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君
【摘 要】中國畫與戲劇在某種層面上存在著聯(lián)系,并且這種聯(lián)系十分密切。通過適當分析中國畫和戲劇之間的審美特性,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審美既具有差別也具有共性,主要表現(xiàn)在寫意、傳神和虛實結合等方面。本文將分析中國畫與戲劇之間的審美特性。
【關鍵詞】中國畫;戲??;審美特性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185-01
中華民族擁有著五千年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部分,中國畫和戲劇都體現(xiàn)出獨有的審美特性,并且在中國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中國畫和戲劇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不斷萌芽并成長,從而成為了具有民族風采的代表。
一、寫意的審美特性
(一)中國畫的寫意。寫意的含義就是通過筆尖的勾勒傳達出深刻的意境。寫意繪畫主要是相對于工筆繪畫、白描及年畫等多種形式共同存在的。中國畫的本質講求寫意,從傳統(tǒng)中國畫的角度上勾勒戲曲的空間和演劇空間,發(fā)現(xiàn)兩者在寫意上存在著一致性,從而體現(xiàn)出一種合一的可能性。從欣賞中國畫的角度上分析,發(fā)現(xiàn)寫意審美特性十分明顯,結合明代徐渭與陳淳的潑墨畫為例分析,能夠感知到大寫意的信號。由于兩者在筆墨揮灑的時候更加沖動,使得創(chuàng)作的事物和現(xiàn)實的事物相差甚遠,結合畫面之上的題詞,可以將作者的心緒情懷一覽無遺。
(二)戲劇的寫意。中國戲劇同樣重視寫意,通過寫意發(fā)現(xiàn)審美理想是它的主要特征。寫意在戲劇表演中很容易被表演者所接受,這個過程被稱為“摹情”。摹情的表演是通過最真實的感受將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分享給觀眾。戲劇理論家余秋雨先生表示:“寫意就是一種最偉大的命題,是中國古代美學中的關鍵,在戲劇表演藝術中常常表現(xiàn)為對于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突破,通過動作和布景的虛擬結合,打造出與實際生活形態(tài)相差甚遠,但藝術的韻律可以隨心暢游的天地,這不會是一個真實的幻境?!薄皩懸狻迸c“摹情”的藝術觀能夠讓舞臺獲取到更大的自由空間。戲劇舞臺雖然設置的場景事物并不多,還可能顯得空空蕩蕩,但是觀眾們仿佛可以從中觀賞到亭臺樓閣與山水花草,結合著演員的精湛演技,使得人們體會出美感,并且在詩意中感受著變幻的激情,這也是寫意在戲劇表演中的反映。
寫意屬于中國畫及中國戲劇特有的藝術觀,為此伴隨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使得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實現(xiàn)了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并且不再滿足于對于事物的描摹,更加關注心靈感受的契合,發(fā)掘和傳統(tǒng)哲學觀點基本相同的藝術理念,通過相應的藝術觀念引導,讓中國戲劇在時空上可以超越表象,并且幻化出客觀自然的境界,實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及浪漫主義的相互融合。
二、傳神的審美特性
(一)中國畫的傳神。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歷來講求“以形傳神”,這是中國藝術最為關鍵的審美特性之一。東晉的顧愷之擅長畫人物,特別是關注眼睛的繪制。很多時候為了畫出神似的眼睛,可以在數(shù)年不畫眼睛,反反復復進行思考。由此可見,傳神就是中國畫的藝術精神之一,最重要的本質就是人們精神世界的探索與心靈世界的揭示。
(二)戲劇的傳神。傳神在戲劇上注重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并且作為一種共通且重要的美學原則加以使用。各個戲劇劇種,不管是從導演、劇本還是到表演、音樂等多個部分,都應該具備“以形傳神”的精神。在戲劇表演中,為了達到傳神的效果,都會采用夸張變形的手法,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放大觀眾的視覺形象,同樣也是追求事物的內(nèi)在本質,達到傳神效果。結合舞臺的呈現(xiàn)效果,中國戲劇并不關注模擬寫實,而是虛擬化的表現(xiàn),重視利用簡潔的形式來傳達出審美意象的內(nèi)心神韻。
三、虛實相生的審美特性
(一)中國畫的虛實相生。中國畫的構圖很重視空白的利用??瞻妆灰暈樘摽眨嬜髦械奈锵髣t是實景。通過這樣虛實相生的構圖,使得畫作體現(xiàn)出神韻,并且展現(xiàn)出美好的景物特色。中國畫家注重將低層物理性質的空間進行拓展,通過升華藝術空間來塑造出中國畫的形式美,順勢表達出悠長玄遠、縹緲不定的情蘊。
(二)戲劇的虛實相生。戲劇貫穿了虛實相生的民族藝術觀,通過在舞臺上凸顯人物與演員的表演,把虛實相生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融入其中,充分發(fā)揮出演員的表演功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塑造出角色形象,這便是極盡簡潔質樸之功。戲劇的舞臺不需要豐富的道具,這樣反而會顯得多余,同時表演的詞匯也多用以虛代實、以無代有等,使得戲劇表演的過程充分積淀了豐富的虛實相生表演手段,從而打造出固定的表演程式。
四、結語
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積淀下的產(chǎn)物,中國畫和戲劇都顯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民族性,同時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兩者雖然在表面看來屬于不同類別,但是從審美特性的角度上分析,中國畫與戲劇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謝定超,何加健.中國畫與戲劇之審美共性[J].四川戲劇,2012,(02):120-121.
[2]劉媛.中國水墨與中國戲劇[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12):49.
[3]何華清.中國畫與戲曲舞美之關系[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04):22.
[4]陳美珍,尼珍.葉淺予舞蹈戲劇人物畫創(chuàng)作研究[J].四川戲劇,2013,(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