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儉虹,李 瑩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興城125105)
目的論視域下中國領導人講話材料的口譯探究
李儉虹,李 瑩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興城125105)
文化負載詞呈現(xiàn)和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雖只有寥寥數(shù)語卻意蘊深遠。從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的視角探究文化負載詞的漢英翻譯,以中國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的口譯材料為素材,深刻挖掘文化負載詞的時代特征,旨在為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提供全新的研究視角及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外事口譯的交際橋梁作用。
文化負載詞;目的論;翻譯
古詩詞及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以其生動的描寫、獨特的形式受到中國領導人和政府發(fā)言人的青睞。領導人在講話時引用古詩詞以及俗語等文化負載詞,不但可以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講話的含義,而且可以讓受眾深刻地理解并把握其講話的深遠意義。但是在翻譯過程中往往存在用詞不準確、語境不相符等問題,極容易造成目標語接受者的誤解。就此問題,國內(nèi)外研究學者給出了許多的策略和建議,尤其是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為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的核心概念是: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必須由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也就是說譯者要有明確的翻譯目標,在翻譯過程中應注意譯文在目標語接受者環(huán)境中所預期達到的效果。
1971年,德國的萊斯(K·Reiss)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并首次提出翻譯過程中要采取翻譯的特殊目的作為評價翻譯的新方法。該理論認為譯文應該在交際功能、語言形式等方面與原文對等,在實際翻譯過程中應優(yōu)先考慮譯文的功能特點,進而產(chǎn)生了功能派翻譯理論的雛形。
1984年,萊斯(K·Reiss)與德國翻譯學家漢斯·弗米爾 (H·J·Vermeer)在《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書中提出,在翻譯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原文和其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而是應注重譯文在目標語接受者所在的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達到的交際功能。弗米爾認為翻譯是有一定目的的并且要遵循一系列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應置于首位。也就是譯者的翻譯目的決定采取什么樣的翻譯策略進而將譯文進行修改或調整。這樣可以讓譯文的接受者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并且忠于原文。換言之,翻譯的策略為其目的服務,以譯文的功能性和交流性的目的為出發(fā)點,打破了以往僅以原文為中心的翻譯理論格局,重視翻譯的實用性與功能性,并從受眾的角度來考慮翻譯行為的過程及翻譯策略。此外,漢斯·弗米爾給出了翻譯本質的定義:翻譯不單單是語言的轉換,而是譯文是否能夠達到原文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同時,翻譯的目的論給出了翻譯三大基本原則,也就是翻譯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是指譯文按照目標語接受者所期待的方式產(chǎn)生作用,翻譯的目的原則指導著翻譯的行為與方法。也就是說譯者要明確原文所要表達的實際交際目的,要從翻譯的目的出發(fā)用相對應的翻譯策略表達出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也就是要以目標語接受者為導向、以語言的交際為目的具有明確意圖進行翻譯。翻譯的“連貫原則”是指譯文要達到原文所具有的可讀性與連貫性。譯文要以跨文化交際為前提,排除閱讀及理解文章的障礙,考慮到目標語國家語言的語法、修辭手法、語態(tài)及語氣等因素,做到目標語接受者可以流暢地理解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翻譯的“忠實原則”是指譯文在滿足前兩個翻譯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忠實于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三者之間可以按照從屬關系進行闡述,也就是翻譯的“忠實原則”從屬于翻譯的“連貫原則”,而翻譯的“忠實原則”與翻譯的“連貫原則”又從屬于“目的原則”,翻譯的目的不同,采取的策略與方法也不同。同時翻譯的“忠實原則”與“連貫原則”對“目的原則”進行了補充,三者之間層層相扣,缺一不可。
1997年,克里斯蒂安·諾德進一步完善了功能派理論,首次用英語系統(tǒng)闡述了翻譯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慮的內(nèi)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礎上制訂切合翻譯目的的翻譯策略。她認為翻譯應該遵循“功能加忠實原則”,也就是說譯文不但要對讀者負責,而且還要忠于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內(nèi)容。
德國功能派的翻譯目的論真正的貢獻在于不僅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理論中僅僅考慮原文作者與目標語接受者心理反應的翻譯方法,而且將翻譯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忠實原則擺在重要位置。對于以往翻譯中所要采用歸化還是異化、形式對等還是動態(tài)對等一系列問題,目的論都給出了很好的詮釋。翻譯目的論的多元化理論使得翻譯更加接近于實際,為翻譯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彌補了以往翻譯研究方法的不足。
中國領導人講話中使用的中國古詩詞或特色詞匯等文化負載詞是為了讓受眾更準確、更生動地理解講話的內(nèi)容,領會這些特色詞匯所體現(xiàn)的時代特征。古詩詞和特色詞匯翻譯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受眾對領導人講話內(nèi)容的理解,如果翻譯得不準確就有可能導致外界對講話內(nèi)容的誤解或曲解。筆者認為翻譯過程中應將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中的“目的原則”和“忠實原則”放在首位,盡量使譯文與領導人講話的內(nèi)容保持一致,保證這些特色詞匯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1 準確把握古詩詞的含義
古詩詞表現(xiàn)手法很多,中國最早流行且至今常常使用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就是“賦、比、興”,其語言追求“言約旨遠”,即“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因此常常被中國領導人演講或講話時引用。對于譯者而言,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含義、演講者或講話者所處的時代特點、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等都是翻譯首要考慮的因素。也就是要注意目的論中所提到的“目的原則”“忠實原則”“連貫原則”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古詩詞的詩意與美感。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jīng)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做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的主旨演講,其中有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譯者從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中的“目的原則”出發(fā),采用“忠實原則”進行翻譯,首先就要了解此句的來源和含義。此句是選自儒家典籍《禮記·禮運》,其原文含義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就是人民所共有的。此句繪制出了一幅遠大而美好的社會藍圖。將原文翻譯成“A just cause should be pursued for common good”就較為恰當。
