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鋒 賴德強劉英敏 魏國強 徐澤如
(河北省滄州市農林科學院,河北滄州061001)
蘆筍又名石刁柏,是一種營養(yǎng)保健蔬菜,在國際市場被譽為蔬菜之王[1]。綠蘆筍具有抗旱、耐鹽堿、抗逆性強等特點[2],20世紀90年代,河北省東部鹽堿地區(qū)引進綠蘆筍并示范種植成功,經過幾年的發(fā)展,現已初具規(guī)模,產品已銷往國外,但有些蘆筍種植戶還未掌握科學的施肥用藥技術,生產的蘆筍產量低、品質差[3],直接影響了種植效益和出口創(chuàng)匯。滄州市農林科學院相關科研人員在多年研究及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制定了鹽堿地綠蘆筍無公害生產技術規(guī)程(滄州市地方標準DB1309/T 168-2015),為鹽堿地進行綠蘆筍種植提供了技術保證,現將該技術規(guī)程總結如下。
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病、耐鹽雜交一代綠蘆筍品種。選擇光照充足、排灌便利、耕層土壤含鹽量≤0.4%的地塊種植。
3月下旬4月上旬在小拱棚內采用營養(yǎng)缽(規(guī)格8cm×10cm或10cm×10cm)育苗。選擇地勢高燥向陽、通風良好的地塊建苗床,苗床寬1.5m、長10~15m、深10~15cm,間距50cm。選擇肥沃壤土與腐熟有機肥按7∶3比例配制營養(yǎng)土,混勻過篩后,每m3營養(yǎng)土加入復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1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進行消毒處理[4]。將裝滿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缽均勻、緊密地擺放在苗床上。
挑選大小均勻、形狀一致且飽滿的種子,用清水漂除癟種和蟲蛀種,用50~55℃溫水浸種10min,并不斷攪拌,然后放到20~25℃水中浸泡2d,每天換水2次;也可1kg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g加水2.5kg浸泡12h,撈出清洗后,換常溫清水繼續(xù)浸泡2d,早晚各換水1次。將處理好的種子用濕紗布或毛巾包好,置于25~30℃環(huán)境條件下催芽,每天沖洗2~3次,當1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選擇晴天上午播種。播種時先澆透水,待水滲下后每缽播1粒種子,覆蓋過篩細土厚2cm,播種后小拱棚覆蓋薄膜。667m2用種量60~70g。
(1)溫度管理:苗床白天保持23~26℃、夜間15~18℃。齊苗后,棚內溫度超過32℃時,及時揭膜放風。如溫度偏低,可覆蓋雙膜、三膜或草簾。(2)水肥管理:出苗前苗床保持濕潤,出苗后缽中營養(yǎng)土發(fā)白時應及時澆水,但要保持苗床不積水。苗期可不追肥。(3)人工除草:苗期綠蘆筍生長緩慢,需定期進行人工除草,以保證幼苗正常生長。
667m2均勻撒施腐熟有機肥5000~7000kg、復合肥80~100kg(禁止使用含氯肥料),深翻30~40cm,耙平田塊。按行距1.2m挖定植溝寬20~25cm、深15cm。
綠蘆筍苗高30~45cm、地上莖蘗4條以上時即可定植。將幼苗連同營養(yǎng)土栽入定植溝中央,株距25~30cm,667m2栽1800~2200株。兩側土壤回填于定植溝內,使溝面略低于地面2~3cm,便于收集雨水?;靥钔梁?,澆1遍水,覆蓋寬120cm、厚0.012~0.02mm白色地膜。
(1)查苗補苗:定植后1個月內及時查苗補苗。補苗時選擇同批育成的苗,以保證幼苗大小一致,澆足底水,確保成活。(2)水分管理:定植后,視天氣狀況和墑情變化適時澆水。當0~20cm土壤含水量低于50%時應及時澆水,11月上中旬澆1遍凍水,每次追肥后及時澆水。汛期或大雨后及時排澇降漬。(3)施肥管理:定植當年追肥2次。第1次在定植后1個月,667m2追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kg、復合肥20kg;第2次在8月初~9月中旬,結合中耕追施1次秋發(fā)肥,每667m2開溝施有機肥3000~4000kg、復合肥40kg。
4.2.1 水分管理
