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家庭”與“小家庭”之爭:民國時期家庭改制研究

        2017-03-28 07:31:18耿達
        湖北社會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小家庭大家庭家庭

        耿達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漢 430072)

        “大家庭”與“小家庭”之爭:民國時期家庭改制研究

        耿達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漢 430072)

        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制度進行了猛烈批判,先后經歷了辛亥革命期間的“家庭革命論”和五四新文化期間的“家庭革新論”二次浪潮。對于如何進行家庭改制,知識分子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將其分為激進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制和歐美流行的小家庭制成為新文化知識分子重構中國現(xiàn)代家庭制度的基本路徑,一場關于“大家庭小家庭孰美”的爭論激烈展開。大家庭制與小家庭制各有優(yōu)劣,經過深入的討論,知識分子基本認同小家庭制是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大家庭;小家庭;家庭改制;民國時期

        家庭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紐帶,在“家國同構”的歷史哲學話語之下,家成為治理天下的基本單位,也是文化上下流通的核心載體。在以失敗的鴉片戰(zhàn)爭為開端的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天變萬化”成為一個明顯的特征。建設民族國家成為知識分子的基本訴求,身—家—國—天下的“四重域”出現(xiàn)了結構性裂變,“去家化”成為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結構性轉變的一種趨勢。[1](p80-84)民國即處于這一轉型的劇變時期。民國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制度(包括意識傳統(tǒng)型和形態(tài)傳統(tǒng)型)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并且對現(xiàn)代家庭制度進行了探索和建構。大家庭與小家庭孰優(yōu)孰劣、何種家庭制度更符合時代潮流的發(fā)展成為民國時期知識分子討論的一個重要內容。

        “家庭史”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后方興未艾,特別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法國年鑒學派第四代人物安德烈·比爾基埃主持編撰的《家庭史》于1986年面世之后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該著分析了中國家庭在近代的轉變歷程,“帝制末期和民國初期的革命理論家以極嚴厲的態(tài)度揭露和批判了這種‘家庭觀念’,認為它成了當時建立現(xiàn)代化國家的障礙”。[2](p309)鄧偉志《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革》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部研究近代家庭史的專著。此著按照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列介紹了近代中國幾次重大事件對“家庭變革”的影響和變革的具體表現(xiàn)。①見鄧偉志《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張國剛主編、鄭全紅著的《中國家庭史第五卷·民國時期》對民國時期的家庭規(guī)模、家庭生活、家庭關系、家庭生計和家庭轉型進行了全面論述,②見張國剛主編、鄭全紅著《中國家庭史:第五卷·民國時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代表了學界研究民國家庭史的最新成果。鄧著在縱向上對民國時期的家庭變革進行了階段性的歷時考察,鄭著在橫向上對民國時期的家庭制度進行了全方位的整體關照。論文方面,學界對民國時期家庭制度的研究集中于對家庭觀念、家庭規(guī)模、家庭結構等方面的探討,①主要研究成果有:徐建生.近代中國婚姻家庭變革思潮述論[J].近代史研究,1991(3);陳蘊茜.論民國時期城市家庭制度的變遷[J].近代史研究,1997(2);沈紹根、陽三平.五四時期新式知識分子的家庭變革思潮[J].求索,1999(2);林吉玲.五四時期家庭觀念的重構及其體現(xiàn)[J].濟南大學學報,1999(3);劉是今.論民國時期農村家庭制度的變遷[J].青海社會科學,2003(4);逸民.辛亥革命后中國人婚姻家庭觀念的變遷[J].中華文化論壇,2003(1);關威.新文化運動與婚姻家庭觀念變革[J].廣東社會科學,2004(4);鄭全紅.論民國時期家庭關系的變化[J].中州學刊,2008(6)。對認識近代家庭特別是傳統(tǒng)家庭向現(xiàn)代家庭的轉型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目前研究存在一定的“趨同化、簡單化”,②見余華林《近20年來中國近代家庭史研究評析》,《中州學刊》2005年第2期。對民國時期大家庭制與小家庭制的具體爭論甚少論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民國時期的檔案、雜志期刊和調查研究來具體分析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對大家庭制和小家庭制的討論,以透視民國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觀念的批判以及對現(xiàn)代家庭制度的重構,欲表明這種“制度之爭”是在現(xiàn)代化的沖擊下對傳統(tǒng)的“一次反叛”與重構。

        一、對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批判與重構

        “家庭制度是幾千年來支持我們人類社會組織的一個極古的基石”。[3](p488-500)傳統(tǒng)家庭制度作為一種儒家哲學倫理的基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孝道”和“三綱五?!?。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所描述的“差序格局”就是以“倫理本位”為核心的波紋層層外擴,而家庭秩序則是波圈的中心。[4](p25-32)隨著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的需要,傳統(tǒng)家庭觀念成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阻礙。因此在民國時期對傳統(tǒng)家庭觀念的批判成為新式知識分子的共鳴。

        (一)批判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二次浪潮。

        在近代家庭制度變革的歷程中,太平天國運動和戊戌變法對中國傳統(tǒng)婚姻家庭制度形成了一定的沖擊,特別是在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知識分子提出了婦女解放、婚制改革甚至廢除家庭的設想,但其沖擊力度只處于“原始狀態(tài)”,并因維新曇花一現(xiàn)而未形成潮流之勢。振聾發(fā)聵而成為解放思潮的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全面批判。

