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挺,賈 敏,胡文韜,張 洋,張玉環(huán)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2014級博士研究生 (天津300193),2.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皮膚科(貴陽 550002),
尋常痤瘡中藥外治研究進展*
唐 挺1,2,賈 敏2,胡文韜2,張 洋2,張玉環(huán)3△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2014級博士研究生 (天津300193),2.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皮膚科(貴陽 550002),
3.天津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天津300120)
為探析近5年中藥外治痤瘡的方法及規(guī)律,我們通過相關文獻的檢索,對中藥外治痤瘡的方法進行歸類總結,結果發(fā)現(xiàn):低級別的證據(jù)顯示:中藥外治法對痤瘡有效且安全。但該結論有待今后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證實。該法可考慮作為痤瘡的基礎治療之一。
尋常痤瘡(Acne vulgaris,AV),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因好發(fā)于面部且可遺留永久性瘢痕,故有一定損容性。其發(fā)病主要與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開口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及繼發(fā)炎癥反應等因素相關,故治療上主要針對以上因素抗雄激素、抑脂、調節(jié)角化、抗感染等治療為原則。
尋常痤瘡中醫(yī)稱“粉刺、肺風粉刺”,俗稱“青春痘”,病因病機多為素體陽盛,肺經(jīng)蘊熱或嗜食肥甘厚味,胃腸濕熱或脾虛失運,痰濕淤阻。因此該病致病纏綿,遷延難愈。
由于本病發(fā)病機理仍未十分明確,故尚無普遍滿意的療法,頑固難愈。在眾多治療中,外治療法在目前的治療方案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藥作為中醫(yī)辨證論治的主要途徑和載體,其理論體系完整、資源豐富,以中藥外治作為痤瘡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越來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并易取得一定成效,現(xiàn)就近5年的研究進展以劑型及用法為綱概述如下。
1 中藥傳統(tǒng)劑型
1.1 散調面膜 散劑(即藥糊)是單味或復方藥物制成的混合均勻的干燥極細粉末,具有清涼散熱、干燥收斂、吸濕祛汗的功效,適用于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早期,如紅腫灼熱而基本無滲出的皮損。將中藥散以水溶性基質調成糊狀的外用劑型即為藥糊,而以該藥糊用涂藥、貼敷法施于面部即為面膜,其具有清涼收斂、保護創(chuàng)面及活血通絡的功效。散調面膜以其組方靈活、調配方便、療效確切的特點,已成為臨床最常用以治療面部痤瘡的中藥外治療法之一。李磊等人[1]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面膜組和西藥組,面膜組給予中藥面膜(石膏、桑葉、丹參、三七、蒲公英、冰片)敷面;西藥組給予5%過氧化苯甲酰凝膠外搽皮損,均為1次/d。4周后面膜組總有效率(9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3%)。曾雪等人[2]將233例痤瘡(I度)患者隨機分成面膜組(113例)以及西藥組(120例),各自予中藥面膜綜合療法和5%過氧化苯甲酰凝膠外用治療,面膜組2次/周,西藥組1次/晚。4周后面膜組皮損積分及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46.9% 與30.0%;70.8% 與 55.8%,P<0.05)。朱艷瓊等人[3]采用中藥粉質面膜(由白附子、桑葉、綠豆、僵蠶、白鼓、丁香、白蓮、野菊花等組成)治療197例痤瘡患者,4周后總有效率為95.4%。
1.2 中藥倒膜 中藥倒膜是將中藥與石膏倒膜塑形結合所進行的一種外治方法,其中藥物成分可根據(jù)辨證靈活組方。周慧等人[4]189例患者兩組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中藥面膜粉(由白花蛇舌草、大黃、白及加生理鹽水調成糊狀涂于皮損后外敷石膏倒膜),外敷15min后潔面,1次/周,4周1個療程。結果觀察組愈顯率(84.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7.8%)。丁海寧等人[5]采用中藥痤瘡洗劑倒膜聯(lián)合面膜治療痤瘡46例,4周后總有效率為89.13%。
1.3 酊 劑 酊劑是用酒或以酒為溶媒制備的不含固體粉末的液體外用劑型,有清熱、解毒、殺蟲、通絡的功效,適用于亞急性或慢性淺層皮炎,有報道可用于痤瘡的治療:謝國烈等人[6]對83例中度痤瘡采用了姜黃消痤搽劑進行治療,有效率達79.07%。
