多。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大量案例可知,目前警察警務搏擊能力存在問題。公安特警隊員作為執(zhí)行“反恐、防暴、處突”任務的尖兵,更要求具備較強的警務搏擊能力。2005年公安部制定并下發(fā)了《公安特警隊訓練大綱》,將特警搏擊規(guī)定為特警五項之一。
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目前關于警務搏擊訓練的系統(tǒng)研究成果甚少,關于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模式的研究還未見公開發(fā)表。因此,如何開展警務搏擊訓練成為公安教育、培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在近十五年特警警務搏擊訓練實踐的基礎上,運用訓練學、教育學和運動生理學等多學科知識構建了公安院校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希望能夠為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提供理論指導和方法支持。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公安院校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理論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和警察警務技能訓練方面的專著、學術論文等為特警警務搏擊能力五步程序訓練模式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和方法支持。
1.2.2訪談調(diào)查法
通過對運動訓練、運動生理學、警務技能訓練和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一線民警、教官等的訪談為訓練模式設計、訓練過程控制和訓練效果評價等提供有價值的建議或直接參與訓練效果評價。
1.2.3問卷調(diào)查法
對訓練學、運動生理學、教育學和警務技能訓練方面的學者、專家進行訪談,為解決訓練模式中的階段劃分、時間跨度、訓練目標設置和訓練效果評價指標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依據(jù)。
1)問卷的效度檢驗。為保證所使用問卷的有效性,問卷設計完成后向?qū)<易稍兏倪M建議,在此基礎上對問卷進行修改,然后將修改完成后的問卷再次進行專家評價,并對問卷效度進行了檢驗,最后形成研究所需問卷。通過對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和警務技能訓練教官進行問卷的效度檢驗(表1),問卷內(nèi)容效度檢驗中非常合理與比較合理占被調(diào)查者比例為81.8%;結構效度的調(diào)查結果統(tǒng)計顯示,非常合理與比較合理占被調(diào)查者比例為72.7%。因此,可以認為所設計的問卷效度比較高。
2)問卷的信度檢驗。對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的是重測信度法,兩次檢驗之間時間間隔為13天,對兩次問卷調(diào)查結果運用spss19.0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Kappa一致性系數(shù)值教練員和專家問卷為0.89,大于0.70,所設計的問卷信度較高。
1.2.4實證研究法
1)實證對象:南京森林警察學院2001級-2012級治安學(特警方向)、偵查學(特警方向)特警學員,測試對象為2010級、2011級共計257名特警學員。實證對象與對比對象(非公安專業(yè)同年錄取的學生)基本情況如表3所示。
2)實證設計
根據(jù)五步程序訓練模式設計對特警學員開展警務搏擊訓練,并對訓練效果進行評定。
1.2.5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9.0對問卷設計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對按照訓練模式開展訓練的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6邏輯分析法
運用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和系統(tǒng)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對公安院校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能力五步程序訓練模式進行設計和論證。
2.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構建
2.1警務搏擊項目特點