        辛亥期間,資產階級革命知識分子運用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西方思想武器,對家庭制度進行猛烈抨擊,指出家庭制度是“萬惡之首”,“家庭革命”是“政治革命之必須”。[5](p43-46)“家庭革命”的內容主要是改革家庭關系,集中在反對家長制、反對男尊女卑、反對封建迷信三方面。在“家庭革命”的推動下,舊的家庭倫理觀念和父權制家庭受到沖擊,自由戀愛、自主結合的婚姻關系開始出現(xiàn)。

        五四期間,在“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的指引下,新文化知識分子向傳統(tǒng)家庭制度展開了更加深入的批判。“中國缺少穩(wěn)練有為之國民者,由于家庭之不良;家庭之不良,由于女德之不立;女德之不立,實家族制度有意致之”。[6](p40)中國傳統(tǒng)家庭組織阻礙了社會發(fā)展,“中國人只有祖宗的子孫,沒有社會的分子,所以家庭的組織越頑健,社會的組織便越薄弱。社會的組織,既是薄弱,所以構成家庭的分子在社會里頭,便更加不能富有正當的發(fā)展,和正當的安樂”。[7](p29-30)女子受到了舊家庭的束縛和壓迫,輕視婦女的地位是萬惡的社會和家庭專制養(yǎng)成的,知識分子批評“男子治外女子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號召“女子解放”和“女子覺悟”。[8](p28-29)總體來看,五四時期新文化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批判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專制,與現(xiàn)代民主精神相悖,“舊家庭是厲行專制,束縛自由,為社會進步的障礙物”;[9](p8-11)其二,扼殺個性自由,與個性發(fā)展相悖,“家庭成了奴隸的制造場,殺人的斷頭臺”;[10]其三,宗法倫理道德的虛偽性和殘酷性,禮教是“適應中國二千余年來未曾變動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反映出來的產物,因為它是中國大家族制度的表層構造”;[11](p54-60)其四,對婦女的壓制和束縛,“中國數千年只有買賣婚姻,掠奪婚姻,殘忍無人道的東西……家庭間種種悲劇,十有九從此釀成的”。[12](p18-32)五四新文化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全面深刻批判,有力推動了近代中國家庭制度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

        (二)家庭改制的主張。

        民國時期對傳統(tǒng)家庭觀念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對父權家長制、祖先崇拜、傳統(tǒng)婚姻、貞操觀等內容的批判,所有這些觀念內容都表現(xiàn)在大家庭制的傳統(tǒng)家庭形態(tài)上。而構建現(xiàn)代家庭制度成為民國知識分子亟須解決的一項重要議題。對于如何改造傳統(tǒng)家庭制度,民國時期大致存在三種不同的聲音。

        1.激進派:廢除家庭。早在辛亥前期,無政府主義者就提出了“毀家論”。1907年劉師培在東京創(chuàng)辦《天義報》,多次提出要“破家”、“毀家”、“廢家”。漢一的《毀家論》和鞠普的《毀家譚》在揭示了家庭的各種罪惡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毀家之法”,更提倡“毀家之樂”。[13](p3)五四時期,以易家鉞、陳顧遠、陳德徵和存統(tǒng)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根據西方引進的“社會進化論”和“自由人格論”,主張廢除婚制、消滅家庭。1921年易家鉞出版《西洋家族制度研究》,把社會組織的進化歷程分為“種族——氏族——大家庭——小家庭——個人”五個階段,指出家庭的滅亡是社會進化的必然。他在《中國家庭問題》(1922)一書中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制和歐美流行的小家庭制不過是“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差”,一樣不合理,都應該廢除。存統(tǒng)在《廢除婚制問題》中根據“自由的人格論”,認為“家庭制度是萬惡之源,是社會進化的障礙。而家庭制度又是由婚姻制度產生的”,[14]因此應該廢除婚制消滅家庭?!盁o家庭、無婚制,兩事之傳播,實為今日底要圖”。[15]家庭消亡之后,私有財產、私心觀念也就隨之消滅,個人自由才能真正體現(xiàn),沒有家庭,男女自由結合。

        2.保守派:改良家庭。保守派認為中國傳統(tǒng)舊家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宜一概否定?!凹易逯贫入m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其本身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但直到現(xiàn)在,它仍舊為人類社會組織中最基本的單位,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落后的國家里,家族制度更占著特別重要的地位,演著極重要的作用”。[16](259-267)如尊老愛幼、遵守禮節(jié)、以善孝為先等觀念,并富有互助合作的精神,富有道德的觀念和制裁的力量。尤懷皋在《大家庭究有存在的價值嗎?》一文中指出中國大家庭的組織好像小車一樣經濟和神奇。一家人是共同在一個大門口出入,共同在一個大廚房中燒飯,人口少的,又可共同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兒童有時也在共同一個私塾內讀書,共同祭掃,共同娛樂,有的還有一個共通共管的經濟組織。“合則省儉、分則費多”。所以他認為中國的大家庭,可說是一個同姓親族的經濟集團,是極合經濟原理的一個組織。在小家庭尚未建造完成以前,還得要去維持它。他提出的維持方法就是把它社會化起來:“經濟方面的界限必須要分清,愈清楚愈好;房屋方面的界限,除小部分廳堂留作公用外,應當嚴密地把它劃清,愈清愈好;個人的行動,各不干涉,最好各人用朋友式的禮貌來相待,反而比較來得和平些,真切些;衛(wèi)生問題若廚房、廁所、飲水、洗衣等問題應有絕對的合作和改進;教育問題亦應合作,有義莊的人家,可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款項來用在同姓子弟的教育上,若有公款的,可用他來補助兒童和青年的教育費”。[17](p161-162)還有人提出“改良中國家庭制度之計劃應從政府之督率、教育之利導、輿論之鼓吹三方面進行”。[18](p1-11)保守派認為舊家庭制度中存在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應當予以保留,通過模仿西方家庭的分居制對舊家庭進行綜合改良?!坝柚母镎?,非謂吾國家庭舊習當根本改變也,也亦非欲以歐美個人主義之小家庭行之于吾國也。民族各有其歷史與習慣,適于甲者未必宜于乙。況吾國家族制度,自有可以寶貴之精神,而歐米之小家庭亦不免有種種之流弊乎。故吾人對于舊風習,當求減除其弊害而不當妄事更張。對于新風習,但當酌采所長。而不宜為無意識之模仿。”“雖云改革,實乃維持。”而維持之法就是中西新舊相調和,“況世變日劇,自由獨立之說,彌漫于青年之腦海。而社會風俗又日就紛華,更不能不稍變舊習,以蘄與外境相調和?!盵19](p8-11)唐蕙芳認為大家庭制度如能改良,實在勝于小家庭制度。[20](p29-31)

