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途中,各地氣候不同、氣溫多變、飲食各異,加上身體疲勞,各類疾病很容易乘虛而入,隨身攜帶一些藥品很有必要。出門在外,攜帶的行李很多,藥品雖不可少,但也不能面面俱到,要精簡至恰到好處。
旅行小藥箱 該備哪些藥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副主任藥師 李中東
1.暈車暈船,“藥”來擋
不少人在坐車(船)或乘飛機時,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病情輕重不一,休息后逐漸減輕或恢復,醫(yī)學上將這類現(xiàn)象稱為“暈動病”。防治暈動病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服用暈車藥。易暈車者外出旅行時可根據(jù)各藥物特點和乘車時間長短,從下面所列藥物中酌情選擇1~2種。
●暈海寧(茶苯海明片) 上車前半小時服,成人或6歲以上兒童每次1~2片,5歲以下兒童半片或1片??捎惺人?、口干及皮疹等不良反應,食物或牛奶可減輕其胃刺激。
●眩暈停片(鹽酸地芬尼多片) 預防暈動病上車前半小時服,成人每次1~2片,治療暈動病日服3次??捎锌诟?、胃不適、頭暈、耳鳴、皮疹、視力模糊等,偶見嗜睡、心悸等,停藥可消失。
●東莨菪堿貼片 出門前一晚貼于耳后皮膚上,或出發(fā)前5~6小時貼,乘車結(jié)束后取下藥片;成人一次1貼(1.5毫克),8~15歲兒童一次0.75毫克,有效時間達3天。少有口渴、視力模糊、嗜睡、心悸、面部潮紅、頭痛、尿潴留、便秘等反應。
●安定片 成人每次1~2片,長途旅行可加服1~2次,不宜過飽或空腹服用。
注意事項:
①暈車藥不可和其他感冒藥、抗組織胺藥(過敏藥或鼻炎藥)、鎮(zhèn)靜藥、鎮(zhèn)咳、祛痰藥等并用,也應避免合用胃腸鎮(zhèn)痛、解痙藥。
②嗜鉻細胞瘤、癲癇、機械性腸梗阻、胃潰瘍、嚴重腎功能障礙、心動過緩、6月以下嬰兒及過敏者禁用,孕婦慎用。
2. 感冒發(fā)熱,“藥”對癥
旅行途中,若遇室內(nèi)外溫差大、車船空氣不流通,加上飲食不規(guī)律、保暖不到位,易致免疫力下降,一旦被“病毒”等盯上,很容易感冒,可備1~2種以下感冒藥。
●泰諾、百服寧、白加黑等 側(cè)重于解熱止痛,對鼻塞也有效,選一種即可。
●新康泰克 適合僅有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過敏癥狀者,無退熱止痛作用。
●達菲 這是抗流感病毒的藥物,經(jīng)濟承受力強的,也可以備著。
注意事項:
①輕度感冒者,只要注意休息,飲食清淡,多飲水,一般5~7天即可恢復。癥狀明顯的嚴重感冒患者需對癥用藥,減輕不適。
②感冒用藥宜“少而精”。用一種藥物有效時,就不必用兩種藥物。
③感冒“病因”不同,用藥不同。普通病毒性感冒一般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對流行性感冒,早用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口服金剛烷胺對A型流感病毒有效,但不良反應較重;奧司他韋(達菲)對A型和B型流感病毒均有效,偶有惡心和嘔吐,與食物同服可避免。感冒中后期若并發(fā)細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④“對癥”用藥。發(fā)熱、頭痛、咳嗽癥狀較嚴重者,可選含對乙酰氨基酚和氫溴酸右美沙芬的感冒藥;鼻塞嚴重者,可選含偽麻黃堿的感冒藥;流鼻涕和打噴嚏等卡他癥狀較嚴重者,可選含撲爾敏(鹽酸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咳嗽、痰多且黏稠者,可選用含愈創(chuàng)木酚甘油醚的感冒藥。流行性感冒者,可選抗病毒藥。
⑤需駕車者,慎用含抗組胺(撲爾敏等)的感冒藥。
⑥12歲以下兒童,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哮喘、青光眼以及排尿困難的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應慎用含抗組胺藥和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
3. 腹痛腹瀉,“藥”莫急
出門在外,難免因氣候、飲食、衛(wèi)生等原因而出現(xiàn)腹瀉。旅行期間出現(xiàn)的腹瀉稱為旅游者腹瀉,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主要因食用受致病菌、寄生蟲、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源所致,發(fā)病迅速,常見于氣候炎熱地區(qū)。治療腹痛腹瀉,藥物要有針對性。