采筍期間保持土壤濕潤,如出現散頭現象應及時澆水,如出現干旱應適時灌跑馬水。汛期注意排除澇漬,預防高溫爛根和病害的發(fā)生。
4.2.2 施肥管理
進入采筍期,全年施肥3次(催芽肥、壯筍肥和秋發(fā)肥)。第1次在3月中上旬,結合松土667m2施有機肥2000~2500kg、復合肥30kg;第2次在6月上旬,大田留母莖后667m2施復合肥30kg;第3次在8月中下旬,大田采筍結束后667m2施有機肥2000~3000kg、復合肥40kg。施肥時可在距離根部15~20cm處順壟開溝,溝深10cm,順溝施肥后覆土澆水。為提高植株抗旱、抗鹽能力,可葉面噴施0.5%~1%磷酸二氧鉀溶液2~3次,7~10d噴1次。
4月中旬根據市場行情適時采收。一年生及長勢弱的蘆筍,采收方式為先留母莖后采筍,每株留3~4支母莖以后出的筍全部采收,采收期30~40d;二年以上及長勢強的蘆筍,先采筍40d,每株留3支母莖再繼續(xù)采收至8月中旬。采收時,按照商品質量要求將伸出地面20~24cm的幼莖用采筍刀從畦面以下2cm處割下,采下的綠蘆筍立即放置于陰涼處,及時分級出售或加工[5]。
(1)植株調整:8月中下旬采筍結束后,植株長到120cm時,及時打頂,封行時及時摘邊心。(2)中耕除草:根據雜草生長危害情況,及時進行中耕松土,消滅雜草。(3)清園管理:11月底~12月底,徹底清理地上植株及病殘枝葉并集中燒毀,減少病害菌源。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采筍期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
選用抗病蟲品種,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曬土。8月中下旬采筍結束后,定期摘除病殘枝葉;11月底~翌年2月底,及時清園。
田間掛銀灰色反光膜避蚜防病毒,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成蟲,掛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等[6]。
(1)莖枯?。嚎捎?0%多菌靈5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300倍液防治,蘆筍停采后每7~8d噴1次,連噴3~4遍,遇雨補噴1次。(2)褐斑?。嚎捎?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蘆筍停采后每7~8d噴1次,連噴3~4次。(3)銹病: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防治。(4)根腐?。嚎蛇x用75%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或澆灌防治。(5)十四點負泥蟲:可選用0.6%苦參煙堿醇液1000倍液、50%抗蚜威超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90%敵百蟲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6)蚜蟲:可用0.38%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000~1500倍液或5%吡蟲啉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7)斜紋夜蛾:可用8%敵敵畏2000倍液或90%敵百蟲1500倍液防治,每l0d噴1次,連噴數次。
[1] 陳益忠.綠蘆筍的產品開發(fā)及其市場前景[J].農牧產品開發(fā),2001(5):20~23.
[2] 鞏少巖,王賓.營養(yǎng)保健蔬菜-蘆筍[J].農業(yè)知識(瓜果菜),2007(10):10~11.
[3] 譚淑瓊,張艷,衛(wèi)華,等.特色蔬菜蘆筍的栽培技術[J].西藏農業(yè)科技,2011(3):24~26.
[4] 盧緒敏,嚴慶德,趙勤,等.綠蘆筍生產技術的改進[J].中國蔬菜,2006(10):43~44.
[5] 謝河山,程萍,李一平.綠蘆筍的采收及保鮮技術[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5(4):72~73.
[6] 鞠亞美,李進,戴娟.綠蘆筍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