        3.改革派:革新家庭。改革派認為中國舊家庭制度的崩壞已是不爭的事實,“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不過時代的輪子是前進著,社會是不息改變著,而家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應該跟著時代的輪子前進著,轉變著”。[21](p66)“欲建設良好之國家,亦必自構造良好之家庭始”。[22](p7-9)建恒在《中國家庭改造問題》中說“中國的舊式家庭因為時代潮流的影響,是有徹底改造的必要。試看社會上舊式的家庭,處處可以見到家庭間的不安和沖突,這種不安和沖突,都是制度和實際不適合的證據。”并指出改造家庭的目的,一方面在適應時代的潮流,一方面在助長新社會的發(fā)展。改造家庭,要從家庭組織問題、家長權力問題、婚姻改良問題、遺產支配問題四個中心問題入手。還提出了改造家庭的步驟:(1)實地調查。把我國現(xiàn)在家庭的缺點,一件一件具體的和盤托出,使人人知道家庭缺點的所在。(2)努力宣傳。實行上海家庭日新會和北平家庭研究社的辦法,聯(lián)合各個家庭組織會社。宣傳的目標,在積極方面先從家庭教育、家庭衛(wèi)生入手,漸次及于改良婚嫁問題、家庭組織問題,在消極方面可以從摒除一切不正當的嗜好,如飲酒、吸煙、賭博等,破除一切迷信習慣。(3)身體力行。[23](p122-128)還有人提出家庭改造要做到“六不可”:“不可三代同居、不可蓄婢置妾、不可為子早聘、不可童養(yǎng)媳婦、不可為子早婚、不可貪產出繼”。[24](p22-24)瑟廬在《家庭革新論》中認為“為個人的幸福,家庭的安寧,民族的進步,國家的強盛起見,不可不把有數代同居的大家庭制度,改為歐美現(xiàn)行的一夫一婦的小家庭制度”,[25](p2-11)并指出家庭革新應該將合居制改為分居制、實行婚姻自主、男女平等。邰光典、寶貞在《新家庭》中描述了新家庭與舊家庭在分居、婚姻和財產方面的區(qū)別,指出在新家庭中“思想自由,個人自營生活,可由個人之個性決定”。[26](p5-8)

        可以看出,在五四新文化知識分子全面批判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同時,也對家庭改制問題進行了討論。因此,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制和西方現(xiàn)代流行的小家庭制就必然成為知識分子討論的焦點,關于“大家庭小家庭孰優(yōu)孰劣”的論爭成為家庭改制問題的延續(xù)與深入。

        二、“大家庭乎?小家庭乎?”

        透過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家庭制度的批判,可以看出批判的中心由單純地批判傳統(tǒng)家庭觀念到重點批判傳統(tǒng)家庭模式,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制與歐美流行的小家庭制成為中與西、舊與新的對立,到底是選擇大家庭制還是選擇小家庭制,知識分子針鋒相對,一場關于“大家庭、小家庭孰美”的爭論就此展開。

        (一)“大家庭制的沒落與小家庭制的興起”。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礎,社會上一切活動,均集中于家庭,個人生活亦以它為中心,所以中國之家庭制度為中國社會一切制度的中心,欲謀改造中國之社會制度者不可不先謀家庭制度之改造?!盵27](p35-41)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崇拜大家庭的組織”,[28](p8)“五代同居”、“九世同堂”一直被奉為美談。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分析了大家庭制之所以能夠存在的幾種要素:農村經濟的促成、君王政府的提倡、崇祀祖宗的風尚、經濟生活的關系。范迪瑞在《大家庭問題》研究中把大家庭的起因歸結為農業(yè)環(huán)境、血族親愛和祖先敬拜三種因素;把維系大家庭的要件總結為農業(yè)經濟為主導、早婚制度的實行和倫常教育的規(guī)訓。雖然大家庭制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之久,但“凡是一種社會制度,都有他的時間上空間上的價值,時間改變,制度也要隨著改變的,擁護也是無用的,空間改變,制度也要順著變更,不打倒而自倒了。倘若時間和空間——環(huán)境,就是制度的發(fā)生和存在的原因——都沒有改變,就是呼干了嗓子,也打他不倒。”[29](p156-162)

