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近年來習近平使用的一個高頻詞。這份自信何來?首先來自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深厚文化家底;更源于堅信中國文化、中國智慧對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的巨大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獨具個性的語言風格,引起廣泛關(guān)注。吟詠習近平用過的詩句,人們可以感悟他治國理政的情懷與智慧、胸懷與自信。
——2012年11月15日,剛剛履新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以“夙夜在公”宣示責任擔當,言簡意賅,擲地有聲。此語出自《詩經(jīng)·召南》。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時,習近平以“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概括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可謂“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壯寫一部中國夢“簡史”,蘊含著歷史的沉思,激揚起奮斗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在勝利日大閱兵的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以《詩經(jīng)·大雅》中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展望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世界和平發(fā)展的美好未來,讓“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真理之聲振聾發(fā)聵。
——2016年9月,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化用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繪杭州的江南韻味;引用宋代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中名句“弄潮兒向濤頭立”,號召二十國集團勇做世界經(jīng)濟的弄潮兒,很有感染力,為這次盛會留下了難忘的中國印記。
不僅引用古典詩詞,習近平還曾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鞍傩照l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這首詞情真意切,成為當代共產(chǎn)黨人的“明志篇”。
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也;詩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憫之情、至曠之懷也。人生自有詩意,時代呼喚新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有責任寫出中華民族新史詩?!保ㄎ?辛識平 據(jù)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