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禹,孟凡志,王宗正,王延順
(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 泰安 271000)
催花技術經過科學工作者和花農的不斷努力研究和探索,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經驗。牡丹春節(jié)開花已不成問題,但是春節(jié)市場上出售的牡丹大都是一盆牡丹一個品種、一種顏色,天長日久隨著人們觀賞水平的提高,對單色調的牡丹花就會感到乏味,滿足不了對多色彩美感的要求。為此我們經過試驗研究出了一盆牡丹開出五中顏色花的“五色錦牡丹”。
五色錦牡丹的做法,首先選擇不同顏色的5個易開花的品種,最好搭配成開花早、中、晚品種。這樣做既能豐富色調上的美感,也能使一盆牡丹花期延長。我們選擇溫室催花早開紫色品種“紫二喬”和深紅色品種 “魯荷紅”,中開品種淡粉紅色的 “趙粉”,晚開品種蘭紅色的“菱花湛露”和杏紅色的“大胡紅”。
應選擇4~5年生、枝條粗壯、花芽肥大飽滿的植株作為催花用苗。從大田刨下來,打破傳統(tǒng)方法涼根的習慣,馬上把每株牡丹從根部能撕開的紋理處分解成5部分,也就是說一株牡丹成了5株,5個品種就成25株;然后每個品種取出一份,用繩子捆在一起,一個新組合中就有5個品種,開出花來自然是五種顏色。
用 40×10-6~50×10-6的吲哚丁酸浸根 10 分鐘,其目的是刺激從老根上生長出有吸收功能的細根,老根的主要功能是貯藏養(yǎng)料和固定植株,新生長出來的根完成吸收肥水功能的絕大部分,因此我們認為催花成敗在于生長出新根的成功與否,能生長出新根是催花成功的關鍵。等到浸濕的根涼干后,即可上盆。
栽培基質PH值7或略堿性為好,酸性太強對牡丹花發(fā)育不利,要松軟多腐殖質,最重要的一點粘滯性和保水力一定不要太強,澆上水能很快滲下去。常用基質的比例為:園土一份+煤渣一份+腐葉土(或草炭、蛭石、珍珠巖)一份。
栽盆時牡丹的根和土要密實接觸,用手再三按壓不留空洞,如有空洞,澆水時漏水把土沖走,越沖空洞越大,生長出的新根不與土壤接觸,易在空洞處無吸收功能。
上盆后埋入預先挖好的溝中,溝深與花盆的高度差不多即可,封土稍高于根部,1~2天后澆一次透水。這些工作最好在陽歷11月上旬完成。為了保證生長出新根效果好,必須在澆透水后補充覆土;為了提高地溫,在覆土上面要蓋一層麥糠、鋸末或樹葉等雜物,在雜物上覆一層塑料薄膜,確保寒流到來后土壤不致結凍太厚。埋盆的溝應挖在背風向陽處,我們把溝挖在靠近溫室的前墻根處,這樣土壤基本上不會上凍結冰。
溫室溫度白天能保持在25℃上下,夜間保持15℃左右,可以在春節(jié)前42~45天進溫室加溫催花以保證春節(jié)用花。放進溫室后,用預先發(fā)酵好的豆餅、香油渣水澆透。肥水的配制方法:豆餅3~5kg+香油渣5~10kg+水100L,澆施水肥時,取發(fā)酵好的上清液,再稀釋20~30倍,往花盆內澆施即可。生出新根越多,吸收水肥能力越強,施水肥的效果越顯著,牡丹的葉子和花生長的越好,和大田里的牡丹花與葉子大小差別越小。
牡丹還沒長出花蕾之前的加溫前期,以“根外施水”為主,根外施水噴莖桿,使莖桿上的周皮細胞經常濕潤,利于頂部花芽容易得到水分而迅速生長發(fā)育。每天噴水次數(shù)隨室內干濕度而定,每天至少不能少于2~3次。加溫前期土壤少澆水,多根外施水有利于新根的生長發(fā)育;盆土表面經常用小鐵耙松土,沿著盆壁用粗鐵條向盆的底部扎幾個通氣孔,使根部能得到充足氧氣,保證根部功能旺盛。花蕾生出后,葉子逐漸長大蒸發(fā)量增加,每隔5~7日澆水肥一次,每7~10天根外施肥用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葉子一次。確保水肥充足,能使牡丹發(fā)育得根深葉茂。
“五色錦牡丹”解決了牡丹春節(jié)催花產品單一的缺陷,延長了單盆牡丹的著花時間,豐富了春節(jié)的花卉供給,進一步滿足了人們不斷提高的賞花要求。
[1]趙蘭勇.中國牡丹栽培與鑒賞[M],金盾出版社,2004.
[2]趙海軍,等,牡丹春節(jié)摧花技術[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3]王榮福,等,花卉花期的調控技術[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4]王宗正,等,地膜覆蓋在北方牡丹催花上的應用[L],中國花卉盆景,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