在此次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還曾講過一句“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贝司涑鲎詽h代劉安的《淮南子》,原句是“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p>
其含義是,治國者身在廟堂之上,卻能遠知四海之外的事物,正是善于以事物去知曉更多的事物,善于以人去了解更多的人。所以,積聚集體力量,就能無往不勝;集思廣益做事,就能無所不成。在了解原始含義之后,在翻譯此句時首先要理解領導人引用詞句的用意,其次要熟知外國的語言習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應秉承“目的原則”及“忠實原則”,翻譯成“pool their strength”“put their heads together”,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譯。全句翻譯成“Victory is ensured when people pool their strength;success is secured when people put their heads together.”更為恰當。
2.2 準確把握詞語的時代特色
國家領導人講話時常常引用習語、古詩詞等,不僅生動地傳達出講話者的用義,而且深刻體現(xiàn)出這些詞匯所蘊含的時代氣息,能讓目標語接受者準確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這就要求譯者運用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的三大原則進行翻譯。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曾講過:“……我們積極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打虎拍蠅’……”。其中“打虎拍蠅”是反腐熱詞,也是“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簡稱。此處如果不了解領導人真正所表達的含義,而僅僅從字面上翻譯成“打老虎、拍蒼蠅”的話,就沒有表達出原文的真實含義而讓目標語接受者產(chǎn)生了疑惑。根據(jù)目的論中的三大原則,此處原文中“老虎”是指那些處于高層的腐敗官員,“蒼蠅”是指那些處于基層的腐敗官員?!按蚧⑴南墶鼻∏》从沉它h中央在懲治腐敗這一問題上的堅定立場以及政策措施,其比喻既形象又意味深刻。譯者將“打老虎、拍蒼蠅”翻譯成“cracked down on high-ranking and lowlevel corruption”就十分恰當。
同樣,將“……我們積極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打虎拍蠅’……”譯為“…and resolutely cracked down on high-ranking and lowlevel corruption…”,也是對詞語時代特色的準確把握。
2.3 準確把握特色詞的時代背景
中國領導人在講話時會經(jīng)常使用帶有時代符號的特色詞匯,在翻譯的過程中把握這些詞匯所處的時代背景尤為重要。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說:“‘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qū)國家?guī)韺崒嵲谠诘睦?。”這里的“一帶一路”是特殊的歷史時代所產(chǎn)生的詞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其英文是“The Belt and Road”,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其中“一帶一路”借用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因此,根據(jù)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在正確理解領導人的講話內(nèi)容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文化負載詞所具有的時代背景,將原文翻譯成: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not meant as rhetoric.It represents real work that could be seen and felt to bring real benefits to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在漢英翻譯過程中從德國功能派翻譯目的論出發(fā),準確運用翻譯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尤其是中國領導人講話引用古詩詞及特色詞匯等文化負載詞時,譯者要熟練掌握翻譯目的論的標準,靈活運用其原則,處理好古詩詞和特色詞匯等文化負載詞,最終達到翻譯準確,合情又合理的效果,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外事口譯的交際橋梁作用。
[1]汪凡凡.目的論視域下外交場合中國特色詞匯的口譯探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04-108.
[2]毛英.從翻譯目的論看中國領導人講話中的中國特色詞匯英譯[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1):78+90.
[3]姚青,向鳳雅.習近平講話的英譯特點:以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講話為例[J].戲劇之家,2015(18):254.
[4]吳月紅.從漢語表達習慣探究國家領導人講話稿的英譯方法[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5):75-78.
[5]莊緒紅.基于目的論的中國特色詞句的口譯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
[責任編輯:宋艷華]
Exploration on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Leaders'Spee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LI Jianhong,LI Y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Xingcheng 125105,China)
Culture-loaded words highlight and show the broad and profoun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which have far-reaching meaning although only using a few words.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 effective theory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culture-loaded words translation and playing 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 bridge for foreign affairs interpretation better,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researched from the view of Skopos Theory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and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explored deeply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material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f Chinese leaders.
culture-loaded words;Skopos Theory;translation
H315.9
A
2095-5928(2017)02-15-04
10.16850/j.cnki.21-1590/g4.2017.02.005
2017-01-17
2017年度遼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2017lslktqn-064)
李儉虹(198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
李瑩(1985-),女,遼寧葫蘆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