警務搏擊與體育項目中的徒手格斗對抗類項目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兩者在技術內(nèi)容構成上具有相似性,為滿足“反恐、防暴、處突”等任務的需要,特警隊員必須具備遠踢、近打、貼身摔接控制的能力,在技術方面需要熟練掌握必要的拳法、腿法、摔法和控制方法,在體能方面要求最大力量大、爆發(fā)力強、速度快和動作敏捷,在心理品質(zhì)和運動智能方面要求意志品質(zhì)頑強、自信、果斷、反應快和預判能力強。兩者不同之處在于使用的環(huán)境不同,警務搏擊使用的自然環(huán)境非固定、具有復雜性,對象是兇殘的犯罪嫌疑人,雙方是在不對等的規(guī)定下進行的對抗;而徒手格斗對抗類項目則不同,它是在對等的環(huán)境下開展的一種比賽。因此,警務搏擊運動的這種特性使得其訓練過程也與體育項目中的徒手格斗對抗類項目有所區(qū)別。
2.2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制定依據(jù)與基本構成
警務搏擊使用過程對公安特警隊員的技能、體能、心理與運動智能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通過對入校時的公安特警學員與非公安專業(yè)學生進行國家體質(zhì)健康測試項目成績比較可知,P值均大于0.05(如表4所示),入學時兩者之問的身體素質(zhì)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另外,在警務搏擊技能、心理和運動智能方面學員也無儲備。筆者在近十五年的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實踐中,以特警學員現(xiàn)實狀態(tài)和人體機能的變化規(guī)律為現(xiàn)實依據(jù),以運動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鞏固到自動化”的運動生理學理論和運動訓練學基本理論為理論依據(jù),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訓練原則構建了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
概而言之,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是以人的認知規(guī)律和動作技能形成的時序性特征為基礎,以實現(xiàn)階段訓練目標和學員身體機能現(xiàn)狀為依據(jù),將訓練內(nèi)容有序地、邏輯地分配到五個相互銜接的階段構成的訓練程序中,并按照預定的程序?qū)嵤┚瘎詹珦粲柧毧刂频臉邮?。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主要構成要素如表5所示。
2.3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構成要素分析
2.3.1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的訓練程序
通過訓練實踐構建并驗證了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訓練程序由基礎訓練、基本技術學習、基本技術提高、警務搏擊技能發(fā)展和警務搏擊能力五個相互銜接、逐層推進的階段組成。訓練時間跨度為3學年,在校歷教學期間每周早晨出操3次,隔天1次,每次訓練持續(xù)時間1.5小時,以體能和徒手技術訓練為主;周一至周五下午訓練5次(放假除外),每次2,5小時。每個階段持續(xù)時間和學期分配情況如圖1和表5所示。
通過對專家進行問卷調(diào)查,被調(diào)查者對訓練程序及其訓練內(nèi)容組合模式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之和分別為85.7%、90.5%、76.2%、95.2%和81.0%,如表6所示。訓練實踐證明,訓練程序及其訓練所持續(xù)的時間能夠滿足訓練任務的需求,設計合理。
2.3.2訓練目標體系
訓練目標對訓練過程具有導向與控制作用,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警務搏擊訓練目標是訓練過程順利開展、取得預期訓練效果的保障。在“反恐、防暴、處突”任務中,要求特警隊員能夠利用警務搏擊技法快速、有效打擊、制止嫌疑人的犯罪行為,并最終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體能和技能是徒手格斗對抗類項群高水平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核心組分,因此可知,體能和技能是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中訓練目標的重要構成部分。研究中,通過訓練實踐和專家訪談構建了重點由體能和技能兩個方面組成的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目標體系,如表5所示。通過對專家進行問卷調(diào)查(如表7所示),專家對各個階段目標設置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分別為90.5%、81%、85.7%、90.5%和90.5%,所以可以認為訓練目標體系合理、可行。
2.3.3訓練內(nèi)容及其組合模式