        西風東漸后,伴隨著中國近代化的艱辛歷程,“中國的大家庭的原有精神已漸漸被歐美的文化破壞了”。至于大家庭制沒落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近代工業(yè)的興起?!凹彝ブ贫鹊膭訐u,最顯著的原因,就是新工業(yè)的勃興?!盵30](p39-44)“自從家庭工業(yè)變?yōu)楣S工業(yè),同時都市發(fā)達,自給自足的手工制度破壞,而工資制度代興,人民不能單靠家庭工業(yè)而維持生計……現(xiàn)代的家庭已經失去了經濟上的作用?!盵31](p91-97)唯信在《大家庭制的沒落與小家庭制的興起》中卻認為中國現(xiàn)代工業(yè)尚未能影響到家庭,足以影響到大家庭制沒落的主要原因一是革命思想的勃興,包括思想革命、政治革命、教育變化和婦女解放;二是農村社會的變化,包括農村經濟搖動、天災人禍交迫和生活程度增高。總的來說,是大家庭制賴以生存的社會制度改變了?!耙驗樯鐣贫雀淖兞?,以前是用一個家庭做社會的單位,現(xiàn)在是拿個人做單位了,法律也認定人與家內的人無涉了。又因為各個人思想的改變,因此眼光也就轉變了,對維持大家庭的責任,認為不甚重要,只見大家庭中的人都向社會中跑,因此大家庭就空虛起來了。所以自從空虛以后,這蓬勃的大家庭,就不能不顯露著衰落的景象了?!盵17](p161-162)

        大家庭制衰落后,起而代替的就是小家庭制?!靶〖彝ブ贫仁乾F(xiàn)代資本主義的產物”,[3](p488-500)小家庭制的興起有內部的和外部的原因。內部的原因是“大家庭制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同時大家庭制自身也有許多弊害,小家庭制應時而興起;外部的原因是“我國人民一方面受了大家庭制的痛苦,一方面又得到西方傳入的較好的小家庭制度,乃自然的歡迎后者而放棄前者”。[27](p35-41)我國自海禁開放,國際新興資本主義的狂潮沖破了幾千年來傳襲的封建壁壘,由都市而農村,彌漫了整個領域?!百囈跃S系宗法社會的最低級機構的大家庭制度,亦開始分解而追求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產物——向小家庭制度摸索奔馳!”[32](p23-27)

        究竟是“向小家庭制邁進”還是“仍然把握住大家庭制”,成為知識分子探求現(xiàn)代家庭制度所需解答的基本問題。

        (二)“大家庭與小家庭的利弊”。

        家庭的組織,可分為二種:一叫大家庭,即家族制;一叫小家庭,即夫婦制?!胺灿勺娓改福改?,伯叔父母,兄弟妯娌,及其已成年的子侄等所組成的團體生活,叫做大家庭”。大家庭的事務完全統(tǒng)率于家長?!胺矁H以夫婦和未成年的子女所組成的團體生活,叫做小家庭?!毙〖彝ゼ兇庖苑驄D為主體,小家庭的事務由夫婦分別掌管或共同掌管之。[33](p26-30)因此,大家庭制和小家庭制是兩種根本不同的家庭制度,具有不同的特征。

        表1 大家庭制和小家庭制的特征區(qū)別

        “無論什么制度,有利的往往有弊,有弊的亦往往有利,無絕對的好壞,不過其利弊相較,有多寡之不同罷了。今大家庭與小家庭的組織既異,則其利弊,當然亦有多少的分別了?!盵33](p26-30)

        杜亞泉認為大家庭制與小家庭制的區(qū)別不在形式而在精神,小家庭是“獨立的制度”,大家庭是“互助的制度”。大家庭對于國家裨益體現(xiàn)在社會之不易動搖、個人之不易瀕于饑餓。大家庭的壞處是“少年者多浮浪、老年者多貪鄙”。杜亞泉因此判斷“大家庭制度之為害于國家于今日實為最烈。補救之道不可不于互助之制度中采用獨立之精神,為父母者,宜移其子女婚嫁之資,作教育子女之費。宜與以藝能,為子女謀自立,勿孜孜為利,為子孫謀遺產,家室之所以宜室宜家者,亦可以教國教人矣”。[22](p7-9)在《男女與家庭》一文中杜亞泉進一步提出“宜于舊家庭之中酌采新家庭之優(yōu)點”一為戒早婚,二為為子女擇配時須慎重考察,使子女參與意見,三為成婚后,父母對于子婦須與以寬大之自由,四為父母子婦之間負互相輔養(yǎng)之責。[34](p23-26)尤懷皋在《大家庭究有存在的價值嗎?》中指出大家庭的缺點太多:疾病一發(fā),易被傳染;舊法成章,極難廢除;仆人太多,難于駕馭;兒童雜居,難在管理;事務煩瑣,起居不安;事事受牽制和干涉,個人缺乏自由;依賴性重,獨立性弱;硬把思想習慣不同的人合在一起結果鬧成感情破裂。[17](p161-162)但景藏在《家族制度》中認為不能實行小家族之原因有四:一為慈愛也。父母慈愛不忍驅使分離。二為擔任家務也。分家使“老無所依”。三為不能自立也。早婚者能力不足不能茍活。四為消費之增加也。分家增加經濟消費。最后他指出“使社會人人有職業(yè)、人人能自立,則大家族不攻自破?!盵35](p4-6)