1.4 熏藥法 宋文英等人[7]將尋常型痤瘡病例采用隨機法分成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38例),均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中藥內服為基礎治療。其中觀察組予中藥復方(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馬齒莧30 g,浙貝母30 g,甘菊30 g)熏蒸治療,15min/次,4次/周,6周1療程;對照組予阿達帕林凝膠外搽。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3.33%)優(yōu)于對照組(63.16%)。
1.5 洗藥法 洗藥法是用液體藥物洗滌皮損局部的治療方法。本法通過藥液的洗滌之力,可祛除穢物,潔凈皮損,殺蟲消毒,調理氣血。白小林[8]應用野菊祛濕湯(野菊花、燈心草、炒大黃、金銀花、竹葉等)煎液內服配合芒硝(以200~300 ml熱水溶解)外洗治療痤瘡72例。結果顯效20例,治愈39例,總有效率95.8%。王高雷[9]將芒硝用開水稀釋后濕敷治療女性痤瘡亦獲良效??梢妴挝睹⑾跻嗫捎糜陴畀彽闹委煛?/p>
2 現(xiàn)代新興劑型
2.1 涂膜劑 涂膜劑是將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多聚物(如聚乙二醇、卡波姆等)等成膜材料,溶于有機溶媒或水中,再加入治療藥物而制成的外用涂劑,涂于患處,溶媒揮發(fā)后形成一層具有彈性的保護薄膜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西藥一般可溶于溶劑中直接加入,中藥多需事先制成乙醇提取物或提取物之乙醇丙酮溶液,再加入基質中。郭岱炯等人[10]采用隨機、單盲、對照法將150例痤瘡患者分別用復方香連涂膜劑與其傳統(tǒng)劑型(院內制劑痤瘡散)及西藥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外治28 d后進行評價。結果皮損積分、臨床療效(如痊愈率、有效率等)、皮損消退率三個指標上,復方香連涂膜劑均優(yōu)于傳統(tǒng)劑型(痤瘡散)組及西藥(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對照組。
2.2 凝膠 伍筱銘等人[11]將尋常型痤瘡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應用三黃凝膠治療,對照組應用阿達帕林凝膠治療。5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4.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2.0%)。
3 中成藥外敷 中成藥因其普及面廣、質控性高、容易獲得而常被臨床選用。賈穎等人[12]近期選取肺經(jīng)風熱型痤瘡患者在中藥內服基礎上采用蘆薈珍珠膠囊為主外敷與維胺酯乳膏(每組各40例)外搽6周后進行對比,結果蘆薈珍珠膠囊混合中藥顆粒組中,痊愈21例,顯效9例,總有效率87.50 %;維胺酯乳膏組痊愈18例,顯效4例,總有效率65.00 %。趙杰等人[13]在自擬痤瘡粉調敷的基礎上加上杜記獨角膏外貼治療148例III度痤瘡,15d1療程。結果治愈108例,好轉44例,總有效率100%。
4 討 論 痤瘡是一種主要累及青少年顏面部的損容性皮膚病,同時被認為是一種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由于其發(fā)病率高,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仍缺乏普遍滿意的療法,因此該病的治療一直是皮膚工作者的關注焦點之一?,F(xiàn)代醫(yī)學對輕度痤瘡以外治為主,中重度痤瘡亦以外治法聯(lián)合其他療法綜合治療。由此外治法在該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藥外治是中醫(yī)外治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以中藥為載體,并在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采用各種不同的劑型或施藥手段作用于病損局部而扶正祛邪、行氣活血、舒經(jīng)通絡、調和臟腑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清代著名外治學家吳師機在《理瀹駢文》里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該“理”即指中醫(yī)學的辨證施治觀念及理法方藥理論。所以中藥外治在組方時仍需在辨證的基礎上遣方用藥。據(jù)近年報道的中藥外治方藥的組方規(guī)律來看,多為自擬方藥,使用經(jīng)典方藥[14]的較少,功效則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化痰為主,但部分報道未提及辨證。
