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印志林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橫山橋高級中學)
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化學中的應用
作為一門工具學科,數(shù)學在化學的各個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化學復習中重視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運用,有意識地將化學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可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復習效率。下面具體舉例,就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化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數(shù)學知識在化學中的運用幾乎是無處不在的。例如,用數(shù)軸表示溶液的pH或化學反應的產(chǎn)物,用幾何知識判斷有機物分子中原子的位置關系,用集合圖表示化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用數(shù)學歸納法歸納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或某類有機物的分子通式,用排列組合知識判斷同分異構體的數(shù)目,用不等式求數(shù)值范圍,等等。學習時要有數(shù)學意識,自覺地建立數(shù)學模型,借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
例1 研究反應物的化學計量數(shù)與產(chǎn)物之間的關系時,使用類似數(shù)軸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觀形象的效果。下列表達不正確的是
( )
A.密閉容器中CuO和C高溫反應的氣體產(chǎn)物:
B.Fe在Cl2中的燃燒產(chǎn)物:
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鋁的存在形式:
D.氨水與SO2反應后溶液中的銨鹽:
解析:A、C、D項中反應的產(chǎn)物與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比有關;Fe在Cl2中燃燒的產(chǎn)物只有FeCl3,與Fe和Cl2的用量無關。
答案:B
( )
A.5___________ B.7___________ C.8___________ D.10
答案:D
數(shù)學思想是對數(shù)學事實與理論經(jīng)過概括后產(chǎn)生的本質認識,掌握數(shù)學思想,就是掌握數(shù)學的精髓。將數(shù)學思想應用于化學學科,是化學學科趨于成熟的一大表現(xiàn)。
1.數(shù)形結合思想
化學中形式多樣的圖象問題,就是數(shù)形結合的具體體現(xiàn)。不管是哪類圖象題,解題的關鍵都是要看懂圖象,分析曲線的坐標、起點、轉折點、平臺、終點及變化趨勢所表示的含義,聯(lián)系有關知識規(guī)律解決問題。
例3 25℃時,取濃度均為0.1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各20 mL,分別用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鹽酸進行中和滴定,滴定過程中pH隨滴加溶液的體積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曲線Ⅰ:滴加溶液到10 mL時,
c(CH3COO-)>c(Na+)>c(H+)>c(OH-)
B.曲線Ⅰ:滴加溶液到20 mL時,
C.曲線Ⅱ:滴加溶液在10 mL~20 mL之間,
D.曲線Ⅱ:滴加溶液到10 mL時,
c(CH3COO-)-c(CH3COOH)=2[c(H+)-c(OH-)]
答案:D
2.方程函數(shù)思想
方程函數(shù)思想在化學計算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有關混合物的計算是高中化學中常見的題型,其解題過程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利用化學知識找出題目中各物質或量的關系,第二階段利用關系列出方程計算得出結果。
例4 1.52 g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為1.40 g/mL、質量分數(shù)為63%的濃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1 120 mL (標況),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溶液,當金屬離子全部沉淀時,得到 2.54 g 沉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該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1
B.該濃硝酸中HNO3的物質的量濃度是14.0 mo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NO2的體積分數(shù)是80%
D.得到2.54沉淀時,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是600 mL
答案:D
另外,分類討論、等價轉化、分類與整合、化歸與轉化、特殊與一般等數(shù)學思想在化學中也都有重要應用,同學們可以在做題過程中自己去體會。
在化學計算中,有幾種常用的特殊數(shù)學方法,運用這些方法解題,往往可以出奇制勝。
1.差量法
差量法是指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量發(fā)生的變化,找出“理論差量”。這種差量可以是質量、物質的量、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和壓強、反應過程中的熱量等。用差量法解題時,應先把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跟差量(實際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例5 為了檢驗某含有NaHCO3雜質的Na2CO3樣品的純度,現(xiàn)將w1g樣品加熱,其質量變?yōu)閣2g,則該樣品的純度(質量分數(shù))是
( )
解析:樣品受熱時NaHCO3分解,根據(jù)固體質量變化可列質量差比例求解。
168___________ 106___________62
m(NaHCO3)___________(w1-w2) g
答案:A
2.平均值法
若混合物只有A、B兩種成分,且已知M1>M2,則必有M1>M>M2[M代表平均相對原子(分子)質量、平均濃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若已知M,則M1和M2必有一個比M大,另一個比M小。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知道M就可推知M1、M2的取值范圍,而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計算就可以迅速得出正確的答案。
例6 將15 g由兩種金屬組成的混合物投入足量鹽酸中,充分反應后得到11.2 L H2(標準狀況),則原混合物的組成肯定不可能為
( )
A.Mg和Ag________________B.Zn和Cu
C.Al和Zn___________D.Al和Cu
解析:本題可用平均摩爾電子質量(即提供1 mol電子所需的質量)法求解。反應中H+被還原生成H2,產(chǎn)生0.5 mol H2需得到1 mol e-,即15 g 金屬混合物可提供1 mol e-,其平均摩爾電子質量為15 g·mol-1。各選項中,金屬Mg、Zn、Al的摩爾電子質量分別為12 g·mol-1、32.5 g·mol-1、9 g·mol-1,其中不能與鹽酸反應的Ag和Cu的摩爾電子質量可看作無窮大。根據(jù)平均值原理可知,原混合物中一種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大于15 g·mol-1,另一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小于15 g·mol-1,據(jù)此可得答案。
答案:B
3.極值法
極值法是采用極限思維方式解決一些模糊問題的解題技巧。它是將題設構造為問題的兩個極端,然后依據(jù)有關化學知識確定所需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值,進行判斷分析,求得結果。
( )
A.9.0 L___________B.13.5 L
C.15.7 L___________D.16.8 L
解析:12.0 g CuO 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旌蠚怏w中,NO2和NO的體積比為1∶1,則其組成相當于NO1.5,N的平均化合價為+3價。
①若混合物中只有CuS,則CuS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
②若混合物中只有Cu2S,則Cu2S的物質的量為0.075 mol。
因此,V的取值范圍為8.4 答案:A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橫山橋高級中學) 趣味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趣聞(一) 獲獎人數(shù)——自1901年設立以來至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共頒發(fā)了105次。在112年的歷史上,共有166人次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不過,由于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問鼎,實際獲獎人數(shù)應該是165。從1901年到2013年,獨享諾貝爾化學獎榮耀的科學家共有63位;由兩位獲獎者平分秋色的情況出現(xiàn)過23次;另有19次為三個人分享大獎,今年便是如此。 最年輕的獲獎者——1935年,35歲的法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約里奧捧得諾貝爾化學獎桂冠,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與他攜手走上領獎臺的還有他的妻子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居里夫人的長女)。 8次空缺——諾貝爾化學獎的頒發(fā)出現(xiàn)過8次空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原因不外乎兩點:沒有能夠達到評獎標準的候選者,以及眾所周知的不可抗力——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