        張達在《大家庭制和小家庭制的優(yōu)劣》中指出大家庭制度對社會造成很大不良的影響:第一,一個大家庭的生產,完全靠家長或幾個人去負責,其余的人便不做事,依賴過活,容易養(yǎng)成懶惰和依賴性。第二,因大家庭的人數過多,家長統(tǒng)制不易,而兄弟和妯娌間必常起爭執(zhí),缺少合作精神,相互間存猜忌之心,不肯認真生產,因此,家庭間的幸福便難以設想了。第三,男女間的不平等,男子可娶三妻四妾,女子雖在年青喪夫,亦不能再嫁,片面貞操,難以理喻。第四,個人婚姻完全由家長做主,本人毫無自由。第五,大家庭的家長往往重視迷信,不使家人有科學信仰及探討,阻礙文化的發(fā)展。第六,束縛過嚴,不使發(fā)展個性,而且容易養(yǎng)成貪生茍安的心理,少冒險創(chuàng)造精神。第七,遺產等于遺毒,使子女易趨墮落之路。而小家庭制則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第一,男女間絕對的平等絕對的互相尊重。第二,因為人數較少,家庭管理自易,而且效率亦大。第三,男的不得不積極負起供養(yǎng)家庭之責努力生產,女的或與夫共事生產或掌管家務。第四,無任何束縛,發(fā)展個性較易,且不易傳染迷信觀念,而對科學易生信仰。第五,至于個人婚姻,更極可自由。第六,小家庭供養(yǎng)較易,如能努力生產則經濟必臻優(yōu)裕而鞏固,可無臨時發(fā)生恐慌之慮。第七,無遺產之害,子女一至成年,即令其自行謀生,不再與同居,惟可從旁輔助之。[21](p66)朱貴農在《大家庭、小家庭孰美》中比較了大家庭與小家庭的利弊。大家庭利的方面有:孝悌之道,家人合居、彼此相助,多得樂趣。弊的方面有:養(yǎng)成青年的依賴性、養(yǎng)成青年的奢欲、剝折青年的體質、多生口角。小家庭利的方面有:養(yǎng)成他們的自立性、養(yǎng)成他們的自制性、發(fā)展他們的自由性、發(fā)展他們的自由權、保全他們的身體、養(yǎng)成他們的經濟獨立、養(yǎng)成他們的辨事才。弊的方面有治家不精、需費難能自制。[36](p10-11)聞保墉在《新家庭譚》中指出小家庭的利是有自立、自治、創(chuàng)造、發(fā)表思想種種特性。小家庭的弊是少有團體性,不能時時侍養(yǎng)父母。大家庭的利是增加互助和共同性。大家庭的弊是養(yǎng)成子女的依賴性、缺乏自立、自治與創(chuàng)造精神,思想不能自由發(fā)表,多爭鬧少快樂衛(wèi)生,并不易教育兒女。[37](p4-6)

        王率真在《大家庭與小家庭的利弊》中總結道:大家庭的弊——即小家庭的利:第一,大家庭易養(yǎng)成子女依賴的惡習,而小家庭則能培養(yǎng)其獨立的精神。第二,大家庭易養(yǎng)成子女的保守性,而小家庭則能促進其進取心。第三,大家庭易養(yǎng)成子女奢惰之風,而小家庭則能養(yǎng)成其勤儉之德。第四,大家庭中子女的天才不易盡量發(fā)展,而小家庭中子女的天才則得盡量發(fā)展之。第五,大家庭中兄弟妯娌易起爭斗失和睦,而小家庭則可促進其相親相愛之感情。第六,大家庭易增加父母的負擔,而小家庭則可減輕父母的負擔。大家庭的利——即小家庭的弊:第一,大家庭有互助之益,而小家庭則易陷入孤立。第二,大家庭的組織合乎經濟的原則,而小家庭的組織則欠合經濟原則。第三,大家庭多天倫之樂趣,而小家庭則每感寂寞之苦惱。第四,大家庭有觀摩的利益,而小家庭則反是。第五,大家庭的環(huán)境合乎兒童的心理,而小家庭的環(huán)境則反是。[33](p26-30)

        張少微還認為大家庭與犯罪密切相關。大家庭容易導致貧窮,并且“大家庭極易造成對于兒童之正當訓練的忽略與漠視”,父母無法顧及人數眾多的孩子,任其為所欲為?!敖袢盏姆溉?,既然多系青年人與貧窮人,那么犯罪問題之根本的解決,即在克服貧窮與縮小家庭,故此生育節(jié)制的慎重推行實很重要,否則只側重于善后的補救,犯罪問題是不會能得徹底地解決的?!盵38](p273-275)“我國大家庭制度的不良,早已為人人所公認;但是還有許多的守舊派,尚在竭力推獎這種制度,以為有維持的價值,大約他們沒有見到大家庭制度下面腐敗的情形和悲慘的結果吧”。枕石在投給《婦女雜志》的稿件中親身描述了“她父親的自幼失教以致染鴉片癮犯殺人罪;她母親受姑嫜妯娌的虐待終于發(fā)狂而死;她祖母為了怕兒媳爭產忍心虐待親骨肉;無一不足為大家庭的借鑒”。[39](pp11-15)大家庭“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很和睦的,其實利害沖突的地方異常的多”。例如在家務上的推辨、在財產上的舞弊營私,至于吃飯穿衣“稍有差別,則彼此怨嫌,不肯容讓”。而小家庭只有夫婦子女,對于家政,無論如何的辦理都是順利的、自由的、一心一德的?!八晕覀儗τ诖蠹彝ヒ吡Ω牧蓟蚱瞥?,而對于小家庭要積極提倡”。[40](p29)

