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忠 程志超* 姜漢舜
(1.江蘇省漣水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漣水223400;2.江蘇省漣水縣農科所,江蘇漣水223400)
大棚秋冬茬紅辣椒一般在7月下旬播種,8月下旬9月初定植,翌年1~2月采收。應選耐熱耐低溫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符合目標消費市場需求的辣椒品種,如好農11、先紅1號、好農226等。
播前曬種1~2d,殺滅種子表面病原菌,然后用55℃溫水燙種15min,其間邊攪拌邊加入熱水保持水溫。為預防病毒病,燙種消毒后再將種子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20min,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再放入清水中浸8~10h,隨后用清水洗凈種皮黏液,瀝干水分待播。
7月下旬采用54孔穴盤育苗,播后盤面覆蓋無紡布保濕,大棚覆蓋頂膜加蓋遮陽網,以利于降溫和防止暴雨沖刷。每667m2用種量80~100g。
2.3.1 溫度和光照管理
齊苗后4~5d,覆蓋遮陽網、噴水,降低苗床溫度,白天溫度保持23~25℃、夜間15~17℃,防止幼苗徒長;4~5d后白天保持25~28℃、夜間15~20℃。晴天上午9~10時覆蓋遮陽網,下午4~5時揭起,陰天全天不覆蓋遮陽網[1]。
2.3.2 肥水管理
苗期一般不施肥,如缺肥可進行根外追肥。應及時噴水保持盤面呈半濕潤狀態(tài),最好在清晨噴水。下雨時及時蓋好棚膜,防止雨水沖刷秧苗。定植前5~7d,視苗情分別施肥和噴藥1次。
定植前20~30d,清除前茬作物秸稈,隨即深耕曬垡。有連作障礙的田塊可通過灌水洗鹽、高溫悶棚等方法減輕連作障礙。定植前15d左右,每667m2施充分腐熟有機肥3000kg、硫酸鉀復合肥50kg、尿素10kg,隨后深翻土壤,細耙摟平后筑小高畦寬60~65cm、畦溝寬30cm、溝深20cm。蓋好大棚頂膜,畦面上覆蓋地膜待定植。為防除雜草,可在鋪地膜前2d,每667m2用48%氟樂靈150g兌水50kg均勻噴灑土表,噴藥后隨即輕摟表土。為保證辣椒安全越冬,淮安地區(qū)采用雙層大棚加小棚加草簾或保溫被加地膜的覆蓋形式,因此應提前搭好雙層棚。
苗齡30d左右,8月底9月初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3時以后定植,行距45cm,株距30cm,每667m2栽4000株左右,定植后澆定根水。
前期大棚只蓋頂膜,揭開兩側裙膜,以利通風降溫。晴天棚內溫度高于30℃時,在大棚上加蓋遮陽網降溫;白天氣溫穩(wěn)定在28℃以下時,揭除遮陽網。當夜間溫度低于15℃時,夜間蓋好大棚兩側裙膜。隨著氣溫進一步下降,10月下旬在棚內加蓋內層棚膜,早霜來臨時,搭好小棚并在小棚上加蓋薄膜;氣溫繼續(xù)下降,夜間在小棚上加蓋草簾或保溫被保溫。晴天早晨8~9時,及時揭開草簾見光,當棚內溫度升至8~10℃時可揭開小棚膜;中午棚內溫度高于28℃時,應及時通風,以利降溫排濕。揭膜通風應從大棚南面向陽背風處揭開,風口應由小到大,隨著氣溫升高逐步增大通風量,下午3點30分左右及時蓋上小棚膜及草簾或保溫被。
定植后,中午前后大棚覆蓋遮陽網或草簾進行遮蔭,降低棚內光照強度。9月份以后,可揭除遮陽網,讓辣椒充分見光。
秋冬茬辣椒施肥應以基肥為主,定植后至門椒掛果前一般不施肥;門椒掛果后,每667m2施45%硫酸鉀復合肥15kg、尿素5kg,或施辣椒專用沖施肥,以后每隔15d左右施肥1次;結果盛期,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加0.5%尿素液補充營養(yǎng)。后期氣溫較低,應盡量減少澆水施肥次數。
門椒坐果后,適時采摘,以防墜秧,并促進上層坐果。及時疏去細弱及多余側枝、下部老葉,減少養(yǎng)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下部果實充分見光,促進果實膨大和轉色。11月上中旬初霜來臨前,商品椒基本形成,一般每株結16個商品椒。
可用1500~2000mg·kg-1乙烯涂抹在充分長足的青椒上進行催紅處理,6~7d涂抹1次,連續(xù)涂抹2次。
大棚紅辣椒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和茶黃螨等,應綜合運用農業(yè)、物理、生物、化學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5.1.1 猝倒病
每m3基質噴灑30%惡霉靈水劑150mL,充分拌勻后裝入穴盤育苗,可減少猝倒病發(fā)生;加強苗期管理,適當通風,避免溫度過高,培育壯苗,增強植株自身抗病性;可選用3%惡霉·甲霜水劑800倍液、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600倍液噴霧防治[2]。
5.1.2 辣椒疫病
