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范 典,劉義偉
(1.軍事交通學院 國防交通系,天津300161; 2.63990部隊,湖北 襄陽441000; 3.駐烏魯木齊鐵路局軍代處,烏魯木齊 830000)
?
● 軍事運輸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高原鐵路押運方艙設計與運用
張艷萍1,范 典2,劉義偉3
(1.軍事交通學院 國防交通系,天津300161; 2.63990部隊,湖北 襄陽441000; 3.駐烏魯木齊鐵路局軍代處,烏魯木齊 830000)
為全面提升青藏鐵路軍事運輸保障能力,基于青藏鐵路軍事運輸押運保障的特殊需求,分析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保障功能,提出建立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隊伍、健全鐵路輸送押運方艙運用管理機制、配套方艙的數(shù)據(jù)采集與傳輸功能設計、組織方艙改型論證等建議。
押運方艙;青藏鐵路;軍事運輸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高原鐵路,由于受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因素影響,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平原鐵路的運營組織方法和安全管控手段,使得需要指派人員全程押運的軍事裝備物資上線運行受到很大限制,直接制約著軍事行動的進程。2012年,原總后勤部下達了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裝備研制任務,擬為從根本上解決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問題提供裝備支持。
青藏鐵路的建成并通車運營,在展現(xiàn)我國綜合國力和科技發(fā)展水平的同時,也牽引出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工作保障的特殊需求。
1.1 供氧和飲食需求
青藏鐵路(格拉段)海拔4 000 m以上地段長達960 km,最高海拔達到了5 072 m,人員在該區(qū)段運行極易發(fā)生急性輕型高原病、肺水腫和腦水腫等疾?。粌鼋Y期長達8個月,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5 ℃,8級以上大風時間年均100~160天,水的沸點只有80 ℃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長達2 600~3 000 h,全年地表輻射最高達250~350 kJ/cm2[1],加之沿線無人區(qū)段長達700 km,對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押運途中的供氧吸氧和飲食飲水自我保障需求十分強烈。
1.2 高效的通信需求
青藏鐵路(格拉段)所有車站中,除格爾木等7個車站外,其他均為無人值守車站[2]。如發(fā)生裝備物資移位、脫落等問題,缺乏鐵路的應急支援力量,押運人員也無法安排停車處置。與平原鐵路依靠車站外勤值班員觀察列車運行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通過報告列車調度員安排臨時停車處置的傳統(tǒng)做法相比較,押運人員與機車乘務人員及其所在地鐵路軍代處調度值班室的通信聯(lián)絡需求尤顯突出。
1.3 全天候押運上線需求
青藏鐵路(格拉段)全線使用高原型內燃機車和高原型供氧客車,采取垃圾密封收集定點吸污措施,上線必須使用載重60 t以下的且輔助型號為T、H、K等速度為120 km/h的貨車,暫不辦理國際聯(lián)運、鮮活貨物、超限、超重貨物運輸業(yè)務。為解決軍用超限裝備物資上線押運問題,現(xiàn)采取在格爾木車站集結成列后加掛供氧客車的措施,集結耗時多為一個月左右,押運工作時效性不高,軍用裝備物資全天候上線需求尤為迫切。
1.4 運行全程實時監(jiān)控需求
青藏鐵路(格拉段)橋隧占區(qū)段長度的15%以上。采用先進的分散自律調度集中、虛擬自動閉塞和以移動通信作為數(shù)據(jù)傳輸平臺的增強型列車控制系統(tǒng)、軌枕式電動轉換設備等聯(lián)鎖和閉塞設備[3],對軍用裝備物資的鐵路運行安全要求極高。押運對象性質特殊,安全保密要求高,運輸途中又受到自然環(huán)境條件、列車沖擊和振動、系固器材質量及其作業(yè)水平的影響,發(fā)生異常情況時機車乘務人員包括押運人員都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存有潛在的安全隱患,軍用裝備物資全程實時監(jiān)控的需求日漸強烈。
根據(jù)青藏鐵路軍事運輸押運工作保障的特殊需求,新研制的鐵路輸送押運方艙以CAF60軍用方艙為載體,按照獨立分區(qū)與整體優(yōu)化相結合的思路,依次劃分為工作區(qū)、休息區(qū)、食品加工區(qū)、衛(wèi)生盥洗區(qū)和外置設備等5個功能區(qū)(如圖1所示)??蒲袠訖C歷經基本性能試驗、部隊適應性試驗和試用驗證,有效解決了在復雜自然環(huán)境特別是高原缺氧、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條件下軍用裝備物資列車和車組在高原鐵路運輸中的人員乘行押運工作與生活保障問題。
(a)俯視圖
(b)側視圖圖1 鐵路輸送押運方艙功能區(qū)劃分
2.1 工作區(qū)
該區(qū)由工作臺、加固計算機、燃油加熱器、空調室內機、攝像頭和對講機等設備組成,主要實現(xiàn)運輸對象的實時監(jiān)控、艙內保溫和應急通信等功能。其中,工作臺設有3個工作席位;燃油加熱器和空調室內機在冬夏兩季,可將艙內溫度控制在20 ℃左右;加固計算機既可供押運人員觀察并記錄途中有關情況,又能實時顯示并儲存在方艙頂部四角設置的紅外攝像頭采集的押運對象運行外觀狀態(tài)圖像;紅外攝像頭白天雙方向顯示距離大于400 m,夜間大于200 m;對講機的通話距離大于600 m,在運行途中可保持與機車乘務員的隨時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可通過機車乘務員報告列車調度員及時安排停車處置。