        表2 大家庭和小家庭制的優(yōu)劣對比

        實行何種家庭制度還與個人的發(fā)展、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凹彝ナ侨嗣褚詯矍榻Y成的團體生活,是社會國家組成的根基,所以家庭制度的好壞,與民族的優(yōu)劣國家的強弱有密切的關系。我國數千年來家庭的組織都是大家庭制。自歐風東漸以后,雖亦有小家庭的組織,而為數極少。惟其如此,所以中國人民無論對于私事國事,只知依賴于人,而不能獨立前進;只知保守舊法,而不能創(chuàng)造發(fā)明;奢惰之風,與日俱進;英俊之才,埋沒不出;家庭不睦,影響于全國國民,成了一盤散沙;父兄負擔重大,子弟不能獨立,以致流氓滿地,盜匪遍野,民窮財盡,國庫如洗。于是外患頻仍,國勢日危,言念及此,殊甚痛惜。至于歐西各國,則均采小家庭制度,故其人民,均有獨立謀生的能力,而無依賴的惡習;均有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精神,而無墨守成法的劣性;勤而不惰,儉而不奢;英俊之才,輩出不窮;人民富足,國勢強盛。其與我國相較,大有云泥之別。那么,今欲挽救我貧弱危急的中國,可不從速改良家庭制度——即改大家庭為小家庭——以為治本的急務嗎?”[33](p26-30)

        1936年,天津報社與北平報社組織了一場題為“中國現(xiàn)在應實行小家庭制度”的辯論會。辯論員章以吳、丁佶、王鵬云從個人方面、社會方面、國家方面論證中國實行小家庭制度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不問中西,只問好壞,我國為民國,行政制度可以學人,何況家庭制度乎?現(xiàn)在中國急需要工業(yè)化,唯有小家庭合適,又欲挽救教育不普及與荒地未能開墾之弊,則應先謀小家庭之成立,使其獨立生活,有以促進努力求學,及移家開墾之效果”。[41](p1-2)

        大家庭制的崩壞與小家庭制興起是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潮流,無法阻擋。“總而言之,父權制的家族制度,決不能與現(xiàn)代文明相適應;我們如果不能阻止現(xiàn)代文明的實現(xiàn),斷沒有方法可以使日趨崩壞的家族制度永久保存的?!卑凑帐澜邕M化觀,“隨著一般文化的進步和各個人自覺的明確,終不能不承認舊家族的日趨崩壞,而不得不代以歐美式以個人主義思想為中心的小家族主義的新生活形態(tài)了。不知道這制度的不能維持而想維持,很是可羞,知道了這制度的不能維持而想維持,更是可憐”。因此,五四新文化知識分子吶喊道:“我們受這大家庭的苦痛,已經夠了。朋友們,快替已死的大家族制度舉行葬禮,歡迎小家庭制度的產生罷?!盵42](p20-23)

        (三)“我理想中的小家庭”。

        經過大小家庭制度的爭論,小家庭制的思想和觀念深入人心,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倡導。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基本認同小家庭制是現(xiàn)代家庭制度的理想模式。

        冰心在《改良家庭問題之研究》中認為“理想中之家庭”應該“提倡一夫一妻制、自營獨立之生活”。[43](p11-13)建恒在《中國家庭改造問題》中認為“理想的家庭當然是采用小家庭制度,所以參加的份子,以夫婦做主體,而以未成年子女做附屬”。并且提出了建設理想家庭的途徑:一種是科學化家庭,一種是社會化家庭。科學化家庭是“一種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家務的方法,也就是把科學的方法實施到家政中去,以謀家中公共的幸福,并不是?;蠖康囊话銜r髦家庭的變相”。建設科學化家庭的要素:一是要能夠應用機械與科學的方法,二是要有計劃,三是要求自然,四是要能互助。社會化家庭是“兩個以上小家庭,彼此志同道合,以自由平等的原則,合作互助的精神,組合成一個新的家庭團體”。他對小家庭制度進行了科學化社會化的改良,以建設一種美滿的家庭制度“既可打破大家庭的惡習,又可補足小家庭的缺點”。[23](p122-128)也就是“小家庭的生活要有紀律化、興趣化,在經濟上要勤儉”。[44](p10-14)啟昌列出了“新家庭”的14條標準:(1)家人除老幼外,須皆有職業(yè)。(2)家中無惡嗜好及游手好閑的子弟。(3)互相幫忙,而不互相猜忌。(4)注重兒童教育。(5)家人全已受有相當教育。(6)革除一切惡習慣。(7)克勤克儉。(8)勇于捐助公共事業(yè)。(9)量入為出。(10)注重衛(wèi)生。(11)勤讀報紙。(12)定時進食。(13)戒絕嗜好。(14)努力和平。[45](p132)

        表3 小家庭與大家庭之辯論

        因此可以看出,五四之后,知識分子所倡導的理想家庭形態(tài)基本上都是以小家庭制為基礎。其實,根據當時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情況,也可判斷小家庭的思想觀念和制度模式已經被大眾所認可和接納。1927年6月《時事新報·學燈》刊登“中國之家庭問題征求答案”,提出三方面的家庭問題,第一類問題即關于大小家庭制。通過問卷的數據統(tǒng)計整理分析,小家庭制的支持率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46]