根據(jù)完成訓練任務需要和學員身體機能現(xiàn)狀,構建了每個階段的訓練內(nèi)容組合模式,如表5所示。基礎訓練階段,采用“一般體能+基本功”的模式;基本技術學習階段,采用以“基本技術+(一般+職業(yè))體能”的模式;基本技術提高階段,采用“單個或組合技術+(一般+職業(yè))體能”的模式;警務搏擊技能發(fā)展階段,采用“單個技術或組合技術+(一般+職業(yè))體能”的模式;警務搏擊能力初步形成階段,采用“實用技術和特長技術+(職業(yè)+一般)體能”的模式。根據(jù)警察實戰(zhàn)需要,技術訓練內(nèi)容包括基本功、拳法、腿法、摔法、控制法、膝法、肘法,體能訓練內(nèi)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一般體能和職業(yè)體能。通過對專家進行問卷調(diào)查(如表8所示),被調(diào)查專家對五個階段的內(nèi)容組合模式認為非常合理與比較合理的比例分別為71.4%、85.7%、71.4%、85.7%和76.1%,結合所培養(yǎng)的特警學員在實戰(zhàn)中表現(xiàn)、用人單位評價,認為各個階段警務搏擊訓練內(nèi)容組合模式設計合理。
2.3.4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構成
訓練方法是實現(xiàn)訓練目的的辦法和途徑。運動訓練方法在訓練系統(tǒng)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訓練目的與訓練結果的中介。因此,在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中,根據(jù)訓練目標、訓練內(nèi)容和學員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選擇科學、合理、有效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是學員警務搏擊能力形成的基本保障。通過長期訓練實踐,構建了如表5所示的公安特警學員不同訓練階段的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體系。通過對專家進行問卷調(diào)查(如表9所示),被調(diào)查專家對訓練程序中五個階段的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安排認為非常合理與比較合理的比例分別為76.1%、80.9%、76.2%、71.4%和81.0%,結合訓練實踐證明,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選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2.3.5訓練負荷構成
合理的訓練內(nèi)容為特警學員的警務搏擊訓練提供了載體的支持,而要形成警務搏擊能力,隊員身體還必須承受科學、合理的訓練負荷刺激。訓練內(nèi)容是通過訓練方法手段來實現(xiàn)負荷變化的,而訓練方法手段是以訓練內(nèi)容為載體進行操作的,它們之間是互相依附的關系,共同構成了負荷體系的兩個方面?;趯W校教育的特殊性。訓練負荷制定以大周期即學期為基礎制定,小周期和訓練課的訓練負荷安排在此基礎上制定;訓練負荷量度安排則以學員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階段訓練目標和人體機能變化規(guī)律為依據(jù)。通過對多年訓練實踐的總結,以學員最好成績或者期望達到訓練強度標定為100%,構建了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的訓練負荷,如表10所示。
通過問卷調(diào)查,專家對訓練計劃負荷量與負荷強度安排表示非常合理和比較合理的比例分別為66.7%、76.2%、71.4%、66.7%、76.2%和81.0%(如表11所示)。結合學期考核、專家評價和對用人單位的回訪,認為這種負荷安排模式能夠滿足警察院校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訓練要求。
3.結論
3.1公安特警學員警務搏擊五步程序訓練模式是以人的認知規(guī)律和動作技能形成的時序性特征為基礎,以實現(xiàn)階段訓練目標的實際需要和學員身體機能現(xiàn)狀為依據(jù),將警務搏擊訓練內(nèi)容有序地、邏輯地分配到五個相互銜接的階段中而形成的訓練程序,并按照預定的程序?qū)嵤┚瘎詹珦粲柧毧刂频臉邮健?/p>
3.2訓練程序由基礎訓練、基本技術學習、基本技術提高、技能發(fā)展和警務搏擊能力五個階段構成。
3.3訓練目標則是采用五步程序訓練模式對特警學員進行警務搏擊訓練,最終使學員具備較強的警務搏擊能力。
3.4不同程序階段訓練內(nèi)容構成分別為一般體能+基本功、基本技術+(一般+職業(yè))體能、單個技術+(一般+職業(yè))體能、(單個+組合)技術+(職業(yè)+一般)、實用和特長技術+(職業(yè)+一般)體能。
3.5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由訓練任務決定,發(fā)展能力階段訓練方法以持續(xù)訓練法、分解法、減難法為主,間歇訓練法、重復訓練法、完整法、加難法為輔;訓練手段則以徒手練習、器械練習、空擊、打沙包為主,對抗、條件實戰(zhàn)、情景對抗和實戰(zhàn)為輔。能力形成階段所采用的方法與手段則相反。
3.6五個階段訓練負荷量安排依次為中-大、中-次最大、最大-中、次最大-中、次最大-中、中-大;訓練負荷強度依次為55%-65%、60%-75%、75%-90%、75%-90%、80%-95%、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