(1)發(fā)病條件:疫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發(fā)病中心多在棚內低洼積水、土壤粘重或棚膜漏雨處。病菌借助灌溉水傳播,拔除的病株、摘下的病果上的病菌也可侵染鄰近植株,形成新的發(fā)病中心。連作田塊、大水漫灌、平畦栽培、種植密度過大等易造成疫病危害嚴重。(2)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輪作換茬、高溫悶棚(消除連作障礙)、深溝高畦栽培、增施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結構)、配方施肥和加強田間管理等農業(yè)措施可減少辣椒疫病的發(fā)生;田間發(fā)現病株應立即拔除,并將病株帶出田外銷毀;優(yōu)先選用植物源殺菌劑1%申嗪霉素懸浮劑800倍液或0.3%丁子香酚2000倍液等生物農藥,在發(fā)病初期噴霧或灌根防治;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時,優(yōu)先選用煙熏法或噴粉法,每667m2用45%百菌清煙霧劑250~300g熏煙或每667m2用5%百菌清粉塵劑1kg噴粉,既可防治病害,又可防止棚內濕度增加。煙熏法或噴粉法與其它種類的噴霧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噴霧藥劑可選用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50%氟啶胺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每隔7d噴1次,連噴3~4次。
5.1.3 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常發(fā)性真菌性病害,溫暖多雨的條件下有利于該病發(fā)生和發(fā)展??捎?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浸種30min進行種子處理,重病田塊實行與瓜類、豆類蔬菜輪作2~3年,采用穴盤育苗及加強田間管理可減少炭疽病的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可選用25%脒鮮胺乳油1000倍液、25%嘧菌脂懸浮劑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d噴1次,連噴2~3次。
5.1.4 辣椒病毒病
種子消毒、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治蚜蟲可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溶液,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也可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菌毒·嗎啉胍水劑500倍液、50%菌毒清水劑3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噴3~4次。
5.2.1 白粉虱
(1)危害特征:白粉虱若蟲、成蟲大量吸食植株汁液,導致葉片褪色、卷曲、萎縮,若蟲的分泌物使葉片蒙上一層黑色霉狀物,影響葉片正常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造成植株衰弱、枯死,嚴重時果實表面也覆蓋一層黑色霉狀物,嚴重影響辣椒商品性。此外,白粉虱還可傳播病毒病。(2)防治措施:培育無蟲苗,育苗棚和生產棚分開,育苗前清理雜草和殘株,徹底熏殺殘余蟲口,并在通風口設置防蟲網,控制外來蟲源;在辣椒生長點上方20cm處懸掛黃板,每667m2均勻掛30~40片,誘殺成蟲;利用冬季換茬間隙揭開棚膜冷凍10~14d,可殺滅白粉虱蟲源,降低蟲口基數,夏季換茬時密閉棚膜5~7d[3];可選用0.36%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24.5%唏啶噻啉2000倍液、唏啶蟲胺3000倍液加礦物油進行藥劑防治。
5.2.2 茶黃螨
(1)危害特征:茶黃螨生活周期短,繁殖力極強,溫暖多濕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茶黃螨發(fā)生。茶黃螨主要危害辣椒幼嫩部分,受害葉背面呈灰褐色或黃褐色、油漬狀、葉片邊緣向下卷曲。(2)防治措施:在點片發(fā)生時期選用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1%苦參堿可溶液劑1200倍液、3.3%阿維·聯苯菊酯乳油85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等防治,每隔10~14d噴1次,連噴2次,主要噴灑嫩葉背面、嫩莖、花和幼果。
[1] 裴正錄.辣椒大棚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2007(10):10~11.
[2] 呂佩珂,蘇慧蘭,高振江,等.中國現代蔬菜病蟲原色圖鑒[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8.
[3] 吳俊英.設施辣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業(yè),2015(1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