        此外,金陵大學在1928年至1933年對16省100處農家家庭進行了調查,結果小家庭占比例最大,為62.8%,其次是大家庭,占35.1%,獨居者占2.1%。[47](p1439)金陵大學史邁士教授通過分析4448個家庭,得出小家庭鄉(xiāng)村占41%,都市占63%。大家庭在鄉(xiāng)村占59%,都市占37%。[48](p371-393)而華洋義賑會(1922年)、卜凱(1921-1925年)、馬俠(1920-1940)對中國家庭規(guī)模調查的統(tǒng)計,中國各地鄉(xiāng)村家庭平均人口為5.50人。[49](p8)從大量社會調查可以看出在實際生活中以小家庭居多,大家庭數量占比不斷減少。

        表4 關于大小家庭制的問卷調查

        表5 1928-1933年全國16省百處農家家庭情形調查單位:%

        在小家庭制的基礎上,民國知識分子特別重視新型的家庭觀念,即婚姻自由、夫妻平等、重視子女教育。對于婚姻自由,不僅主張結婚自由還主張離婚自由,“既然是自由結婚,就該要求自由離婚!”[50](p2-3)張少微更是提出了嘗試婚姻、友伴婚姻和多次婚姻的倡議。[51](p316-318)夫妻關系是小家庭制的核心要素。小家庭“由夫婦和兒女二代組織而成,簡單便利。夫婦二人是家庭的主腦,一切家務之進行,共同負責料理,分頭進行,打破男治外、女治內的觀念”。[52](p8-9)在新家庭中,夫妻所應切實履行遵守的事項是“愛情純潔、相互扶助、嚴守貞操”。[53](p21-22)婦女為了擺脫傳統(tǒng)大家族中的從屬地位,必須經濟獨立?!靶录彝ゾ褪菋D女在社會上獲得經濟獨立的家庭。婦女能在社會上經濟獨立,這就是新舊家庭唯一的分歧點”。[54](p391)日本著名學者上野千鶴子在《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一書中闡述道“健全的社會是由健全的家庭來構建的,而健全的家庭是由健全的夫婦來建立的”。因此“女性的獨立”就是當務之急。獨立的男女為了繼續(xù)“最恰當的關系”“必須有每日固定的工作”,“人就是為了工作而生出來的”。然而“女人的工作”內容正如“社會是男人的戰(zhàn)場,家庭是女人的報國之處”這句話所描述的那樣被局限在家庭內部。隨著社會的變動,家庭領域也重新構建?!八饺说募彝ヮI域”本身就是近代化過程中與公共領域一道產生出來的。構成“幸福家庭”的內容包括:(1)由相愛的男女組成,(2)一夫一妻,(3)包括未婚子女的核心家庭,(4)丈夫是上班族,(5)妻子是無職業(yè)主婦的伴隨著性別角色分工的城市勞動者家庭等的條件。[55](p113-114、p101-102)重視子女教育是現(xiàn)代家庭所著重強調的,“管理兒女,要破除重男輕女的惡觀念。明了兒童的心理,不可太嚴,也不可太寬,用適當的管理方法,使兒童向著進取的路上走”。[52](p8-9)家庭是一個生產機構,每個人有自己的角色,從事不同的職業(yè);家庭也是一個宗教機關,按期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家庭更有教育、法律、娛樂等等的功能。家庭的職能因社會分化而分崩離析,然而始終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單位,現(xiàn)代家庭的主要職能至少有三點:一是家庭可以教養(yǎng)兒童,二是個人在家庭中可以有豐富的發(fā)展的生活,三是家庭組織中的親愛的情感可以使成人與兒童得到和諧的滿足與愉快。[31](p91-97)

        三、結論

        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對家庭改制問題的探討,在經歷了辛亥革命期間的“家庭革命論”和五四新文化期間的“家庭革新論”二次浪潮后,深入到家庭制度的模式論爭。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制和歐美流行的小家庭制成為新文化知識分子重構中國現(xiàn)代家庭制度的基本路徑,在經過歷史的辯證的討論“大家庭制的沒落與興起”、“大家庭與小家庭的利弊”后,關于“大家庭小家庭孰美”的認識更加入木三分。大家庭制與小家庭制各有優(yōu)劣,選取何種家庭制度需結合國情與實際,但小家庭制是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民國知識分子在采納小家庭制后,對理想的現(xiàn)代家庭進行了進一步的建構。雖然,民國知識分子在論證過程中難免帶有主觀情感愿望的制約,且根據社會進化的觀念帶有明顯的武斷性,但在這場大家庭與小家庭的論爭中對傳統(tǒng)大家庭觀念的弊病進行了充分的揭露,同時也暴露了小家庭制的一些不足。通過大家庭與小家庭利弊的直接比較,使小家庭的現(xiàn)代觀念得到彰顯和傳播。毫無疑問,這場論爭在中國家庭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制度向現(xiàn)代家庭制度轉型的關鍵過渡時期。當時論爭的許多觀念在當今仍然具有警示和教育意義,特別是對理想新家庭的憧憬對當代家庭制度的建設也仍然具有借鑒和啟示作用。

        [1]陳赟.“去家化”與“再家化”: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內在張力[J].探索與爭鳴,2015,(1).

        [2][法]安德烈·比爾基埃,等.家庭史:第二卷(現(xiàn)代化的沖擊)[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

        [3]陳碧云.現(xiàn)代家庭制度的各派主張之檢討[J].東方雜志,1936,33(1).