2.2 休息區(qū)
由床鋪、制氧機、吸氧面罩和UPS電源等設備組成,主要實現(xiàn)人員休息、吸氧和不間斷供電等功能。其中,4張床鋪可保證4名押運人員臥床休息,使用一臺鐵路輸送押運方艙可滿足軍用裝備物資車組在高原鐵路運輸?shù)难哼\需要,使用兩臺可滿足開行軍用裝備物資列車的押運需要。艙內配置的兩臺制氧機、制氧濃度大于90%,滿足持續(xù)供氧要求,側壁安裝的4只吸氧面罩,滿足4名人員同時吸氧要求。UPS電源能保證斷電一小時內的艙內應急照明和制氧供氧。由于采取了工程降噪技術措施,艙內噪音小于70 dB。
2.3 食品加工區(qū)
由加工臺、保鮮柜、電磁爐、吊柜和高壓鍋等設備組成,主要實現(xiàn)人員押運途中的飲食、飲水保障等功能。其中,一次加工制膳能力滿足4人同時飲水就餐要求;保鮮柜容量滿足4人持續(xù)3天的半成品類主副食材的冷藏保鮮要求。
2.4 衛(wèi)生盥洗區(qū)
由洗面池、貯水箱、污水箱、打包座便器和小便器等設備組成,主要實現(xiàn)人員押運途中的供水、盥洗和集污排污等功能。其中,貯水箱容量滿足4人持續(xù)3天的飲用、飲食和盥洗需要;污水箱容積和打包座便器的包裝袋使用次數(shù),滿足青藏鐵路在格爾木、拉薩西站定點吸污和垃圾集中回收的環(huán)保要求。
2.5 外置設備區(qū)
由A型架、導向滾輪、發(fā)電機組、空調室外機和燃油箱等設備組成,主要實現(xiàn)整裝整卸、發(fā)電供電、溫度調控、燃油供給等功能。其中,艙內供電采取自發(fā)電和市電兩種形式,采用的高原型柴油發(fā)電機組,其功率滿足艙內用電設備同時工作的要求。燃油箱容積滿足發(fā)電機組、燃油加熱器持續(xù)6天工作的要求。方艙可使用集裝箱整裝整卸車、鐵路貨場叉車和龍門吊車裝卸載。
較之已經列裝的其他軍事運輸保障裝備,鐵路輸送押運方艙既可作為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裝備獨立或成組使用,也可作為野戰(zhàn)指揮方艙或人員食宿方艙獨立或成組使用,應用范圍較為廣泛。就方艙押運保障功能的實現(xiàn)來看,對押運人員綜合素質、專業(yè)技能及其途中的燃油、補水、主副食材和定點吸污保障要求更高,要快速生成高原鐵路輸送保障能力,著眼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編配運用,應當重點關注解決如下問題。
3.1 建立兼、專并舉的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隊伍
按照編配方案要求,鐵路輸送押運方艙主要編配于后方倉庫和駐鐵路軍代處。鑒于鐵路輸送押運是在遠離單位的情況下由少數(shù)人單獨執(zhí)行任務,人員管理、裝具使用、情況反饋、途中保障特別是突發(fā)特殊情況處置等,主要依靠駐鐵路沿線軍代處會同鐵路部門實施處置。應借鑒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在后方倉庫建立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專職押運隊伍,通過系統(tǒng)培訓、考核合格后憑證上崗,承擔聯(lián)勤保障中心管轄范圍內所有后方倉庫的押運任務,以及所編配的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日常管理職責。在青藏鐵路公司駐格爾木鐵路地區(qū),依托駐地部隊建立鐵路輸送押運方艙保障基地,由西部戰(zhàn)區(qū)指派建制分隊,輪流擔負鐵路輸送押運方艙日常管理與上線押運任務,由駐青藏鐵路公司軍代處負責專業(yè)技能訓練、檢查考核、押運計劃分配、任務交接安排、人員途中管理、任務實施情況的掌控及其通報上報等,協(xié)調駐地部隊和鐵路部門,組織實施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相關保障工作。
3.2 健全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管理和運用工作機制
實現(xiàn)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裝備保障效能的最大化,關鍵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包括確定后方倉庫和駐各鐵路局軍代處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編配數(shù)量規(guī)模,會同國家鐵道管理部門制訂《鐵路輸送押運方艙運用管理規(guī)定》,規(guī)范箱體編配規(guī)模、任務分配與箱體調用、運行通報與掌管分工、押運人員培訓與指派分工、方艙維修養(yǎng)護與保管儲存、途中保障與艙體回空、特情處置與通報上報等內容,明確相應的人員編配數(shù)量、經費保障渠道和清算標準等。應結合部隊高原駐訓任務需要,由裝備承研單位會同駐青藏鐵路公司軍代處協(xié)調高原駐訓任務部隊,精心組織鐵路輸送方艙的部隊試用工作,在高頻次的使用中完善優(yōu)化方艙的結構功能設計,在實戰(zhàn)化運用中健全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推進高原鐵路輸送押運方艙保障能力的快速生成。
3.3 配套鐵路輸送押運方艙數(shù)據(jù)采集與傳輸功能設計
