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辰
今年的藝術(shù)品市場會啥樣?還會上演去年春拍那么多拍品“大鬧”香港拍場一幕嗎?大咖也好,行家也罷,談預(yù)期只能算是自己對市場的一種感覺吧,至于到底會怎樣,只能在拍場上見分曉。
一向會率先揭幕中國文物藝術(shù)品春季拍賣的香港蘇富比,此季仍是“領(lǐng)跑者”—較往年的香港春拍又略微提前了。3月31日至4月5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國書畫、中國古代書畫古董藝術(shù)品、當代水墨、油畫、珠寶手表等紛紛登場,為各路藏家捧出藝術(shù)珍寶。
于去年才在香港市場“露臉”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此季再度出擊—呈獻百件名家翰墨。這之中,“五十萬卷樓”小輯作品雅致、羅孚“絲韋堂”藏品盡顯廣東收藏文化,不僅各具特色,且皆為多年秘藏,從未公開。
吳湖帆舊藏石濤《山水》十二開冊頁可謂本場的重中之重。此冊頁用筆瀟灑,色彩淋漓,為石濤晚年杰作。所繪景色各有不同,每圖皆有題畫詩一句,詩畫一體。該作創(chuàng)作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七月,這一年的秋冬之際石濤示寂于揚州。從此冊頁筆法來看,石濤晚年對自然山水與內(nèi)心交融的參悟,即“神遇而跡化”的意象表達,達到了一個高度。在其酣暢淋漓的筆墨中體現(xiàn)出“至人無法,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畫理境界。此冊有華世芳、吳湖帆和唐云的題跋,可知在清末由華世芳所藏,后歸于吳湖帆“梅景書屋”。吳湖帆在冊中有三題,贊之:“石濤神化之筆,湖帆銘心之品”!
王原祁《仿黃子久山水》體現(xiàn)畫家仿古而不受古人限制之妙。此幅山水師法黃公望,巖壑競秀,群山空遠,汀岸、草木、村舍點綴其中,筆墨蒼潤,渾厚華滋。畫中有題識數(shù)語,為其“宋法元趣”的感悟表達。此幅作于康熙癸巳年(1713)年仲春,時年王原祁72歲。畫中鈐有“寒碧主人”等印,可知在清代曾歸鑒藏家劉恕所有。
此季中國書畫部將呈獻逾300幅近現(xiàn)代書畫佳構(gòu),總估價約1.6億港元,并推出多個精心策劃的專題,涵蓋如“梅景書屋”收藏及師生書畫、“五十萬卷樓”藏名家作品等;而張大千多幅贈友之作更是矚目亮點,如賀臺靜農(nóng)雙親壽辰的潑彩山水巨制、壽吳湖帆七十生日的墨荷、贈臺灣軍界耋宿毛瀛初的紅荷等,薈萃一堂,美不勝收!
張大千《雨裛紅蕖冉冉香》是先生1976年決定落葉歸根,返國定居,是年尚未辟地建園,暫棲臺北市區(qū),訪友探舊,往來不輟。臺北歷史博物館與其淵源很深,既為其展覽舉行之所,館長何浩天亦為老友,往訪期間,亟賞該館池塘荷花綻放之盛,以其“暗香襲人衣袂”,乃賦詩入畫上佳之選也。本幅源起即于賞荷觸生靈感,返家覓句,自杜甫詩意中取題寫成本幅。畫中取題“雨裛紅蕖冉冉香”,只見綠葉簇擁,高低錯落,朱荷盛放,或含苞待放,掩映其間,或半露,或畢現(xiàn),迎風(fēng)蕩漾,搖晃多姿。全畫設(shè)色明麗清秀,朱翠相襯,雅淡脫俗,花瓣邊沿,配以較濃之紅色,遂起悅目之效。大千寫來隨意自如,用筆淋漓恣放,毫端飽蘸水份,滿紙頓見氤氳濕潤,水氣瀰漫,正是雨過之姿。乘興寫之,遂得佳品。畫成,日后再檢贈友人毛瀛初,補題記之。毛氏甚賞之,傳付兒輩,保存至今,也四十載矣!
