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明
工業(yè)化的迅猛發(fā)展,使我們的生活缺少詩意,鋼筋水泥禁錮了我們的思想,囚禁了月色朦朧,囚禁了紅霞滿天。學生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自然景物的熏陶,于是缺少詩意的創(chuàng)作。于是,我們在快餐文化的導向下走向另一種功利性的寫作教學模式。
提倡詩意的生活是詩意寫作的前提。只有學會品讀生活,才能迸濺出詩意的火花。在作文教學中要體現(xiàn)詩意,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詩意的文字。
一、如實反映生活是寫作的前提
從生活中感悟,并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是我們的追求。經(jīng)過幾年的作文教學,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受網(wǎng)絡(luò)流行小說、校園言情小說的影響較大,文章的內(nèi)容嚴重不符合身邊的生活,從每天的瑣屑事情中不能夠提煉出自己生活的體驗。學生普遍認為簡單的生活不能夠體現(xiàn)出真正的美感,于是在假大空的語言中尋找一個作文的支點,這樣的支點顯然不能夠支撐起一片作文的藍天。關(guān)于真實這一點,我很贊賞唐朝白居易的觀點。白居易認為,寫文章應該有嚴格的真實性。他說他的作品“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又在《秦中吟序》中說:“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其歌其事,命為《秦中吟》。”他的作品寫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而且有很多都是他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而并無虛構(gòu)夸張的成分,是文學創(chuàng)造中嚴格遵循真實的精神產(chǎn)物。
事實的嚴重失真,是現(xiàn)在學生在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許多根本就不應該屬于他們的生活,卻在他們的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而且不計任何后果。怎么驚天動地怎么來,好像他們寫的就是心跳,這樣的結(jié)果只能夠讓老師的心速加快,卻不能讓他們的文章從大多數(shù)文章中跳出來。從選材上來講,現(xiàn)在學生的材料不真實,除了和他們自身的生活感悟有關(guān),教師的指導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受考試指揮棒的指導,很多老師追求功利的教學模式,叫學生背優(yōu)秀的作文,把一些所謂作文材料反復灌輸,忽視對學生生活感悟的指導,一味追捧優(yōu)秀的作文,很大程度扼殺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活的感悟能力,讓學生淪為模仿的奴隸。
學生除了在題材上嚴重失真以外,在結(jié)構(gòu)上的嚴重模仿也是作文的大忌。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過分強調(diào)了文章格式上的創(chuàng)新。先談格式,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老三段打入了地牢,但是我們在追求格式的時候,過分流于形式。比如題記,有一次閱卷發(fā)現(xiàn)300多人的考生居然有200多人寫題記,不是說不能寫題記,關(guān)鍵問題是,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寫題記的必要?文章的段落分布是不是一定都要追求“亂石鋪路”?現(xiàn)在有不少學生,只要是第一段必是秋雨秋風渲染環(huán)境,渲染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這樣的語言,不是說不可以運用,但是不能和文章嚴重脫鉤。李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幾筆極盡傷懷悲古。而我們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有些教師在指導寫作時,不管文章的內(nèi)容到底是什么,怎么煽情怎么來,完全不考慮文章的充實,完全不考慮貼合主題,只是一味堆積語言,這樣的文章即使語言再優(yōu)美也只能是走向死亡。真實,不管是材料還是格式抑或情感,都是詩意寫作的前提,拋開這些無法談詩意的寫作,因為詩的前提就是真實。
二、把握文章的主題,激昂文章的風骨