從痤瘡的中藥外用劑型來看,近年已涉散劑、酊劑、溶液等多種劑型,但從中醫(yī)外治的傳統(tǒng)劑型來看,以上劑型所占比例偏小,仍有進一步開發(fā)或研究的空間。其中多以散劑調敷(多為面膜)為主,究其原因可能為散劑易于制備及貯存,組方靈活,調配方便,物美價廉,患者易于接受等。其次為中藥煎液,或熏或洗,外治痤瘡,該劑型具有散劑類似優(yōu)點,但需臨時煎煮,容易變質,不易貯存且使用時需一定條件。治療面部痤瘡時,倒膜也是一種常用的療法。倒膜時一方面,可發(fā)揮藥物本身功效;另一方面,石膏在凝固過程中發(fā)熱使毛細血管、毛孔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利藥物吸收;同時石膏性味辛而大寒,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此外,在揭去倒膜的同時還可將毛囊口的皮脂及角化物一并清除,使毛孔通暢,有利于散熱及皮脂的排泄。以上共奏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但倒膜往往使用條件較高,一般需專業(yè)人員操作。酊劑使用方便但對急性期皮損如紅腫、滲出禁用??傊陨蟿┬透饔袃?yōu)劣,由于組方靈活,往往難以統(tǒng)一成分及質量標準,更不利于臨床或市場推廣。而近年的一些新興劑型如凝膠、涂膜劑用于痤瘡的治療,部分報道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劑型[10]。該類劑型不僅使用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還可節(jié)約寶貴的中藥資源。筆者認為這類新興劑型是今后痤瘡外用制劑的發(fā)展趨勢。
從臨床療效來看,近年報道中藥外用治療痤瘡雖取得一定療效,但研究方法欠規(guī)范,大部分屬于非隨機非平行對照試驗,僅少量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10],部分僅屬于經(jīng)驗總結,所獲得的證據(jù)循證級別及強度均較低,往往不易為醫(yī)療衛(wèi)生的科學決策服務。因此希望今后的研究能依據(jù)現(xiàn)有國際公認的證據(jù)評價體系規(guī)范、科學地設計研究方法。
[1] 李 磊,袁 園.中藥面膜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yī)藥,2014,37(4):36.
[2] 曾 雪,劉瓦利,趙 婷,等.中藥面膜綜合療法治療尋常痤瘡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5):624-627.
[3] 朱艷瓊,周攀華,梅艷麗.中藥粉質面膜治療痤瘡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研究,2014,6(1):41.
[4] 周 慧,湯浩博,葉煥偉,等.中藥外敷輔助治療痤瘡99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9):624-627.
[5] 丁海寧,羅海燕,彭曉云.中藥倒模聯(lián)合面部護理治療痤瘡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0):237 -238.
[6] 謝國烈,楊鳳娥,佃東春.姜黃消座搽劑治療中度痤瘡83例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4):461-462.
[7] 宋文英,王 娜.中藥內服配合中藥熏蒸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2,39(6):1119-1120.
[8] 白小林.野菊祛濕湯配合芒硝外洗治療痤瘡72例[J].陜西中醫(yī),2012,33(1):53-54.
[9] 王高雷.三黃二花湯內服與外洗方治療女性痤瘡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3,34(11):1457-1458.
[10] 郭岱炯,楊玉峰,王麗絢,等.復方香連涂膜劑治療尋常型痤瘡的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3,28(2):10-11.
[11] 伍筱銘,王思農(nóng),肖 佼,等.三黃凝膠治療尋常型痤瘡25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6,25(2):16-17.
[12] 賈 穎,席菊蘭.中藥內服配合蘆薈珍珠膠囊合中藥外敷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6,25(2):12-13.
[13] 趙 杰,候明月,趙站周,等.中藥痤瘡粉聯(lián)合杜記獨角膏外治III度痤瘡152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6,25(1):19.
[14] 唐 挺,賈 敏,文昌暉,等.顛倒散拆方對兔耳痤瘡模型皮脂腺分泌及粉刺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5,36(11):1546-1549.
(收稿:2017-01-16)
*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資助項目(20132062)
尋常痤瘡/中醫(yī)藥療法 外治法 綜述
R758.7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5.061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