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善煜
(山東省煙臺第十五中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身體健康已經不是現代人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的健康。作為十三四歲的初中生,除了身體發(fā)育急劇變化之外,同時心理也漸漸地經歷著一場青春期裂變。能否從這場青春期裂變中順利走出來,預示著學生是否能正常地步入人生的軌道。否則,人生之路有可能就此改變。所以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更應得到足夠的關注。
作為一名教學十多年的初中語文老師,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而健康的心理正是構建這種生命發(fā)展的核心。語文學科的課程特點,尤其是它的人文性和社會性,恰恰符合這一核心思想。
相比其他學科而言,語文的教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而且語文教學資源中包含很多心理健康因素。所以,能否巧妙地挖掘出這些因素并進行拓展?jié)B透,是在語文學科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語文課本中包含大量優(yōu)美的文章,學生在體驗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藝術感染力的同時,心靈深處時不時會被文章中的人物、情節(jié)、情感或哲理所震撼,這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有的文章甚至有著明顯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生命 生命》教育孩子們學會珍惜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旨在教會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散步》《冬夜的燈光》告訴學生人間處處有真情……在欣賞分析這些文章時,學生的思想不知不覺已經被感染。
因此,我在遵循語文學科性質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語文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能夠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隨著教師隊伍的不斷擴大和完善,有條件的學校開始配備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但短時間內大多數學校沒有專業(yè)心理教師的現狀仍然無法改變。而語文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則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應該承擔起“兼職”心理老師的責任,適當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這反過來又能促進學生高質量、高效率地學習和生活,一舉兩得。何樂而不
為呢?
語文教師不僅可以利用美文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還可以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魯教版的語文課本都有幾部名著推薦,我經常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周末讀,并借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教育。如我利用名著《愛的教育》中的文章,引導學生相互關愛,互相理解,相互幫助。通過《昆蟲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進而延伸到熱愛一切生命,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的情感。通過《傅雷家書》讓學生了解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進而發(fā)憤圖強,積極拼搏。
心理教育不僅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起作用,還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調整心態(tài)。每次考試前,學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緊張情緒,這個時候我會適時加以疏導,通過聽配樂詩朗誦或優(yōu)美的演講來釋放壓力。考試結束后,總會有一些考得較好的學生沾沾自喜,我會通過一些文章讓學生冷靜下來,讓他們像“飛流直下的瀑布”,在短暫的喧囂奔騰后迅速歸于平靜,重新回到腳踏實地的學習中去。有的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容易產生挫敗心理,我利用讓學生寫小作文的機會,使他們反思自己的不足,讓他們懂得,一次考得不好不能說明什么,關鍵是要有恒心、有毅力,貴在堅持,早晚都會成功。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會遇到苦惱,我利用語文作業(yè)中的日記,讓他們在寫作中傾訴內心的苦悶,并通過評語開導學生走出煩惱,快樂前行。
心理教育的關鍵,就是發(fā)現學生心中的癥結。心結打開了,心門也就會隨之打開。每個問題學生的背后其實都隱藏著一個心理的“黑洞”。這個“黑洞”覆蓋了學生應有的光明和溫暖的一面,只能讓人感受到其冷漠和黑暗的一面。我所在的學校地處農村,學生的家庭情況總體比較復雜,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家庭條件困難……這些學生往往孤僻,少言寡語。有的內心灰暗;有的則表現為另一個極端,上課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小動作多,學習成績差,多數老師因此厭棄這些學生。我便利用課上和課余時間多關注這些學生。沒想到,不少學生從此發(fā)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變得懂事聽話了,甚至還經常送給我他們親手制作的禮物。我被震撼了,這些經常被忽視甚至挨批的學生得到老師一點點關愛理解竟然會如此感激,其實老師并沒有做什么。孩子的問題大多是家長造成的,而家長往往只會去埋怨孩子。在這些孩子面前,父母真該好好反思一下。任何一個孩子尤其是問題孩子的內心,其實都有著一顆純潔的心靈,關鍵是有沒有人去發(fā)現,去關懷他,讓他從“黑洞”中走出來。
學生往往只需要一點陽光就可以燦爛,老師們,不要吝惜我們的笑容,請用我們的表揚和鼓勵,用我們的真心,去關心愛護學生,去了解他們,讓他們面帶微笑,讓他們在語文的文學世界里遨游,心理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林曉燕,雷江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5).
[2]柳鳳.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情感讀本,2015(20).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