吳冠中《張家界寫生》也是件不可多得之作?!耙钊罩北紡埣医?,那是只為伐木護林的簡易公路,一路坑坑洼洼,散布著大小石塊,是運木材的大卡車搖搖晃晃的通道。傍晚,車轉(zhuǎn)入山谷,凸現(xiàn)茂林、峰巒,郁郁蔥蔥,景色大變,我想是張家界了……翌晨我們匆匆入山,陡峰林立,直插云霄,溪流穿行,曲折多拐,野、奇、深遠,無人跡。我借工人們搟面的大案,厚且重,幾個人幫我抬入山間,作了兩大幅水墨,再作速寫。”《張家界寫生》即上文吳冠中所說的“兩大幅水墨”之一,寫于高麗紙上,印章鈐于1980年,畫家于1994年補題的。
4月5日登場的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對于全球喜好中國瓷器古董雅玩的人來說,是不容錯過的。今年這部分拍品也不乏惹眼之作。像“瑩凈芳淳:顯赫私人瑰藏宋代瓷珍”專題,無疑給崇尚宋人文化的藏家一次典藏良機。據(jù)介紹,此藏家慧眼獨具,早于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集成了一批稀有優(yōu)質(zhì)、來源有序的宋朝及早期瓷器。其中宋定窯白釉刻花牡丹花長頸瓶更是本場專拍中的亮點,此瓶曾為艾倫巴羅爵士(Sir Alan Barlow)及沐文堂收藏,傳世品中惟見一類似例,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而“清潤柔輝:茉琳琵金頓珍藏黃釉御瓷”專場也必將引起買家的激烈爭奪。去年春拍,琵金頓專場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績。承此佳績,夫人茉琳·琵金頓私人珍藏六件—由明成化至清雍正黃釉瓷器將亮相本季拍賣。此組瓷器來源顯赫,均為先生所贈。其中有源自H.R.N.Norton的明成化黃釉盤及曾為大維德爵士所藏的明弘治黃地青花梔子花盤。
昔日宮墻內(nèi)、帝后間,小巧玲瓏之品,或為摩挲把玩,或為置案清賞,其精致入微,僅皇室可享。而在“玲瓏雅趣:明清掌上御瓷珍玩”專場中,遴選了各式明清袖珍御瓷數(shù)件,細膩之處巧奪天工。其中成化二珍—斗彩月季花高足杯及青花折枝花卉小杯,尤為珍罕。把玩掌中,趣味無窮。
“韞古雙仕:美國私人瑰藏中國藝術(shù)品萃珍”中也是重器呈獻。據(jù)了解,該專場是在紐約古董翹楚藍理捷悉心引領(lǐng)下,慎選兩個美國私人收藏精品,共有24件,除矯健玉牛外,還呈現(xiàn)宋至清御瓷重器,大多來源顯赫。其中包括Stephen Junkunc III 舊藏官窯葵瓣盤,樸實古雅;又有鈞窯葡萄紫釉水仙盆,其發(fā)色濃艷亮麗;而清康熙釉里紅龍紋三弦瓶,造型優(yōu)雅,頗為悅目。
除了上述主題鮮明的專場外,中國藝術(shù)珍品專場同樣聚集了諸多明清雅瓷重器,不勝枚舉。這之中,包括御制壽字巨幅緙絲,乃為慶祝清乾隆帝八旬萬壽而制,殊為珍稀。而明永樂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明宣德釉里紅三魚紋高足杯,均為業(yè)界大家仇焱之舊藏,來源有序,極其難得。一件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更有望“攪熱”這個春季。此宣德大碗,妙作十瓣花式,猶若荷葉半綻未放,神繪游魚四尾,兩兩相對,嬉泳水藻池蓮之間,寄清白廉潔之德。歷經(jīng)世代傳承,幸猶完美無損,問鼎明初青花陶冶之巔。私人收藏中絕無僅有,傳世繪相同魚藻紋的宣德碗,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但尺寸較小。此宣窯大碗早于1963年就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公開展出,著錄甚豐,在日本為人所慕,現(xiàn)首現(xiàn)國際藝術(shù)市場,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