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漢南區(qū))子林小學 王艷霞
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說”的環(huán)境
■ 武漢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漢南區(qū))子林小學 王艷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孩子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在教育目標多元化的今天,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學生的語言表達意識逐漸形成,好的教學能引導學生想說、可說、敢說、會說,而差的教學則會導致學生習慣于沉默,或表達并非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因此,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方面占有主要地位和作用的語文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作用。接下來,筆者從一名語文老師的角度談談如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說”的環(huán)境。
兒童發(fā)展心理的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潛力很好,他們善于模仿,喜歡說話??吹绞裁凑f什么,從不顧及什么??墒?,到了高年級,學生變得越來越不愛說,甚至有的課堂上老師“一言堂”,因此,老師應該創(chuàng)設富有吸引力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
例如《鄉(xiāng)村四月》這首詩,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有讓學生說春天美景這一環(huán)節(jié),課前我搜集了許多生活中的美景圖片,做成影集,循環(huán)播放,再配上美妙動聽的輕音樂,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美景就在我們的身邊,都是熟悉的景點和景物,同學們議論紛紛。這時,我立刻抓住良好的語言訓練機會,誘導他們說話。對那些說得學生好的予以肯定,說得不太完整的要求他們排好語序再說,特別注意對那些不敢開口的學生,我相機引導啟發(fā),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鼓勵學生開口說,只要能說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我立即表揚,從而激發(fā)他們想說的欲望,給他們壯膽。
小學生對新鮮好奇的事物會有強烈的表達欲望,適時激發(fā)小學生的表達欲望,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小學時期是人生的初步階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稀奇的,所以,我覺得聯(lián)系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話題,是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善于借助豐富多采的日常生活進行語言教學。
例如《巨人的花園》一課的學習中,在教學中講到巨人把孩子們都趕走這一部分時,我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就把文中的內(nèi)容模擬到課堂上來,組織學生模擬情景劇表演,老師演巨人來轟趕他們,其他學生演小動物和孩子們,表演完后,再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來談感受,交流討論:你覺得巨人為什么要把孩子們趕走?他這樣做好不好?拋出問題后,立刻形成了兩個對立的觀點,有人說:“我覺得不應該把孩子們趕走,因為美麗的景色要大家分享才會更美麗?!边€有人說:“我覺得應該趕走,因為以前我家院子里的桃樹開花時很美的,就被別人把花都折斷了,拿到自己家里當插花,那萬一這些孩子們進來了,巨人肯定會擔心他們破壞這里的美景?!闭锹?lián)系了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語言話題,同學們才會你一言我一語,有很多話可說。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我要求各組中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先示范,然后再引導學生自由地想象和發(fā)揮,對有創(chuàng)新的地方,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再如《遲到》這一課,當作者因為各種原因不想上學而遲到,被父親狠狠打了一頓時,我就及時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小組討論:作者該不該挨打?為什么?你有過遲到這樣的經(jīng)歷嗎?讓你最難忘的是哪一次?這樣的問題拋出去后,學生立刻炸開了似的展開討論,再請小組匯報時,學生都能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說:“我們小組覺得遲到了就該挨打,她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不然就不會長記性,有可能下次還會遲到的?!绷⒖逃辛硪粋€小組舉手反駁:“我們小組有不同的看法,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免不了會出錯,應該給機會改正,而不是打罵。”還有小組繼續(xù)反駁:“我們小組覺得其他兩組說的各有道理,我們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犯了錯誤應該懲罰,可是,不能下手太狠了,還是要以說服教育為主。”……
此時我就在思考,學生為什么有這么多話可說呢?原來是老師的提問,正是學生生活中遇到過的,也發(fā)生過的事情,他們當然有話可說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語言話題。只有讓學生對話題產(chǎn)生興趣,學生才有話可說。
許多人在眾人面前是無話可說的,或在生人面前很不自然,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的。這樣勢必會影響著一個人的交際。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誘導學生“敢說”,是有重要意義的。在課堂提問中,常常是學生被點名站起來而臉色緋紅。他們之所以不敢說,是因為怕自己說得不好,受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恥笑。正是因為這樣經(jīng)常不說,組織語言的能力越來越差,如此惡性循環(huán),學生就更不敢說,其實只要學生能開口說一句話,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因為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口頭表達也需要鍛煉,誰都不是天生的出口成章,口若懸河。
例如《月球之旅》這課教學,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有關人類探索月球的相關資料。上課時,我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讓學生可以在小組內(nèi)大膽的說,暢所欲言的說,然后以小組匯報為單位來匯報。我本想,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又做了充分的預習和討論,小組匯報起來應該每個成員都有話可說,但是,沒想到,匯報時只有那幾個會說的學生敢舉手。于是,我趕緊調(diào)整教學思路,激勵不敢開口的學生大膽表達,首先點了一名平時最不愛發(fā)言的陳志庸同學,他面露為難之色,慢慢騰騰地站起來,結結巴巴,支支吾吾,一句話都表達不清楚。此時我仍然面帶微笑認真聆聽,耐心的幫助他調(diào)整語言,然后再讓他表達一次,這一次他表達的非常好,搜集的資料也很齊全,同學們羨慕的看著他,認真的聽著,于是我及時表揚和贊賞,他露出了開心的微笑。這樣一來,敢說的學生越來越多了,表達起來起信心十足。本來學生對神秘月球之旅這個話題就非常感興趣,我因勢利導,播放月球之旅的相關視頻影片,再讓學生談觀后感,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敢說。
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對不敢說的同學要給予自信,多鼓勵,多表揚,對不會說的同學要多提簡單的問題,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敢說的信心。
自信是會表達的第一步,其次就是表達時要有方法,有條理,這樣你說的話才能吸引聽眾。無論是上課回答問題,還是課外與人談話,都應有條理,使別人聽清楚。說話有條理,就是常說的“言之有序”,也就是按一定的順序說話,說完一層意思,再說一層意思,并注意各層意思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說得清楚。
首先,表達不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膽量不夠,缺乏鍛煉,一站起來就心慌,一張嘴就打哆嗦,不敢說。
2.思維混亂,為什么說,說什么,怎么說;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沒想清楚。
3.沒掌握分寸,說過頭,說不到位,怎么說才恰如其分,沒掌握好。
4.用什么詞句不準確,什么語調(diào),什么句式,不能準確的表達心聲。
相應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問題。
1.明確表達目的,解決“為什么說”的問題。
2.想好表達的方法,解決“采用什么方式說”的問題。
3.理清表達思路,解決“先說后說”的問題。
4.根據(jù)對方特點,聽者的身份、性格,與自己的關系等要弄清楚。
5.加強鍛煉,養(yǎng)成善于表達的習慣,要沉住氣,禮貌大方,語氣親和。
6.注意積累,多聽、多看、多交流,豐富表達經(jīng)驗。
7.重視語文修養(yǎng),采用各種方式方法,提升學識學養(yǎng),進而提升談吐品位。
8.多積累,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素質(zhì),說話自然條理分明,有邏輯。
因此,學生由有話想說,到有話可說、敢說、會說,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步步慢慢引導,切不可心急,一心急就會亂發(fā)脾氣,亂批評,要沉得住氣,因為老師起到一個以身示范的作用。當遇到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要表揚,當遇到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更要表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說”的良好氛圍,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說”的良好情景,給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說”的良好信心。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以滿腔熱情關愛學生,和學生直接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讓每個學生都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責任編輯 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