        [4]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鄉(xiāng)土重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5]漢一.毀家論[J].天義,1907,(4).

        [6]湖南公報.女德與家庭[J].東方雜志,1915,12(6).

        [7]顧誠吾.中國的家庭與社會[J].興華,1920,17(37).

        [8]新昆山.舊家庭的罪惡[J].興華,1920,17(13).

        [9]妙然.新婦女與舊家庭[J].新婦女,1920,1(2).

        [10]華林.廢除家庭[J].覺悟,1919-7-25.

        [11]李大釗.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J].新青年,1920,7(2).

        [12]李達.女子解放論[J].解放與改造,1919,1(3).

        [13]鞠普.毀家譚[J].新世紀,1908,(49).

        [14]存統(tǒng).廢除婚制問題[A].婦女問題討論集:第4冊[C].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

        [15]李綽.告主張“小家庭”反對“廢婚制”者[J].覺悟,1920-7-10.

        [16]碧云.中國家族制度之進化觀[J].東方雜志, 1936,33(17).

        [17]尤懷皋.大家庭究有存在的價值嗎?[J].家庭星期,1937,2(11).

        [18]梁女士.改良中國家庭制度[J].自熊意譯,家庭,1922,(12).

        [19]高勞.家庭之改革[J].東方雜志,1917,14(4).

        [20]唐蕙芳.大家庭與小家庭[J].四中周刊,1928,(37).

        [21]張達.大家庭制和小家庭制的優(yōu)劣[J].家庭星期,1936,1(30).

        [22]傖父.家庭與國家[J].東方雜志,1916,13(3).

        [23]建恒.中國家庭改造問題[J].東方雜志,1935,32(23).

        [24]田稻豐.柴連復先生演說“舊家庭之狀態(tài)”[J].興華,1920,17(7).

        [25]瑟廬.家庭革新論[J].婦女雜志,1923,9(9).

        [26]邰光典,寶貞.新家庭[J].婦女雜志,1921,7(1).

        [27]唯信.大家庭制的沒落與小家庭制的興起[J].培英青年,1933,7(2).

        [28]董廷禎.大家庭和小家庭[J].田家半月刊,1937,4(6).

        [29]范迪瑞.大家庭問題(中國家庭問題研究之一)[J].社會學雜志,1931,3(6).

        [30]程小青.新時代中的家庭地位[J].新家庭, 1931,1(1).

        [31]章育才.現(xiàn)代家庭與兒童教養(yǎng)[J].東方雜志, 1935,32(11).

        [32]石人輯.大家庭乎?小家庭乎?[J].更生(上海),1937,(6).

        [33]王率真.大家庭與小家庭的利弊[J].方舟,1935,(10).

        [34]傖父.男女與家庭[J].東方雜志,1917,14(1).

        [35]景藏.家族制度[J].東方雜志,1920,17(7).

        [36]朱貴農.大家庭、小家庭孰美[J].興華,1925,22(15).

        [37]聞保墉.新家庭譚[J].興華,1923,20(42).

        [38]張少微.大家庭與犯罪[J].東方雜志,1936,33(17).

        [39]枕石.大家庭的慘史[J].婦女雜志,1922,8(3).

        [40]庭楨.大家庭和小家庭[J].社光月報,1937,3(4).

        [41]小家庭與大家庭之辯論[J].天津青年,1936,(108).

        [42]晏始.家庭制度崩壞的趨勢[J].婦女雜志, 1923,9(9).

        [43]魏壽鏞(冰心).改良家庭問題之研究[J].婦女雜志,1916,2(10).

        [44]孫沈苕菁.幸福的小家庭[J].婦女旬刊,1933,17(15).

        [45]啟昌.家庭制度形式的變遷、新家庭[J].家庭星期,1936,1(34).

        [46]中國之家庭問題征求答案[J].時事新報·學燈,1927,(6).

        [47]楊子慧.中國歷代人口統(tǒng)計資料研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48]中國家庭組合[J].金陵學報,1935,5(2).

        [49]言心哲.農村家庭調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

        [50]陳道望:我想[J].新婦女,1920,4(3).

        [51]張少微.現(xiàn)代家庭組織的實驗[J].東方雜志,1937,34(13).

        [52]李大同.現(xiàn)代家庭之組織與管理[J].現(xiàn)代家庭,1937,(2).

        [53]莘.新家庭的探討[J].家庭星期,1936,2(2).

        [54]姜曼如.新家庭[J].家庭星期,1936,1(50).

        [55][日]上野千鶴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M].吳詠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責任編輯 唐偉

        K203

        A

        1003-84779(2017)03-0111-10

        耿達(1988—),男,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小家庭大家庭家庭
        “小家庭年夜飯”吃出別樣“年味”
        江淮法治(2022年2期)2022-03-17 08:54:12
        “小家庭年夜飯”在上海走俏
        中隊大家庭掠影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戀練有詞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6年5期)2016-03-20 14:52:41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6年4期)2016-03-20 14:52:33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7
        論“小家庭”時代的家風建設
        尋找最美家庭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精品国产你懂的在线观看| 精品色老头老太国产精品| 婷婷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激情第一区仑乱| 日本污视频| 美女人妻中文字幕av|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美女污污网站| 亚洲国产女同在线观看| 日本丰满少妇裸体自慰|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最新欧美一级视频| 尤物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18禁无码|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av资源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99之一|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洪|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在线|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天堂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创|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人妻|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 日韩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强迫人妻hd中文字幕|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高潮社区51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