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喜慶
在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中馬克思新聞理論是政府塑造良好公眾形象的主要途徑,是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組成模塊。作為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傳媒與政府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政府對新聞傳媒的發(fā)展起到?jīng)Q定性與保護性的作用,同時良好的政府形象是通過優(yōu)秀的新聞傳媒資源來塑造的。從而,在傳媒影響下產生的號召力就是發(fā)展與實踐馬克思新聞理論的良性環(huán)境,在積極豐富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同時將其塑造成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中不可撼動的角色之一,成為當代新聞宣傳、傳媒輿論工作的主要理論架構。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概念是在諸多新聞媒體和新聞組織相互斗爭中形成的,也是通過傳播社會主義新聞對歷史知識、科學實踐的系統(tǒng)總結。這一新聞理論概念對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與特殊歷史情境下的語境問題進行著重強調,其中基礎理論問題中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普遍性與世界性,而特殊情境下的語境問題強調的是特殊性與民族性。那么,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在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中具備的特征是普遍性與特殊性、民族性與世界性。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中國化是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架構中的主要組成模塊,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中國化討論是構建與完善中國當代新聞理論結構的有機途徑?,F(xiàn)階段我國正在正面且積極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這項中國化的系統(tǒng)工程將得到更加全面的建設,而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將作為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中的主要角色進行塑造,這將會是完善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進程中濃重的一筆。
歷史上雖然留存經(jīng)典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新聞批評等方面的綜述,但實際上缺乏的是完整且系統(tǒng)的新聞學理論,延伸到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追隨者,也能夠發(fā)現(xiàn)整體新聞學理論存在一定的缺失,但是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的發(fā)展與完善,是需要這一新聞學理論作支持的。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研究的基點,廣泛的閱讀、收集國外相應的經(jīng)典綜述與文獻是完善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理論的有效途徑之一。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中國化的主要方式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指導思想與執(zhí)行力度,在實踐過程中這也將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主要思想,這是輔助中國當代新聞理論形成內部統(tǒng)一的有效策略。我國的新聞宣傳政策在建國以后就得到各屆領導人的完善與優(yōu)化,其中比較經(jīng)典的是“二為”和“雙百”兩個政策方針,這是中國當代新聞理論與新聞文化發(fā)展的基礎因素,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但是,這期間并未有形成關于中國當代新聞理論的綜述與論著,所以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理論框架的架構需要總結和歸納國內領導人的總體指導思想,以形成健全且完善的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
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構建的前提是要對中國大眾的生活環(huán)境、人文信息、價值觀念等方面有詳細且深入的了解,這也是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思想的前提。對于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來說,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相當于綜合學科的理論,其中涵蓋了社會經(jīng)濟學、社會新聞學、信息傳播學、科學文化學、思想政治學、哲學等多個方面,需要從觀察的視角探究與分析這種多學科的理論結構。
從本質上來看,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是建立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基礎上,而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中國當代新聞發(fā)展所需的社會條件是相輔相成的關聯(lián),二者的有機融合能夠快速完善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從表象上來看,“學術殖民地”命運的終結意味著中國當代新聞學將不再仰人鼻息,在綜合國力得到提升的同時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的科學化、特色化、中國化是勢在必行的,也將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得到各界人士的認同。
由此能夠看出,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于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是中國當代新聞理論得以實踐、發(fā)展、完善的關鍵點,也是強化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的重要條件。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具備與中國社會語境、品味、風格以及文化相匹配的特征,這是彌補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學術殖民地”這一不足的主要力量,最重要的是能夠從更多元化的理論視角來充盈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提高了中國當代新聞理論的存在價值。
就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中傳播結構來說,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中國化價值體現(xiàn)在指導與規(guī)范兩個方面,諸多經(jīng)典的實踐論著可以說明邏輯的嚴密性是新聞理論積攢雄厚實踐經(jīng)驗的根基,也是馬克思主義與新聞學理論相互融通的結果。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歷史的變遷還是實踐的變化,都不會對已存的經(jīng)典理論造成影響,就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中的傳播結構來說,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中國化將保持恒定的規(guī)范與指導。
中國當代的新聞理論框架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其中虛假惡俗、惡心競爭已經(jīng)成為影響當代新聞傳播的不利因素,這種不利于新聞框架結構穩(wěn)定性的負面因素需要用正確的理論加以引導和規(guī)范。以此為基點,在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中構建與當前國情、社會環(huán)境、民生環(huán)境相符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是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手段,使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在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中逐漸得到完善。
通過歷史和實踐的經(jīng)驗來看,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本身的特征是針對性較強、客觀性較明顯、科學性較突出,這種新聞學思想在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起到的作用是,積極幫助國家傳播各項法律法規(guī)以及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做到建言獻策,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奠基石,也會在推動國家文明建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在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中的主要作用與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中馬克思新聞理論的中國化需求是社會經(jīng)濟推進下的必然產物,是時代發(fā)展過程中新聞理論的重要構成結構,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當代價值對于完善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也就是說建設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中國化、特色化,是完善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的基本條件,是強化中國當代新聞理論框架結構在社會角色中重要性的有利途徑。
[1]張曉文,宋英.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創(chuàng)新體系自議[J].社會新聞學,2015(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48頁.
[3]馮立偉,闞丹青.四種理論模式,集權主義模式、自由主義模式、社會責任模式和蘇聯(lián)共產主義模式[J].當代新聞報刊,2014(06).
[4]游慶麗,邊偉.傳播學教程[M].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201.
[5]王立英,徐銘.新聞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34-51.
[6]李靖宇,張亮有.新聞文存[M].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2014:237.
[7]岳立群,王佳.新聞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3-12.
[8]李明琪.基礎新聞學[M].臺北:三民書局,2015:2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