文章的主題是寫文章時候的一個方向,是寫文章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只有審清楚了文章的主題才能夠真正感覺到文章應該寫哪些東西,如何去寫,也就是我理解的樸素的“文心”。在寫作的過程中只有主題鮮明,才能把文章真正寫好。很多學生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對主題把握得不是很準確。從材料中提煉主題,然后精心構(gòu)思,才能把主題凸現(xiàn)出來,如果不能凸現(xiàn)主題,那么文章就很容易走題。但是很多學生首先不能從材料中提煉出隱性的觀點,對一些細微的暗示不能體會。在直接給的話題作文中,學生也不能從中找到與話題相對應的主題,而且在話題中不能真正把握要點。比如以“陽光”為話題,部分學生就不能想到由陽光引申出來的其他涵義。對于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時,文章的立意,也就是風骨,還是應當以生活中的正面為主,我們的學生在表達主題上不能選擇好的體裁和立意,或者對一些事物的認識停留在膚淺的程度。學生的思維膚淺,是因為他自身的認識世界的能力還比較有限。但是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有必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念,讓他們在一些是非問題上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我有一個學生寫《我的理想》,大意是自己以后要做一個老板,做老板有什么好處呢?可以整天玩樂,別人管不了自己,也不用受別人的責罵,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罵罵別人。還有的學生想做歌星、演員,為什么?有人擁戴,有錢賺。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價值觀就要進行指導,因為這樣的錯誤價值觀決定了他們的作文不可能出現(xiàn)較高的立意。
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許多以前不能容納的社會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學生可能感到很困惑,尤其是處在身心發(fā)展時期的學生。但是作為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如何去真實地認識世界,認識世界中的陽光的一面。
三、情感和語言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構(gòu)成部分就是情感。文章要有血有肉,就必須給文章注入情感。情感就好比汽油,有了汽油汽車才能夠在公路上行駛,文章有了情感也就真正有了生命。這一點,對于中學生寫作教學來講,尤其顯得重要。一篇文章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命題者可能會給你指定,但是貫穿一篇文章的情感,卻不是每一個人能夠真正把握的。情感的起伏,思路的暢快或是枯澀,都是通過文字來表現(xiàn)的。學生在自我控制的能力上,由于年齡的關(guān)系,我想是達不到“發(fā)乎情,止乎禮”,學生一般來說是有情就要抒發(fā),不管是不是值得抒發(fā)。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學生以呼吁式的情感開頭,以口號式的樸素表達結(jié)尾。不是說這樣不好,這樣不太可取的原因在于太平,太多的人這樣去操作,于是少了新意。文章崇尚“喜崛不喜平”,如何表達情感?我贊同把情感和景物放在一起去描寫,而且最好情感要不斷地變化和起伏。有很多人不了解,怎么感情會發(fā)生起伏呢?總不能都像林黛玉一般一會哭一會笑吧。其實人情感的變化是很正常的,可能因為景物的變化而感傷,也會因為一些難以名狀的東西而釋懷。我個人倒是認為林黛玉性格是文人性格。如教材中的《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寫出了作者之樂,而“凄神寒骨”又極盡悲涼之氣。這里面除了柳宗元描寫的細膩以外,還有感情到位的烘托。當然也有樂景寫悲情的范例,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情景交融是走向詩意寫作的道路。其實,小學生常寫的分數(shù)和花草、小鳥的關(guān)系就是簡單的情景交融或者寓情于景的開始。分數(shù)考得好,就是花朵也笑了,小鳥也歡快地歌唱了,反之,則表示煩躁。中學生在這一點上稍微成熟。如下面這段作文:
那一天,我飛快地從家中跑向了小河邊,躺到那草地上,我抽噎著。這時候耳邊響起鳥兒的叫聲,我感到很煩躁。迷迷糊糊地睡去,醒來的時候,明媚的陽光傾灑在我的身上,很柔和。但是我的心情依然無法高興起來。
這一段運用了簡單的事物來表現(xiàn)情感,而且有波折,作者并沒有把自己的情感一下從低昂拔到高處,而是逐步回升?!耙廊弧币辉~為下文的從憂郁到高興寫下了伏筆。
最后說說語言美,語言美并不是簡單的詞語的堆砌,如果沒有事件進行充實,我們并不能從中獲得愉悅的享受。當然未必只有獲得愉悅的享受的語言才是美的,有時候心酸的語言更能夠給人以共鳴?!短鹛鸬哪嗤痢分小八请p小手在衣服上來回蹭著,微微思考了一下,笑咪咪的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了一顆,給要好的發(fā)了兩顆……”這一段文字,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很難引起他們共鳴。實際上,語言的優(yōu)美或者說華麗,我覺得并不是來自文字自身的美麗,而是靠渲染,在寫作課教學過程中,我講語言的時候用得比較多的一個詞就是渲染。實際上,語言的華麗與否是渲染出來的。前面極盡平淡,后文稍微著色,層次感立馬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