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靜
幼兒的成長是多方面的,自然也包括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且幼兒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夠正確表達思想、理解事物和獲取知識。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基本的游戲情境和游戲活動來做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橋梁,促進幼兒的語言交流和語言思維的發(fā)展。
一、用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
游戲,是幼兒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活動。讓游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擔負一定的教育任務(wù),如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一定的認知背景并激發(fā)其語言表達欲望,就會使游戲本身進化為一種游戲情境。例如在“點名”游戲中,我多會示范說:“穿紅色外套的楊洋在哪里?”、“梳著漂亮小辮子的琳琳在哪里?”在以中速語速示范的表達中,孩子的姓名前被冠以某種特征的修飾和限制,對于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短語、單句與一重的復句——的大班幼兒來說,會讓他們有一種新鮮感和趣味感:“原來,點名還可以這樣點?”這就會激發(fā)幼兒嘗試進行該種“好玩”的點名游戲的欲望——“我也要試試”。
這一游戲中,第一,是孩子熟知的事物,幼兒有日常幼兒園點名的背景認知;第二,激發(fā)了孩子的點名欲望,游戲興趣由此產(chǎn)生;第三,也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孩子要想玩好、玩熟這一游戲,必會要求幼兒通過一定的語言表達,來將自己對同伴的衣著、身體或其他特征的觀察“說”出來。這就會促使幼兒日常語言詞匯或句子儲備的調(diào)動與遷移。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設(shè)會由此開啟;第四,良好的語言表達以及所獲表揚和肯定,也有助幼兒享受語言表達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二、用游戲活動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內(nèi)涵
幼兒表達中,常見有幼兒滿臉憋得通紅、張口結(jié)巴,講不出話來的情形。究其因,幼兒詞匯貧乏、表達方式掌握的欠缺等使得幼兒無法正確地以語言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等表達出來。亦即家長們口中常說的“孩子不知道怎樣說”。所以,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建設(shè)的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豐富幼兒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包括日常所用詞匯量的增加、表達方式的掌握等。前者,如代表肯定意思表達的詞匯,如嗯、是、就是、一定、需要等;代表否定意思表達的詞匯,如不是、不要、不能、不會等;代表所有權(quán)的詞匯表達,如我的、你的、他的、大家的等;代表疑問意思表達的詞匯,如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在哪里、怎么樣等。后者,如一些常用句式“我想……(做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我不要那樣做”“他拿走了我的……(東西)”等。
在游戲中豐富幼兒的如上詞匯和句式掌握是較為直接有效的。如教師可指導甲幼兒將乙幼兒的玩具藏起來,并對乙幼兒說“你的××(指玩具名稱)不見了”,乙幼兒則會回應(yīng)說“我的××不見了。你藏在哪里了?”一問一答間,就會促使幼兒使用相關(guān)詞匯或句子作一定的語言表達。又如教師為幼兒講述“春天”故事時,以必要的背景知識提供為基礎(chǔ),可詢問幼兒“你還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什么變化”,來引導孩子去說句子,如“大樹變綠了”“小朋友脫去了棉衣”等。多次練習,幼兒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表達能力。
三、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人的語言能力提高對于思維能力提高的促進是極其重要的,人正是借助語言才能夠?qū)⒆晕宜季S的結(jié)果與他人進行交流,所以才有皮亞杰所說“沒有語言,我們的智慧不比猩猩、嬰兒有多少進步”。而對幼兒來說,語言就是思維的最直接反映和表達。如“玩具就是布娃娃、小汽車”背后的思維,是幼兒的以所感知的具體實物為具體形象的形象思維;又如“兇惡就是大灰狼”的背后,是幼兒以直接形象思維所反映的抽象概念。因此,換個角度,從具體的、形象的、幼兒可感知的具體事物出發(fā),引導幼兒來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必要的,而游戲在其中正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如在表演游戲中,教師可自主做出或指導某幼兒做出某一動作,讓其他幼兒猜猜“XX(指某幼兒)想做什么呀”“后面,你以為XX會怎樣做呢”“如果是你,你又會怎樣做呢”等;又如在聽讀散文《螢火蟲和星星》過程中,教師可以帶幼兒一起做“螢火蟲和星星”的音樂游戲,然后讓幼兒說自己體會到的“溫柔”“夢幻”等,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覺。自然,在想象、聯(lián)想、分析、判斷、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幼兒的表達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促進和提高。
總之,作為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充分利用游戲的作用是必要的。如果這樣教學,就會讓幼兒說得有興趣、有內(nèi)涵、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