軍事運輸保障需求可知、保障資源可視、保障任務精確、保障行動可控是軍事交通運輸信息化的建設目標,關鍵在于基礎數(shù)據(jù)的實時采集與傳輸,即動態(tài)數(shù)據(jù)采集平臺的構建。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研制中,通過在艙體4個頂角安裝攝像頭,連通艙內加固筆記本電腦,實現(xiàn)對鐵路輸送押運方艙前后兩端一定范圍內押運對象外觀運行狀態(tài)的實時觀察,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純依靠人為觀察,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需待停車后方可處置的做法。盡管方艙研制中預留了拓展傳輸交換和音頻視頻功能的數(shù)據(jù)接口,但由于沒有配套相應的數(shù)據(jù)傳輸設備和交換手段,基礎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運用尚處于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孤島”之中,既沒有實現(xiàn)車內押運對象的實時監(jiān)控,也沒有實現(xiàn)與有關駐鐵路軍代處的信息傳遞與交換。以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為基礎平臺,研究具有高原鐵路軍事運輸押運保障、實時信息采集與傳輸交換、特情處置預案生成與輔助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軍事運輸保障單元,既是軍事交通運輸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建設面臨的難點問題,也是快速生成高原鐵路新質作戰(zhàn)保障能力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3.4 著手組織機動式鐵路輸送押運方艙改進論證
盡管在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研制中,以高原鐵路軍事運輸?shù)那趧招枨鬄闋恳?,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押運人員工作、途中生活的獨立性保障需要,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保障理念和軍隊后勤裝備管理體制等因素影響,忽視了鐵路輸送押運裝備本身所具有的“機動性”保障特征,采用傳統(tǒng)的方艙結構形式使得裝備不具備自行功能,對部隊接續(xù)運力和車站裝卸機具依賴性很強,裝卸載和系固作業(yè)費時費力,與新形勢下部隊快速機動要求存有明顯差距,裝備自身的功能拓展也受到很大限制。應結合部隊高原駐訓任務試用和軍隊裝備發(fā)展規(guī)劃,著手研究論證改進機動式鐵路輸送押運方艙,通過改型升級,最大限度提升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綜合保障功能,減少對交通運輸部門的依賴程度,順應我軍全域機動作戰(zhàn)保障的使命任務新要求。
青藏鐵路連通軍事斗爭準備主要方向,地位作用十分突出。順應新時期軍事戰(zhàn)略指導方針新要求,研究鐵路輸送押運方艙的編配運用問題,著力解決我軍高原鐵路輸送的難點問題,對于推動科研成果的快速轉換、全面提升青藏鐵路軍事運輸保障能力,意義尤顯重大。
[1] 劉義偉,王曉安,張鵬.青藏鐵路(格拉段)開辦正常軍事運輸業(yè)務問題探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09,11(1):26-29.
[2] 張娜,王曉安,張峰.青藏鐵路(格拉段)軍事運輸保障能力評價[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2,14(5):18-21.
[3] 張艷萍,管曄,吳洋.青藏鐵路(格拉段)軍事運輸工作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5.17(9):10-14.
(編輯:孫協(xié)勝)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Railway Escort Shelter in Plateau
ZHANG Yanping1, FAN Dian2, LIU Yiwei3
(1.National Defense Traffic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2.Unit 63990, Xiangyang 441000, China; 3.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Urumqi Railway Bureau, Urumqi 830000, China)
To improve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pport function of railway escort shelt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needs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escort support in Qinghai-Tibet railway, and proposes following suggestions: constructing escort team for military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plateau, comple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railway escort shelter, designing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function for shelter, and organizing modif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shelter.
escort shelter; Qinghai-Tibet railwa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2016-11-09;
2016-11-28.
張艷萍(1978—),女,碩士,講師.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3.007
E234
A
1674-2192(2017)03- 002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