●思密達 為胃腸黏膜吸附劑,既可保護受損的腸黏膜免受病菌和過敏原侵襲,又可吸附腸道中的病菌。
●蒙脫石散 治療成人、兒童急慢性腹瀉,每次1袋,每日3次。
●復方地芬諾酯片 治療急慢性功能性腹瀉及慢性腸炎,飯后服,每次1~2片,每日2~3次。
●抗生素 伴發(fā)熱的小兒,可選用在小腸吸收的阿奇霉素等;大人可用黃連素、氟哌酸等。
●口服補液鹽 可幫助補充腹瀉后丟失的電解質(zhì)、水分。若頻繁嘔吐、腹瀉,嚴重脫水癥狀,應及時就醫(yī)。
●其他 多酶片(幫助消化)、藿香正氣水/片/膠囊(發(fā)生急性胃炎引起的胃脹、惡心、吐瀉,舌苔白膩時用)、保和丸(消食藥)、大山楂丸(消食藥)等,也可以備些。
注意事項:
①出現(xiàn)腹痛,不宜馬上吃止痛片。雖然止痛片能緩解腹痛,但容易掩蓋闌尾炎等初期癥狀和病情,耽誤治療。
②腹瀉初,宜先觀察,不應急著用止瀉藥,也不宜用抗生素。
③如果腹瀉嚴重,2~3天也不能緩解,就要用藥,并在癥狀緩解至少2天后才能停藥。
④腹瀉期間,應注意補充電解質(zhì)??捎每诜a液鹽,或者用白開水加入少量食鹽和糖。飲食以咸菜佐餐的清淡米湯或稀粥為好,隨后可吃面條等流質(zhì),不宜喝牛奶、冰鎮(zhèn)飲料等。
4. 過敏瘙癢,“藥”救急
出門在外,環(huán)境、飲食、氣候、疲勞等因素導致的皮膚過敏反應并不少見。適量備1~2種合適的抗過敏藥,可以救急,減輕過敏、瘙癢癥狀。治療過敏的藥物主要是抗組胺類藥物。
●苯海拉明、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酮替芬等是第一代抗過敏藥,一天需服用多次,療效略差,但價格便宜,有嗜睡、口干、尿潴留等副作用。為安全起見,在駕駛車輛期間不應使用。如需使用,睡前服藥較好,既治病,又助眠。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伊巴斯汀、咪唑斯汀等是第二代抗過敏藥,服藥次數(shù)少,起效快,作用強。嗜睡作用輕或無,無口干,對前列腺影響小。為確保駕駛安全,服藥后8~12小時內(nèi)不要開車、高空作業(yè)或操作機械。西替利嗪從腎臟排出,肝功能不良者可選用。
●非索菲那丁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是第三代抗過敏藥,療效好,價格較貴,不良反應輕。
注意事項:
①老年人使用抗組胺藥應適當減量,避免劑量過大或作用相加。
②哺乳婦女、嬰兒長期服用抗組胺藥有害,應避免。
③抗感冒藥以復方的居多,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組胺藥,應避免同時使用,以免造成同類藥物過量,增加不良反應出現(xiàn)的機會和嚴重程度。
④服用抗組胺藥時,不要飲酒。飲酒可加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作用,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狀況,極不安全。
5. 傷口出血,“貼”立止
發(fā)生外傷時,創(chuàng)可貼是必不可少的急救藥品。創(chuàng)可貼適用于切口整齊、清潔、表淺、較小的切割傷;傷口較深,有大血管、神經(jīng)、肌腱損傷以及有異物的傷口,不能使用創(chuàng)可貼;創(chuàng)可貼不宜用于癤腫、燙傷、化膿感染等皮膚疾病。
注意事項:
①要先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確認傷口內(nèi)沒有不潔物。
②注意傷口變化,定期更換。貼上創(chuàng)可貼24小時后,若傷口疼痛加重,或有分泌物滲出,應及時打開檢查;若傷口有紅腫、滲液等感染現(xiàn)象,應停用創(chuàng)可貼。
③創(chuàng)可貼還可有其他妙用。如:修補眼鏡、帳篷、包袋等;貼于手指干裂處緩解疼痛;貼在腳上易磨損部位,避免新鞋傷腳。
特別提示:慢病患者,“藥”必帶
以上幾類藥物針對的是大部分普通人群。如果患有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疾病,一定要記得備好每日需服用的常規(guī)藥和應急藥,如有心血管疾病者,還需備些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
此外,還可根據(jù)個人或家庭需要,帶些繃帶、紗布、膠布、體溫計、碘酒、藥用棉花、小剪刀等醫(yī)療用品,以應不時之需。正紅花油、風油精、清涼油等也可選一種帶著,用于扭傷淤腫、風濕骨痛、頭昏腦脹、蚊叮蟲咬等。